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记者应邀参加了一个座谈会,聚在一起的厂家、经销商、研究人员、消费者代表等各路神仙,对2004年的车市望闻问切的进行了一番诊断,发表了林林总总的一些意见。记者把它整理刊发出来,期望对2005年的车市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火红的2010年车市过去了,新年伊始,各大厂家陆续公布了2011年度的销售目标。从目前部分主流厂家公布的初步销售计划来看,大多数2011年的销售目标相比去年只是小幅增长了10%,当然也不乏比较自信的。  相似文献   

3.
从2004年至今,寒流席卷中国车市,沉浸在经济和市场热潮和对行业前景无限憧憬的喜悦中的汽车厂家和商家突然发现,消费者似乎在一夜之间不约而同地举起了黄牌,广告轰炸、公关造势、买赠促销、零贷款……十八般武艺的表演换来的却是消费者的冷眼旁观。在呼吁政府托市的同时,厂家只好降价,但所有的努力都无济于事,厂家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车市一天天走向寒冬,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记者应邀参加了一个座谈会,聚在一起的厂家、经销商、研究人员、消费者代表等各路神仙,对2004年的车市望闻问切的进行了一番诊断,发表了林林总总的一些意见.记者把它整理刊发出来,期望对2005年的车市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2004年车市里的“寒气”逼迫着4S店以平均15天关门一家的速度让众多4S店犹如惊弓之鸟,说不定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经销商们开始埋怨厂家盲目投产,库存增加导致车价猛降;埋怨消费者听信“谣言”持币待购在车市外徘徊;埋怨媒体成天报道车市要“崩盘”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6.
“十一”黄金周期间,各汽车厂家纷纷开始祭出降价大旗,一场已经持续了3个月的价格大战,再次掀起高潮。在经历了持续两年的井喷式增长后,进入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开始放慢了前进的步伐,任凭各路厂家纷纷降价血拼,车市依旧无法走出低谷。整个车市的持续低迷迫使所有人都在问:“中国的车市究竟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的消费者捂紧了自己的钱包,坐壁观望汽车厂家间的殊死拼争?”  相似文献   

7.
当2004年寒流席卷中国车市时,连续快跑了两年的中国车市,突然减慢了速度。这一变故让许多厂商和经销商措手不及。车市增速快速回落原因何在?车市的发展能否步入一个健康,有序的轨道?面对如此局面?我们的决策者、生产者、经销商又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去年中国车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寒流过后,中国车市渐渐地步入了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2004年的车市时,却不得不反省……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国车市寒冷,使轿车市场沉重而抑郁;然而新春的一缕阳光,为车市带来了一道明朗的春光。  相似文献   

10.
回顾2004年的车市,用“降价年”这一主题词给其定性无疑恰如其分。这一年车市降价风潮一浪高过一浪,几乎贯穿全年,降幅动辄上万元,且涵盖了经济车型、中档车型、高档车型各个层面,其降价之频繁,降幅之大,震荡之强为近年来车市所罕见,但多数时候换来的却是消费者的冷眼旁观。那么,今年车市会否再掀降价风暴?  相似文献   

11.
直面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可谓是“车市寒流”,对汽车生产厂家来说.往前看是降价,回头望是库存,截至10月底,我国汽车库存量已经超过40万辆。中国汽车市场经过近三年的火爆之后变得成熟、有序、已经趋于平稳而消费者也变得更加稳重和理智。尽管厂家不断推陈出新、强化营销手段、价格降了又降,但消费者依然持币等待。虽已接近年底.可车市中的“寒流”似乎还将继续.业内人士称这种消费现象为尴尬消费。面对这种尴尬的汽车消费局面,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东风雪铁龙“系列、“东风标致”系列车型的销售情况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2.
降价来了     
五月的销售惨淡给了今年车市一个并不太美好的初夏,各方信息都显示着,在本该淡季的6、7月将迎来一场降价热潮,无论是积压库存带来的销售压力,还是厂家生产任务的不合理化,或者市场供需关系的必然所在,总之,降价来了!  相似文献   

13.
王易 《市场周刊》2005,(34):40-40
因为8月的一场“油荒”而低落的车市,有望在9月变得热闹。新车登场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经销商和厂家对“金九车市”的重视也将可能促使9月车市的爆破。记从市场了解到,稳定了一阵子的汽车价格已经开始松动,除了少数需要排队的热销车型坚守厂家指导价外,其它的车几乎都有不同幅度的“打折”,优惠从2000元-10000多元不等,优惠名目也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4.
眨眼2005年又过去了,在经历了2004年的车市“寒冬”之后.2005年的车市有了平稳的回升。以车为中心辐射出来的效应正在惠及社会各个领域.患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然而.2005年与往年一样.车市机遇与挑战并存,留给人们的思考与忧虑依然很多。回眸2005年.车市有着十二大看点——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中国车市等来的不是往日的火爆,而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惨淡场面。在反思原因的同时,汽车厂家和销售商更应该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度过这段困难时期,毕竟双方都是车市利益的获得者,而车市的繁荣离开谁都不行。  相似文献   

16.
2002年世界车市普遍走低,而我国的汽车市场却一枝独秀,空前的火爆。几乎所有厂家的产品均销售异常红火,可谓“全线飘红”。  相似文献   

17.
王强 《市场周刊》2005,(43):38-38
近段时间以来,车市铺天盖地的降价信息,营造出价格战一触即发的氛围。忙碌了一年的车市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终于按捺不住焦急的情愫。削减库存、盘活资金,抑或让年终报表稍许好看一些,这些目标都横在通往年关的路上,令厂家和经销商倍感压力。重压之下,商家又挥舞着价格利刃杀入车市。  相似文献   

18.
一、绪论 在经历了2002年与2003年两年的高速增长后,2004年前三季的汽车销售出现大幅度的减退。在过去的10个月间,“价格战”和“持币待购”是被用得最多的两个描绘今年车市的词汇。随着各个厂家产品的扩张,新车型的不断上市.在中低档的车市中,任何一个以5万元为间隔的价格段,都有相当数量的不同品牌的不同车型在竞争;消费在进行购买时,已经可以有多个不同品牌、  相似文献   

19.
志伟 《网际商务》2004,(8):88-88
2004年上半年,我国的汽车新政频出,政府对汽车消费市场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加强。国际车市巨头继续大手笔将重金砸向中国汽车市场,为今后在中国汽车市场站稳脚跟迈出大步。但中国车市的降价潮却一浪接一浪,汽车库存不断上扬。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车市正酝酿着变革力量,这几股力量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中国车市,将中国车市翻向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小絮 《市场周刊》2004,(38):28-28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前9个月的中国车市,不禁感慨没有了2002年的高速增长,也没有了2003年的井喷现象。要是给2004年的车市定下一个主题的话,那么一定是降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