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比较(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炜 《上海金融》2000,(9):33-35
  相似文献   

3.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自1980年至2000年,130多个国家,几乎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3/4,暴露出金融业的严重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还有所有转轨国家都受到了影响,1997年以来,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业危机更是以惊人的频率、规模出现,基金组织的很多成员国以这样或者那样的形式经历了重大的金融业困扰,危机影响到全球的每一地区,影响到了处于各种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国也不能例如,长期以来,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我国金融机构累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加剧了风险,而且使风险显性化,从而使我国部分金融机构特别是部分澡小企金融机构成为有问题机构甚至危机机构,如何对这些有问题机构进行处理,建立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已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5.
信贷退出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风险一收益对称原则,二是成本一收益均衡原则。退出成本最低、收益最大、能够较好地掌控风险的时期是信贷退出的最佳时机。判断何时为最佳退出时机必须准确把握行业经济周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企业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企业信用等级和财务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信贷进入的行业、区域、企业以及信贷产品制定相应的退出策略。信贷退出路径包括直接退出和间接退出,商业银行应首先考虑间接退出。商业银行信贷退出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转换观念。建立行业信贷分析预警退出机制、区域信贷退出机制、客户退出机制、信贷退出激励约束机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陷入困境银行的退出壁垒和我国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产业组织理论为指导,研究了陷入困境银行的退出壁垒,认为银行不仅具有一般企业的退出壁垒,还有其特有的高社会性退出壁垒。降低陷入困境银行的高社会性退出壁垒的原则是规避金融风险的传导性,处理好保驾护航式退出与市场化机制的关系,处理好成本与收益的关系。相应的国际经验是完善预警制度,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专业而权威的机构监督银行的退出,采取不同的形式处理银行的退出,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本文最后研究了我国银行的退出现状和如何建立、完善陷入困境银行的市场退出机制,以降低退出壁垒并保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构筑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投资的有效运作需要有规范的退出机制和顺畅的资金变现通道,为此提出了构建一个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制度基础,建立以产权交易为出口的风险投资退出和资金变现主渠道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创业投资收益的实现最终取决于资金退出的成功与否,退出是创业投资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创业投资的退出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和时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本文在对创业投资资金退出方式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创业投资资金的退出时机选择,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风险投资的高收益是通过风险投资成功的退出而实现的,可行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只有风险投资顺利成功的退出才能够使风险投资这一动态过程循环往复,不断获取风险资本增值.风险资本家实施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时必须对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进行选择.文章主要对风险资本选择最佳退出时机以及退出方式时应该考虑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最佳退出时机以及退出方式的选择遵循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11.
1999年4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其后,华融、东方及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肩负着盘活银行不良资产和推动国企改革的重任,四大公司的公司章程中规定生存期暂定为10年,因而它是不会无限期在存在的,它将尽可能早退出,本文将对资产管理公司(AMC)的退出方式及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指的信贷退出是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发现使用信贷资金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发生经营问题,威胁到信贷资金的安全,从而收回或提前收回信贷资金的行为。相对于正常贷款在还本付息后退出某一资金运动循环过程,这种退出可以理解为狭义的信贷退出。在我国当前情况下,银行主动实施信贷退出战略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有利于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健康经营的需要。笔者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信贷退出的形式,同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信贷退出战略中面临的现实困难,最后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信贷退出机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保险机构因经营失败退出市场,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这在经济发达国家较为常见.然而,在我国当前保险市场过度求稳的监管导向下,经营失败的保险公司的退出渠道十分不畅,保险市场只进不出的局面持续至今.市场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引发了保险公司严重的道德风险,保险公司在优胜劣汰约束机制缺失和生存检验机制失效的市场环境中恶性竞争,严重扰乱了保险市场的竞争秩序.为促进我国保险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当务之急是尽快疏通市场主体退出通道,完善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保险机构因经营失败退出市场,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这在发达国家较为常见,已形成妥善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在我国,保险业市场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引发保险公司严重的道德风险,借鉴国际经验疏通市场主体退出通道,完善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保险机构因经营失败退出市场,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这在经济发达国家较为常见,业已形成妥善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然而,在我国当前保险市场过度求稳的监管导向下,保险公司的退出渠道十分不畅,保险市场只进不出的局面持续至今。市场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引发了保险公司严重的道德风险,一些保险公司在优胜劣汰约束机制缺失和生存检验机制失效的市场环境中肆意妄为,从事各种违规经营甚至恶意经营活动,严重扰乱了保险市场的竞争秩序。为促进我国保险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当务之急是尽快疏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完善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6.
非传统货币政策的退出指标和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金融危机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实施以来,其退出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出发,分析了危机状态下传统货币政策传导如何受阻,非传统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受阻环节的市场因素来修复传导机制。本文以此为依据,构建了选择非传统货币政策退出时机的指标体系,针对不同操作手段、操作目标选取相应的金融市场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这些指标在政策实施前后的表现,并探讨美国、英国和欧元区国家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非传统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选择。  相似文献   

17.
健全的退出机制是一国证券市场完善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国情,通过对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现状的实证分析,指出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存在的重大缺陷,并结合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基本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缺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作者在借鉴发达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基本模式,即以场外交易为基础,场内交易为主导的两组交易市场结构体系,实行分阶段、双向流动的上市退市制度;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分阶段解决国有股的流通问题,建立上市公司重整制度,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及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张茉楠 《金融博览》2009,(21):11-12
目前.涉及未来全球经济复苏走向的退出策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退出策略不仅涉及到退出时机、节奏的把握,而且涉及到退出机制、工具的选择.更涉及到各国政策的协调与博弈.在全球经济未来走势扑朔迷离和种种约束下.退出策略面临重重挑战。  相似文献   

19.
沈平 《上海金融》2002,(7):51-52
信贷资金的适时适量退出,是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实现的基本前提之一,本文从退出机制的建立,退出方向的确定、退出方法的运用和退出策略的应用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信贷市场退出过程中应采取的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保险机构因经营失败退出市场,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这在经济发达国家较为常见,业已形成妥善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然而,在我国当前保险市场过度求稳的监管导向下,经营失败的保险公司的退出渠道十分不畅,保险市场只进不出的局面持续至今。市场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引发了保险公司严重的道德风险,保险公司在优胜劣汰约束机制缺失和生存检验机制失效的市场环境中肆意妄为,从事各种违规经营甚至恶意经营活动,严重扰乱了保险市场的竞争秩序。为促进我国保险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当务之急是尽快疏通市场主体退出通道,完善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