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基于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支出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东部地区教育支出的技术效率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教育支出的规模效率高于东部.要素集聚和转移支付依赖是造成地区间教育支出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因而东部地区应注重教育支出结构优化,提高规模效率;中西部地区仍需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一直高于中部与西部地区。本文基于1990—2013年三大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系统SYS-GMM动态面板回归发现,农业机械化水平、化肥施用量、农村居民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农村居民个人收入等因素对全国三大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是就影响差异而言,东部地区的农村固定资本投入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带动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农用化肥投入量的增加以及农村居民个人收入的提高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反而高于东部地区。可见,东部地区农村固定资本的投入数量及利用效率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同时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讲,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已成为近年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增长依托于创新驱动的新时期,采用熵权topsis法构建金融发展综合水平指标,结合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创新投入对金融驱动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存在显著的创新投入对金融驱动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且存在边际递增效应,而中西部地区并不存在该门限效应,同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发展存在差异性,因此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提升创新投入会减少这种差距。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贷配给对农村贫困作用的内在逻辑,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剖析了信贷配给对农村地区贫困的非线性作用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降低信贷配给程度是减缓农村地区贫困的有效途径,且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随着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由高水平区间向低水平区间的转换,农村地区贫困与信贷配给程度的关系呈“U”型变化;信贷配给对农村地区贫困的门槛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东部农村地区随着信贷配给程度的降低,增加信贷有效供给的减贫效应逐渐变弱,中西部农村地区随着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由高水平区间向低水平区间的转换,农村贫困与信贷配给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变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信贷规模的增长没有带来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强度和效率的明显变化,其中,由于信贷配给问题的影响,在信贷结构上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不足,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也未在缓解信贷配给问题、影响信贷资金合理配置、提高企业创新研发投资效率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上述推断,本文以我国2014-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信贷配给对企业创新活动投入(资本和劳动)和产出效率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下的差异。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企业信贷配给规模的增加、期限结构的延长,以及信贷成本的下降确实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经营活动要素投入规模的上升和产出效率的提高,其中,相比于对资本要素投入的影响,其对劳动要素投入的影响更加敏感和显著;企业创新产出效率对信贷资源配置成本的变化,要比信贷配置的规模和期限更加敏感。进一步分析表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确实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投入和产出效率产生了影响。以上研究的重要启示在于,金融服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要同时关注信贷规模、期限和成本等对企业创新活动不同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使信贷支持更加精准、有效;而上述目标的有效实现,还需要有针对性政策影响下的机制引导。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发布的调查数据,分别构建非参数次序probit模型和Heckman模型检验了影响城乡家庭信贷约束状况和贷款可得性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家庭资产规模增加等都能缓解家庭的信贷约束,户主的党员身份、大学以上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资产规模等能提高家庭的贷款可得性,户主年龄、风险偏好等变量对家庭信贷规模的边际效应显著为负,而尽管城市家庭和东部地区家庭获得的贷款支持更多,但是城市家庭和东部地区家庭还是面临着更大信贷约束。  相似文献   

7.
促进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升级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方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71%。从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分布来看,加工贸易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年来虽然东部地区受土地、环境、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着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但短时期内由于中西部地区在产业配套、技术熟练工人等方面承接大规模转移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正在制订“九五”发展计划,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广阔的中西部地区是环黄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的后劲所在,而“21世纪中国的希望在中西部地区”。因此,中国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已拟订加快开发中西部的“时间表”。目前,中国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已引起各方面人士的高度重视。现在东部8省市的工业总产值已达26000亿元,而西部11个省仅5000亿元左右;其增长速度,东部  相似文献   

9.
应抓住当前时机,积极推动区域性结构调整。建议,一是要把区域协调作为当前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扩容、提速。在特殊形势下,可以突破已经制定的国高网、铁路网等规划门槛,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将已经规划的项目提前实施。积极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创造条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产业园区的资  相似文献   

10.
我建议:一要加大投资、拉动内需要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产业扶持政策要向东部经济总量大的省份倾斜,发挥东部省份在带动就业、拉动中西部地区原材料需求等方面的作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集中精力重点解决中西部地区的民生问题,加大对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成本最小化视角的 Malmquist 指数,发现与入世之初相比,近年来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水平快速提升,而东部沿海地区技术升级步伐有所放缓。基于国内价值链分工的统计分析,发现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更多嵌入了国内价值链分工。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技术进步,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尤为显著。国内市场关联及本地企业成长是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推动内陆地区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就影响机理而言,分工主体地理空间距离是影响该技术进步效应的重要因素,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缩小区域间技术差距。为此,应进一步打破国内市场壁垒,鼓励区域间分工合作,加强国内资源整合,以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德祥  张权 《财贸研究》2011,22(1):66-72
利用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1999—2004年的数据,研究东、中、西部地区FDI与地方政府财政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关系,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政府财政消费性支出与FDI呈正向关系,投资性支出与FDI呈负向关系,都呈"U"型特征;中部地区的政府财政消费性支出与FDI呈正相关关系,呈倒"U"型特征,而投资性支出与FDI呈负相关关系,呈"U"型特征;西部地区的政府财政消费性支出与FDI呈负相关关系,呈"U"型特征,投资性支出与FDI呈正相关关系,呈倒"U"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我国27个省市的46家城市商业银行2007-2016年度数据,从客户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两个维度考察其对资产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授信策略的时滞性,比较了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城市商业银行贷款集中现象的差异,探讨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对资产质量具有负面影响,其中客户集中度的影响比较显著,行业集中度仅在东部地区存在显著性影响;贷款集中度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不同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其贷款集中度对资产质量的影响程度不一致,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行业集中度对资产质量具有强烈的负面影响;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偏好较激进,贷款集中度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较大。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农村金融的规模、结构及功能发挥等方面对我国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规模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规模总体上大于中西部地区,但农业保险市场2005年以前呈西强而中东部弱的格局;区域农村金融结构异同并存,其组织结构区域差异明显,而融资结构与市场结构三大地区雷同;区域农村金融体系功能异化现象均十分严重,储蓄动员功能过度发挥而资金配置功能严重弱化,尤以中部为甚。  相似文献   

15.
构建DEA模型分析了我国29个地区对人口素质的财政投入效率,并利用受限Tobit面板回归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省际技术效率差距在2000年之前有所扩大,但此后逐渐缩小。分区域来看,1993年开始,东部技术效率反超中、西部,并逐渐拉开差距。规模效率上,东部在大部分年份都要高于中西部。2000年之后,三大区域的规模效率差异有缩小趋势。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教育水平、人口密度以及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素质的财政投入效率有显著影响。分税制改革提高了西部地区在人口素质上的财政投入效率,但对东、中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借贷平台的兴起,为研究借款者学历在信贷市场的实际价值及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机会窗口。依托A网贷平台的公开业务数据发现:信贷市场的信用配给存在学历价值区分效应,拥有高学历者在获取贷款及更低借款成本具有优势;学历价值的具体效用存在区域异质性,相同学历背景的借款人在东部地区较中西部能够获得更多融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学历作为易被观察的显性标签,可以在信贷市场风险识别中发挥更大作用;教育价值评估需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关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自2007年我国全面提出绿色信贷政策到2019年第九个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在兰州成立,绿色信贷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绿色融资来源,发展绿色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01—2017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全国及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可以从正向促进整体及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受外部经济发展、地区政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最主要取决于内部因素的驱动。文章基于时间和空间维度,应用LMDI指数分解法和重力模型将物流业劳动力投入分解为劳动规模效应、劳动效率效应和劳动力地区结构效应。研究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内在驱动因素为劳动效率的提升,属于集约型发展方式;而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于劳动规模扩张,属于粗放型发展方式。且劳动效率提升是中国区域物流业发展重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劳动效率差距缩小是东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收敛性的主要原因;东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处于发散状态主要归因于劳动效率差距的扩大化。此外,通过建立提升物流业劳动效率的Tobit动力因素模型,研究发现:推动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劳动效率提升的动力因素具有差异性。表现在技术水平对劳动效率的推动作用从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尤以东西部地区具有显著差距,说明我国物流业在产业转移中可能存在“技术转移塌陷”的现象;而东西部地区劳动工资的推动作用低于全国水平,可以推断东西部可能存在劳动工资分配失衡的现象,从而抑制了劳动者积极性,最终未能对劳动效率提升产生较高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2-2011年外商在华投资数据,阐述在华投资经历的四个阶段,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区域看,各区域在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和外商投资总额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区域投资严重失衡。这主要是由于政策战略导向作用、区位差异和投资回报率存在差距造成的。提出加强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吸引外资,不断完善引资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