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近年来,—个十分响亮的名字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那就是温州的行业组织。从1999年的中法文化交流的“中国西服第闪”到2000年德国世界男装精品博览会的“中国男装第一展”再到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入世第一辩”、反技术壁垒的“民间第一团”、反对欧盟反倾销的“胜诉第一案”等等,组织者都是温州的行业协会。温州的行业组织在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逐步走向国际舞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朱家良 《浙江经济》2005,(15):14-15
义乌从区际开放走向国际开放的路径,与温州有很大差异。小商品交易市场从区域性集散市场到全国性集散市场加产地市场。再到国际性小商品交易中心带动当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义乌经济从区际开放走向国际开放,实现了民营经济国际化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在出席天津举行的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的致辞中,有一句让媒体喝彩的妙语:希望企业家身上都流着道德的血液。总理一席话,语重心长。是啊,任何企业应当牢记:做品牌不能丧失道德,不能唯利是图,欺蒙坑骗消费者,否则必被市场淘汰,被消费者抛弃! 从某种意义上说,温州模式就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模式。而温州民营企业的文化,源于温州模式的形成。温州人从当初的假冒被罚,到模仿后受挫;从家庭作坊的产生,到家族式管理,再到今天向现代管理过渡,每走一步,都有辛酸的回忆;每次跨越,都是一次死里逃生的体验。温州文化其实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团结、拼搏、敢冒风险、敢闯敢干、敢于成功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采访过的众多温州商人里,几乎每个企业家都有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也没有例外。商海的沉浮中,他一边不断汲取着温州的商业文化底蕴,一边不断地挑战自己。从怀揣300 元的打工仔到如今坐拥数亿资产的企业大亨,从四处推销电器的推销员到如今知名电器制造企业的掌舵者,这一切的改变他仅仅用了十年,他就是上海华东电器集团董事长——郑荣德。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2007年3-9月有幸到温州挂职.感受到了温州经济就是温州人的经济.温州经济发展走在全国之首主要靠的是温州人的思想解放,敢于拼搏、大胆创业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王忠明 《珠江经济》2002,(10):24-25
温州的民营企业从失信的悲痛中走了出来——从“可怜的温州人”,到“可十白的温州人”,再到现在可敬的温州人,“温州人”能赢得像现在这样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好办法就是他最终采取了自律。谈到最初的温州创业者,浙江经常以“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家万户”来形容。原始积累初期的温州人确实非常不容易,到后来变成可怕的温州人,到处假冒,以至全国人民闻  相似文献   

7.
3万多温州人北上淘金15年,6000多温州人在哈成百万富翁,2000多种产品,400多家店铺,8000多摊位,2亿多年销售额匕年的时间,6000多名温州人在哈尔滨发展成了百万富翁!哈尔滨市温州商会负责人张雨林说,这还是比较保守的数字。从1984年第一个到哈尔滨来“淘金”的温州人算起,至今,这支北上的“淘金”队伍已经壮大到了3万人,成了我们这座城市最大的“打工一族”:他们经营生产的产品有2000余种。成规模的店铺近400间、在各类市场占有的摊位达到8000多个、年销售额近到Z元从形单影只,到应者云集;从一文不名,到腰缠万贯;从给别人打…  相似文献   

8.
民营经济国际化:义乌的路径和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乌从区际开放走向国际开放的路径,与温州有很大差异。小商品交易市场从区域性集散市场到全国性集散市场加产地市场,再到国际性小商品交易中心带动当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义乌经济从区际开放走向国际开放,实现了民营经济国际化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9.
超越商帮发展路径--温州模式突围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州模式本身是制度变革的产物,温州模式近年来遇到空前挑战。产业“低小散”难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产业层次提升问题都困惑着温州经济的发展。温州目前面临一场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完成由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温州模式实质上仍保持商帮特色,作为新商帮的温州人群体只有破除土地情结以及与土地情结相关的血缘、地缘乡土情结,使积累起来的巨大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才能从原来的模式中突围,在自我扬弃中走向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温州打火机”事件引起我国经济界一片哗然。最后,还是以温州打火机不能达到欧盟实行的“CR”标准被拒之关外告终。可以说,这是我国入世以来.民营经济所遭遇到的第一次冲击。但从长远看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充分暴露了“温州模式”的致命弱点,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温州经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而,我们不禁反思:我国的民营企业真的就是做不大、做不强?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温州商人是一个神秘的部落,他们往往能从没有市场处找出市场,从鲜为人知的边缘经济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潘教武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温州商人。他的发展轨迹,恰然地记录了低压电器民营企业家几十年来的变迁。在商海浪潮中,他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总是冲锋在潮流的最前端,迎接着属于自己的波澜壮阔。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温州人、温州货、温州模式可谓出尽了风头。有这么一句话,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据说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经商的有150万人之多。发了财的温州民营企业家更让你数也数不清。给你讲一件事:全国的许多大中城市都成立有温州商会:西欧国家的中国商会会长都是由温州人担任的。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可以从“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16字“浙江精神”中找到部分答案。温州人就是有这么一股可贵的精神!这里写的温州企业家苏乾国就是他  相似文献   

13.
提起温州,“炒”字当先。从“炒房”到“炒煤”。从“炒电”到“炒民间股”,“炒起来的经济”成就了日益雄厚的温州财团,据最新动向显示,温州财团已将目光投向改制中的北京国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可能很多人没有去过温州,但是很少有人没用过温州的产品。这个浙南小城生产了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温州的低压电器、五金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陶瓷制品在国内也都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温州制造的崛起就是中国制造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最近我们记者到温州采访时却发现,当地一些曾经红红火火的制造企业,现住日于越来越难过了。  相似文献   

15.
从2001年温州开出第一家担保公司到今年8月29日。温州市首批15家小额贷款公司成立,温州民间信贷在经历了17年的民间金融活动后,开始了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温州商人是一群神秘的部落,他们往往能从“没有市场”处找出市场;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市场混乱中寻找商机:从鲜为人知的边缘经济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温州商人到了哪里,都可谓战无不胜。他们成功的经营渗透和扩张,得益于他们特有的创业风格和经营手段。  相似文献   

17.
首届中国东西部县(市)长论坛上,一位从温州到四川南部县任副县长的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东部人到西部工作,想必会有许多独特的看法、观点吧。 去年9月.温州人陈建良,作为帮扶不发达地区.对口支援的交流干部,到四川南部县走马上任了。在他眼里,南部,包括西部地区.是有很多潜力可挖的.当然.也有很多的障碍要克服。 内地不是没有优势 其实。很多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比温州好很多。以南部县来说吧。温州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4亩.南部县人均上地面积比温州多一倍:温州基本是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且山高坡陡,开发难度比较大…  相似文献   

18.
温州群落     
温州人多地少,因此决定了他们只能向外拓展,不断地去寻找一个个新的生存空间。也因此,温州人可能是中国经商者之中最多的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一个经商群体,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临青岛,到处可见温州人的踪迹。最初,他们是以手工为其主要的谋生手段的,如理发,补鞋,裁缝,再后来,在全国很多城乡都有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有的一个企业就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很多分公司、分销点、办事处,将温州人的商品意识传达给当地,辐射到周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安古城涌现出一批批背井离乡的温州创业者,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有着吃苦耐劳的执著精神,他们有勇于创新、勇于冒险的勇气,成功地在西安市场中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19.
《特区展望》2003,(1):18-18
央行行长戴相龙自去年下半年来第四次到温州,在温州调研期,给温州金融改革提出的10点任,也就是他们这次改革的大框架。戴相龙说,要更好地吸引民间资去改造和发展中小商业银行。过去有商业银行“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现在要把引民资改造股份制商业银行这面帜树立起来,吸引民间资本改造中银行,更好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在这方面温州可以先试验,要有更多的经营灵活、本土化、市场化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温州城市商业银行这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可以吸纳民间资本再扩股,可以试验突破个人不能入股的界限,做强…  相似文献   

20.
从楼忠福缔造的广厦王国走向西部,郭竞赛在西安一干就是五年。从单枪匹马开辟市场到初具规模,再到2003年度中国房地产10佳跨区域开发领军人物,郭竞赛的西行之路也算顺风顺水。但是,郭竞赛却说,他“感觉身上每天都有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