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任务的提出也为新时期财政重点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势必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转变过去单一的、平面的财政支农方式,必须适应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全方位、立体财政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这就要很好地解决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一、转变财政支农方式的必要性一是农业是稳天下的产业。无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何… 相似文献
2.
罗敏 《财会研究(甘肃)》2003,(4):6-7
“入世”给中国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考验。中国农业能否提高自身竞争力,适合世界竞争机制,关系到中国农业的长期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政府在财政农业政策方面并不是尽善尽美,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政府必须从多方面给予农业有力的支持,而财政手段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财政政策方面分析对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国内市场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入2476元,约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的三分之一。提高农民收入,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几年来,在提高农民收入问题上,议论的多,具体措施少,财政支农力度不强。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来,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以“九五”时期为例:1996年为8.82%,1997年为8.30%,1998年为10.69%,1999 相似文献
4.
5.
6.
一直以来,我国的城乡化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发展存在一定差距,近几年,国家明确指出发展农村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设备的重中之重。财政转移支付能够促进城乡服务均衡、促进城乡的公共产品均衡,特别是可以保证农民基本的生存权力与发展权力。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突出地强调:“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艰巨性,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为此,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摆在我市财政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9.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了中央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增加农业投入,在管好用好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当前,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不断发展,在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特别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以及农业产业化,拉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任务依然严峻。一、当前农村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业种植结构趋同现象严重。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对农村结构调整缺乏科学性,许多产业项目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农户之间、地区之间重复投资、重复生产,造成资产和资源的浪费,致使农产品品种、布局和种植规模等呈现出趋同性。既削弱了地区经济的互补性,又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不利于促进…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农业财政支持政策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有效手段。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全面融入世界农业体系,直接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约束,接受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考验。作为政府对农业支持的财政部门,面临着对农业支持政策重新调整的迫切要求。应对入世,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世贸组织农业协议规则,结合中国农业发展实际,围绕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