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外语学承担着传授和传承不同语言与文化,维护语言与文化多元化的使命.但近年来,我国的部分高校在外语学习中过度强调目的语文化的教学,造成了本土文化的缺失.本文深入地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外语学习要优化课程设置、 开展课外活动、 重视语言输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
冯艳莉 《魅力中国》2013,(17):196-196
词汇是语言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音和语法的承载体。没有词汇作为基础,语言的所有功能只能是一句空谈。在外语的教育和学习中历来重视词汇的习得,因此它一直是外语学习中的重点。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在英语教学中存在忽视词汇教学的现象,学生的词汇学习出现了低效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归纳了词汇教学中的选词的标准和原则,词汇学习的方法步骤,并提出了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来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词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在语言的交往过程中,又以多种而复杂的方式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文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学习其语言文化的过程。文章通过中英语言(特别是词汇)对比了解其文化差异,了解中西方的自然环境、生产劳动、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多方面对语言的影响,使外语学习者在学习时更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语言对比,冲破语言和文化障碍,更有效地、准确地掌握和使用外语.  相似文献   

4.
黄雪琴 《魅力中国》2010,(35):261-261
学习德语和学习英语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都是学习外语,其中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另外学习外语和学习本民族语言都是学习语言,其中也有共同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5.
陈群 《发展》2006,(7):79-80
传统的外语教学研究过于注重语言认知能力,忽视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使得学习者的情感因素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情感因素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因此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国外的语言教育家们对焦虑与学生学习成绩、表达能力、自信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关于焦虑国内外文献探讨最多的话题除了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就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焦虑的形成.然而很少文献从理论上分析焦虑产生的心理成因。本文试图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对外语学习焦虑现象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关薇 《理论观察》2011,(1):108-109
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一。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是从2岁开始到12岁之间。我国英语教育受此理论影响已呈低龄化态势,但外语教学界对早期英语教育带来的利弊等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年龄与语言学习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我们应在关注外语学习年龄问题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关键期因素并不是制约和影响外语学习的决定因素。我们应该既要重视关键期的积极作用.又要避免夸大关键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洪斐 《魅力中国》2014,(2):168-168
阅读是提高学生外语学习兴趣、积累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外语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阅读对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扩大知识面以及学习西方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凌  李剑  杜仓宇 《新西部(上)》2010,(2):197-197,199
模因论(memetics)的核心术语是模仿。本文通过研究模因的特点和周期,重新审视外语口语教学与学习,主张采用语言模仿的机制学习外语口语,通过背诵、模仿等方法增加口语学习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史小涵 《魅力中国》2010,(24):104-104
本文对学习者在外语学习初期的学习策略进行了分析,最终推导出语言教学应该关注学习策略。第一部分对外语学习初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则是对在语言习得初期所运用的学习策略的分析。本文采用了Oxford对学习策略的分类进行分析。最后一部分是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国外在语言学方面有很多流派。其中一种学说认为语言是自然习得的。这主要是指母语学习,应该说是自然习得的。学习什么学问似乎都不如学习语言容易。有的人学一辈子诗歌却写不出一首好诗,但不论智商高低,一个三、四岁的儿童都能流畅地用母语交流思想感情。一个六岁的儿童,无论在哪个国家生活一年左右,都能学会该国语言,而成人则不易达到这样的效果。当然这里所说的语言学习的容易,是说掌握语言的某一方面,并不是指听、说、读、写、译全面精通。既然语言可以轻松地习得,为什么学习外语却很不容易?特别是中国人学习外语。很多学习刻…  相似文献   

11.
赵甲平 《魅力中国》2010,(3):226-227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学习和运用任何一种外语,熟悉掌握其语法结构十分重要。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西班牙语作为联合国规定的工作语言之一,在我国各个领域里的用途越来越广。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西语名词的分类及其在句子中的不同职能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自主学习是外语教学界讨论的热点。该文从语言学习的本质出发,分析了外语学习过程中学得与习得的关系以及语言知识的学得和语言能力的习得之间的不同点。指出语言运用能力的习得必须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来完成,并且提出了影响外语学习中习得结果的几项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金辉 《发展》2010,(3):138-138
英语学习长期以来困惑着学生,英语教学也困惑着教师。这些困难产生的根源就是外语的学习者缺乏语言学习的环境。学英语,每个人都必须有大量的实践,英语是“习得”的。课堂教学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形式,学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课堂教学获取语言信息、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所以,高中英语教师,要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来开拓无限的英语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4.
语言迁移现象在外语学习中非常普遍。语言迁移主要分两种:正迁移,负迁移。前者促进外语学习,后者阻碍学习。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迁移现象,帮助学生消除外语学习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敏 《魅力中国》2014,(10):240-240
单单从语言种类的繁杂从发,学习外语就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对于人类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文明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跨过语言的障碍,不同先进科技、文化,才能整合起来集优发展,否则世界就是一盘散沙。本文希望向大家阐述语言差异的成因和现象,并通过最新的科研成果向大家展示外语学习者一些不为大家所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传承同一文化民族的交际工具,是对文化本身、文化表现形式、人们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最可见的和最有效的说明和呈现。语言是一种交际性工具,在外语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外语技能和外语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加强法国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从多侧面掌握目的语的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西安翻译学院外语沙龙为例,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外语原声影视服务对于外语教学及外语学习的辅助作用,认为外语原声影视对于跨文化意识、语言交际能力和外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写作能力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也是一项最难掌握的技能。就外语学习(包括二语)来说,由于学习者已经养成了母语的语言行为习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就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旧的语言习惯的影响,也就是要受行为主义心理学中迁移规律的约束。  相似文献   

19.
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认知角度对语言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进行交叉分析,以及对如何运用学习策略和强化学习动机作了简要分析,旨在研究认知在两者之间起的推动作用,以期广大外语学习者重视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对学习成果的影响,以提高外语习得效率。  相似文献   

20.
兴趣对一个人的学习和事业成功非常重要,培养学生学习外语兴趣对学生掌握一种语言也是如此。高校图书馆和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和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营造学习外语气氛和环境,通过强大的外因影响内因,激发学生学习外语兴趣,自觉学习,不断提高外语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