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政治环境变化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的终结、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以及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是导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最主要的国际政治因素。这3个因素的互动,促使日美两国选择中国取代苏联作为同盟关系所要针对的共同潜在目标,这成为中日之间政治关系冷却、相互猜疑加深的一个根本原因。然而,中日之间的共同利益基础是现实存在的,而在导致两国政治关系冷却和紧张的原因中,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心理的和情绪的成分。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必将成为中日关系新的共同战略需要和两国关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剖析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全过程 ,阐述了当代中日关系从来都是战略关系的观点。中日关系是我国外交战略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处理好中日关系 ,不但对处理中美关系、中俄关系都会产生正面效应 ,而且对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任何情感化的言行 ,都不利于我国的国家利益。文章认为 ,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应全面理解 ,“面向未来”才是目的 ;同时 ,对日关系还要积极贯彻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作者认为 ,中日战略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 ,并提出了中日两国可以进行战略合作的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准联盟战略是政治领导人运用次级安全管理机制与伙伴方开展针对外部敌人的安全协调与合作的战略理念、机制和行为,它是联盟战略与中立战略之间的灰色地带,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隐性选项之一。准联盟战略的实施者试图在被牵连与被抛弃之间寻求平衡的支点——既加强安全合作,又避免卷入冲突;既增加朋友,又减少敌人。联盟战略建立在正式盟约之上,其执行主要依靠法律约束力(硬约束),而准联盟战略建立在次级安全合作协定之上,其执行主要依靠道德约束力(软约束),后者体现出四个主要特征:解决任务的选择性、合作手段的灵活性、战略指向的模糊性和主权让渡的有限性。在后冷战时期,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敌友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联盟战略效力下降。相比之下,准联盟战略日益成为影响国家间关系走向、国际权力格局转换和区域安全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时青松 《发展》2003,(5):10-11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大战略,对西部大开发,我们应该采取的是均衡与非均衡相结合的战略,也可以简称为“均非战略”。东部地区先发展起来,是一种不均衡;现在开发西部,是要实现新的均衡;但对于西部地区内部,不可能均衡开发,而只能采取非均衡的布局,走由不同地区非均衡逐步过渡到所有地区均衡发展的道路。对于国家来说,要选择和确定若干重点省份和城市,优先设计,优先投入,优先发展。同样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都需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若干有条件的城市和区域,实行重点开发。抓住重点,然后发挥重点区域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这种“均非战略”是…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战略连接国内和国际的友好往来与互联互动,它并非是一个国家的单向行为,而是需要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从地缘上看,边境是一个与沿边国家联系较为紧密的矛盾复杂的空间行为体,它凭借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一带一路”向沿线国家的接触与沟通的新前线窗口及战略支点.但由于边境特性及外部变量控制等因素限制,“一带一路”战略在边境的推进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敏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0):132-148,160
权力转移是导致国际关系不稳定的重要诱因,是影响安全格局调整的主要变量。随着中国崛起,东亚区域内的权力分配出现了明显的权力变迁,但还远未出现权力转移。即便如此,东亚地区安全格局也正在出现深刻的调整和变化。权力变迁究竟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和主导未来区域安全架构的演变,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政策话题。美国"再平衡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强化美国单极霸权体制下的东亚安全。美国意图在安全和经济两条战线上把握东亚区域政治发展的主导权,维持区域内国家对美国的战略信心和同盟依赖,牵制中国崛起并力图削弱中国崛起给美国单极霸权所带来的消极地区效应,充分获取中国崛起给美国及其盟友带来的诸多战略红利。面对中国崛起,区域内国家会采取强化军事同盟体系,借重域外因素的影响力或者实施新的区域战略等方式调整相应的安全政策。中国崛起的未来应该是在均势与制度合作的同时发展中重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东亚安全新秩序。对于权力变迁所带来的地区安全秩序重组,必须要有深刻的认知以确保战略的正确导向和积极效应,在均势与制度合作的双重进程中重建东亚安全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以来,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目标迈进的外交活动,是以其国家战略——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为核心,以其对外经济战略、外交战略和防务战略为支柱而展开的。下面,拟对日本的诸种战略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货币权力是主导权力,通过培育目标国对母国的货币依赖,母国可以获取与其政治经济实力相适应的货币权力。货币依赖取决于全球经济的主要状况、母国及目标国之间的经济政治不对称关系。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路径是通过选择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战略支点,培育对人民币的货币依赖,逐步脱离美元霸权。作者分别从战略资源、政府独立性、国家金融力量三个方面衡量目标国(地区)抗衡美国的实力基础,从政治外交关系、货币金融关系两个方面衡量目标国(地区)与中国的双边关系,设计了16个具体指标,编制了人民币离岸市场战略支点指数(ROMSSI),对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全球战略布局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认为,英国是全球目前最具优势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目标国,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英国强大的金融优势、敏锐的竞争意识、强烈的共赢意识以及退出欧盟的冲击,引导欧洲地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司政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司政治是以公司为基本载体的,以权力配置人际间利益的行为的总称。公司政治是理性人理性选择的结果,它广泛地存在于公司的各个层次的活动中,是“一人一票制”与“一元一票制”相结合的复合权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中影响各个国家对外行为的最根本性要素,而国家利益是在国际政治中发挥作用最持久、影响力最大的因素,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最基本动因。但是,什么是国家利益,如何在理论上对其加以认知,在国际政治理论中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1.
楔子战略在古今中外被频繁使用,但对其在理论和战略层面的研究尚显不足。楔子战略是联盟、国家行为体或次国家行为体为阻止潜在的敌对联盟形成或分化、破坏、瓦解已经形成的敌对联盟,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等资源,采取对抗或调适等战略手段的艺术与科学。楔子战略具有长期性、间接性、慎武性、预防性、灵活性等特点。楔子战略主要以一种"反联盟战略"的姿态出现,其功能主要通过影响联盟关系特别是核心机制利益关系而实现。对楔子战略的评估需要考虑战略环境、战略目标、联盟关系三个层次的因素。将反事实推理与过程追踪相结合是目前检验楔子战略效果最为适宜的方法。联盟重组、联盟分化、联盟解除和联盟预阻是楔子战略的四大目标。作者通过对二战前夕德国和冷战初期美国的以联盟预阻为目标的楔子战略进行分析,揭示了楔子战略的重要作用和成败条件。展望未来,权力斗争不会很快从国际关系中消失,"集势以胜众"将成为各国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研究楔子战略对于理解国际影响力、地区领导权、地区一体化竞争等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云 《中国报道》2014,(10):94-94
9月11日,中日韩首尔副外长级磋商未就三方首脑会谈做出定论,中日关系未来走向依然扑朔迷离。而在两年前的同一天,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致使中日关系骤冷,背离了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精神和原则。关系恶化导致两国民众敌对态度攀升,按前日本公使宫家邦彦的说法,“中日既不在和平状态,也不在战争状态;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此为1972年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关系的最低谷。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营企业是在中国特定的国情背景下首先从争取生存权开始自己的发展历程的,它不仅面临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而且面临着多种政治因素和社会传统势力的阻碍。这种特定的背景,决定了中国民营企业必须选择与自己的特定状况相适应的发展战略,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自我成长道路。正因为如此,作为中国民营企业这个群体,为了更好地生存和更快地发展,他们必须积极开展“政治营销”,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 在对中国民营企业快速成长之谜的考察中,我们发现民营企业的”政治营销”战略也许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对日关系的艰难求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日新思维”具有丰富的内涵 ,其关键主张就是“不宜让‘历史问题’影响中日关系的全局” ,但并非主张中国单方面放弃或搁置历史问题 ,而是主张“双管齐下”(既要认真解决历史问题 ,又要积极发展中日关系 )地处理对日关系。当前中日关系发展的现状可以说与这种“思维”是完全符合的。尽管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给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制造了严重障碍 ,我们仍然坚信中日关系的发展是不以小泉这样的个别领导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时代潮流 ,是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5.
项润先生撰文探讨了各类企业的经营战略问题:消费者是商家的“上帝”。在今天,成熟的消费者不仅有了选择的权力,还有识别的能力,作为商家所应给予消费者的便只有“诚实 方便 满意”。因此,从企业的一般战略表现看,大体可分为五种类型:石论:摸着石头过河,由于带着极大的盲目性和“敢”情色彩而难持久。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主权财富基金快速发展,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主权财富基金由国家拥有和控制,其投资行为有时可能会反映政府的政治选择,这必然影响到国际体系中政治与经济的互动。这使主权财富基金逐渐成为国家权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了国家运用权力的经济手段。但在大国仍然是国际关系格局的主导者,主权财富基金自身实力还比较弱的现实面前,主权财富基金对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影响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7.
正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及区域合作的理论探讨(一)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公共政策是现代社会政策生活中使用的非常广泛的概念之一,它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是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以来 ,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和威胁日益增多并趋于复杂化 ,“9·11”恐怖袭击及随后的局势变化加剧了这一趋势。现实对国家安全战略谋划提出了新要求 ,甚至需要在继承中超越传统的国家安全战略思维。有效的安全战略应该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之间取得有益的平衡 ,并找到连接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纽带。今天的国家尤其是主要大国 ,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不仅必须避免过度使用权力 ,也应超越纯粹军事上的胜负。战争的绝对规律已经不完全适用于国家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 7月 8日 ,《世界经济与政治》与《世界知识》两家编辑部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对日关系战略思考与比较”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研究员主持 ,共有十多位来自学术界、政府部门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参加。这是中国两家知名的国际问题研究期刊第一次联手举办学术研讨会 ,旨在围绕中日关系之间存在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 ,从宏观的战略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使一些重要的观点与思路进行充分的分析、碰撞和比较 ,同时为中国外交决策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王逸舟首先提出当前中日关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  相似文献   

20.
叶广宇  冯惠平 《特区经济》2006,38(11):283-284
关系型企业政治战略是HillmanandHitt(1999)定义的两种企业政治战略基本方法之一.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该战略方法具有高频率的政治活动、外向的管理导向以及注重政府关系等特征.企业对环境不确定性预期较高、多元化的程度、竞争对手的政治行为等是企业采取关系型政治战略的决定因素,主要实施措施是加强关系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