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胥晓莺 《浙商》2012,(19):86-88
对于下行的经济压力,刘永好并不回避,但他认为,中国的农业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化,从事农业将大有可为。 日前《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调查范围包括沪深两地上市的民营家族企业以及港交所上市的内地民营家族企业。A股100家最大上市家族企业中,坐得头把交椅的是刘永好家族的新希望集团,2011年的营业总收入为716.2亿元。  相似文献   

2.
2000年9月,一个来自河北承德的农民企业家王淑贤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大厅里,敲响了"帝贤B(2160)"上市的开市锣,当天,王淑贤和他的家族成为中国大地上为数不多的亿万富翁.这声锣声,敲响了中国家族企业的上市狂潮:接下来"天通股份"上市;"康美药业"上市;"用友软件"上市;"太太药业"上市;"广东榕泰"上市.这些家族企业从一向不为人注意的角落杀出,在资本市场掀起一场"家族企业上市风暴".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外贸易》2013,(11):20-20
《福布斯》此前发布的“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显示,A股上市家族企业中二代数量明显增多,走向前台接班的二代人数出现明显飞跃,交接班进入高发期,多数中国家族企业正同时面临交接班与产业转型两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2000年9月,一个来自河北承德的农民企业家王淑贤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大厅里,敲响了“帝贤B(2160)”上市的开市锣,当天,王淑贤和他的家族成为中国大地上为数不多的亿万富翁。这声锣声,敲响了中国家族企业的上市狂潮:接下来“天通股份”上市;“康美药业”上市;“用友软件”上市;“太太药业”上市;“广东榕泰”上市。这些家族企业从一向不为人注意的角落杀出,在资本市场掀起一场“家族企业上市风暴”。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族企业在过去二十年蓬勃发展,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本文从中国中小板上市企业中筛选出162家家族企业,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其中持续聘用外部职业CEO企业的财务表现进行回归分析及稳健性检验,发现职业CEO对于家族企业中长期销售和利润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机遇和形势下,泉州家族企业上市形成一股潮流。但是与其他典型城市家族企业上市相比,泉州的家族企业上市还有许多不足。同时家族企业上市热的出现,也存在一些问题。从泉州家族企业是否需要上市;上市前企业应做何准备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出转变思想,正确认识改制上市;加快股份制改革与上市步伐,培育市场主体;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等对策建议,为泉州家族企业上市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战略变革是家族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忽略了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作用。基于2003—2019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经验数据,研究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贫困经历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贫困经历对企业战略变革具有负向影响,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后依然稳健;并且证实,实际控制人的风险偏好和预防性储蓄动机是两条作用机制。同时,数字经济水平对上述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代际传承对上述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丰富了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经历与企业战略变革的文献,而且为更好地理解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如何影响战略决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王静  段茹 《现代商业》2015,(2):155-156
本文以2011年—2013年100家上市家族企业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家族企业领导者风险偏好与家族企业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家族企业领导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越强,越不利于企业发展反。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上市家族企业创始人子女出任总经理或董事长作为家族企业控制权代际转移的代理变量,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对家族企业控制权代际转移的短期和长期市场反应.短期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事件前一交易日和事件日,家族企业控制权代际转移事件的平均累计异常回报率显著小于零,但这种负面效应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开始不显著;而长期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权代际转移后的10 ~11月开始,由发生控制权代际转移的上市家族企业构成的投资组合其平均买进持有异常收益率.(BHARs)显著低于参照组合.总体上,中国资本市场对家族企业控制权代际转移的反应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10.
刘瑞 《现代商业》2012,(32):111-112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家族企业已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经济组织形态。本文以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转型的三条路径和优化治理结构的四个方面。而后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国美电器为例,系统分析国内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问题,提出完善和优化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以期对上市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家族企业的上市使其股权逐步分散,至少在形式上完成向现代企业的转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形式上的改善是否意味着公司治理结构在实质上也得到改善.文章通过对上市116家家族企业实际采样分析,探讨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在实质上是否得以改善,以及检验公司治理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家族企业上市公司在股市的比重越来越大。改制与上市是家族企业发展与壮大的主要途径而不是目的,但是许多家族企业上市以后却停留在原来的治理水平上,不能走上现代公司治理之路,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方向。家族企业上市公司的不良治理问题还会引起股市的大波动,帮助他们提高治理水平.既有利于家族企业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又利于股市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朱健 《浙商》2009,(21):70-71
台州民营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是3到5年,10年以上的企业存活率还不到30%。在阮福德看来,只有通过上市,“把家族企业变成企业家族”,才是企业长久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4.
《福布斯》杂志刚刚公布了中国家族企业风云榜,分别列举了在中国A股市场上表现最好和表现最差的10家上市家族企业。表现最好的家族企业前三名是:江苏宿迁,主营基础化工的吴培服家族;广东深圳,主营环境与设施服务的刘水家族;广东深圳,生产半导体产品的林洺锋家族?硐肿畈畹?家族企业是:广东主营房地产开发的刘绍喜家族和同样在广东主营休闲用品的廖学金家族,以及江苏主营建筑、农业机械与重型卡车的陶安祥家族。  相似文献   

15.
张杰 《商》2013,(17):227-227
许多优质的家族企业出于突破融资瓶颈、转变经营方式等目的,纷纷寻求上市,逐步由“家族企业”转变为“公众公司”。然而在家族企业在成为上市公司过程中,“一股独大”现象等因素所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开始不断显露,本文从实证角度简单说明“一股独大”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8年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数据,运用全要素生产率的BCC模型,测算了家族企业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效率,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发现:我国家族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普遍较低,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特征,行业差距突出。为了提高我国家族企业生产效率,政府应逐步完善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范博宏  张天健 《新财富》2012,(3):106-112
周大福上市与镛记酒家不上市的经验显示,当家族及公司均较为复杂时,宜选择上市。上市未必就是为了套现,将家族资产上市甚至整体资产上市有助于厘清资产内容与价值,降低以股权转让解决家族纷争的交易成本,对家族及企业起平衡、梳理、监督作用。毕竟,基业长青才是家族企业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8.
童剑 《市场研究》2013,(10):27-29
家族企业传承问题备受关注。原因在于家族企业的成功传承率非常低。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现状及主要方式,以及影响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相关因素,旨在为我国家族企业的传承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逐利”还是“重情”,寓意着家族企业在代际传承过程中更加重视财务目标还是更加重视社会情感财富目标。这是家族企业在目标决策中经常面临的一个困境。然而现有研究对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文章区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不同阶段,研究企业目标问题。利用2006—2021年A股上市家族企业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在代际传承期间,家族企业对不同目标的重视程度具有动态性,即接班准备阶段更偏向SEW目标,随着二代接班上位则更偏向财务目标。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并且证实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是代际传承中目标决策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检验发现,在代际传承的不同阶段,创始人任职情况也会对企业目标产生影响。最后,文章发现家族企业对于SEW目标的偏向是有代价的,表现为企业绩效折损。  相似文献   

20.
以沪深两市中小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对变量进行筛选,建立了中小上市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监事会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薪酬,Z指数,公司年龄,企业规模6个因子对中小上市家族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正的影响。监事会规模,H指数,董事长是否兼任3个影响因子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