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在先秦时期还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尽管在当时的各种学术文化思想体系中,儒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显学,并产生了像孟子与苟子这样的儒学大家,极大地推动了儒学的发展。然而儒学并没有超越并凌驾于其他各家之上,一个显然的事实是,秦王朝是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所谓的“焚书坑儒”就是儒学在秦王朝统治下悲惨命运的典型写照。刘邦所建立的西汉王朝吸取了秦代灭亡的深刻教训,提出清静无为,与民修生养息,这时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是所谓的“黄老之学”。  相似文献   

2.
历代学者已从多个角度对秦国兴起并统一中国的原因作过探讨。但从政治文化史角度来看,周室的衰微客观上为秦的兴起创造了历史机遇,秦朝历代统治者连贯的一统思想和秦国的文化特质是其最终统一中国的推动力量,这也为后世王朝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商》2016,(12)
三司会审是我国古代审判史上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是明代三法司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御使对全国重大疑难案件进行处理的制度,它源自唐代"三司推事"并在明代得到发展完善成为定制。三法司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合作,共同辅助完成最高统治者的司法统治,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三司会审制度的研究有利于现代刑事诉讼中对公检法三机关的定位思考和中国法治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刘伟 《科技转让集锦》2008,(21):142-142
中国历史上官吏任用的回避制度,产生于两汉时期,成熟于唐宋时期,完善时期则在清代。清朝统治者总结历代回避制度的经验与教训,建立起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回避制度,集历代回避制度之大成并有所创新,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商》2015,(30)
中国依法治国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一直沿用法治。中国法治探索和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当代法治建设既是基于对中国古代"法制"的继承,更是对其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肖奇 《中国市场》2008,(26):78-79
王船山总结华夏亡于异族的原因是孤秦陋宋;自秦以来,统治者出于一己之私,建立高度集权的专制独裁政体——皇帝制度。疑同宗,疑天下,与同宗族人为仇,与天下人为敌,最终丧失天下。要复中华,就要公天下,任天下之贤,待天下贤士以诚,分权分治。从而否认专制主义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7.
林崔宏 《商》2013,(3):229-229
清代,中央王朝进一步加强了统治和开发云南的力度,清代云南移民的主要是由矿业移民、商业移民和农业移民组成。  相似文献   

8.
历代统治者也在不断吸纳其他诸子思想,但根本上还是以外示儒术,内用黄老,并辅之以法的思想为核心。每一个帝制王朝的鼎盛时期,统治者在治国上都有一相似之处——外示儒术,内用黄老,同时又辅之以法,使社会更加秩序化。统治者外面标榜的是孔孟思想、儒家文化,而内在真正的指导思想却是黄老之学。  相似文献   

9.
科举制度是贯穿于隋以后中国古代史极其重要的选官制度。结合历朝历代的实际情况,从它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当中可以得出,政治权力的归属、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重视传统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都对科举制度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直接或较为隐性的作用,使之在形成之初不断发展,随后逐渐僵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对我国基本国情特点的深刻认识 ,借鉴国际上社会保险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把社会统筹的长处与个人账户的优势结合起来 ,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统账结合是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1.
董增祥与陆震在《上海改革》上撰文指出,人治体制必然促生与强化腐败,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人治体制在本质上与腐败属于同一性质。腐败的本质是以权谋私,这一点已成为社会共识。那么,人治和人治体制的本质是什么?是以权谋私,以私治权。人治是一种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个人统治,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以个人意志支配整个社会包括支配法律的统治。这样一种统治,这样一种统治体制,除非统治者是上帝那样的善的化身,即除非他通体光明,没有人性固有的任何阴暗面,否则他就没法不踏上以权谋私、以私治权的不归之路。所谓以权谋私、以私治权,就是以谋取和保住自己…  相似文献   

12.
汉代历史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汉代在官员选拔的途径、措施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试图在前辈学者考证和研究的基础上,探求汉代选官制度对当时社会尤其是政治层面的影响,将制度研究与政治研究有机结合,使单一的制度研究向多层次、多角度方面拓展,推动汉代选举制度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纵观秦汉唐的仕进制度,我们应该认真借鉴古代选官成功的经验,深刻吸取失败的教训。从古代的仕进制度出发,分析现代公务员选用的四种基本方式及现状,以古为镜,通过研究古代的选官制度,从而为现代选用公务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俄罗斯对本国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同样处于转轨阶段的中国来说,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都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俄罗斯对本国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同样处于转轨阶段的中国来说,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都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王朝。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推行法家的思想路线。重农抑商是秦国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琅琊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王朝。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推行法家的思想路线。重农抑商是秦国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琅琊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王朝。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推行法家的思想路线。重农抑商是秦国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琅琊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转折时期.封建社会在宋代已经完全成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显超过了前代,非农业生产收入占宋赋税的比重越来越大,商品经济观念得到历史性的转化。 封建伊始,李悝、商鞅、韩非就提出“农本工商末”的概念,并把超过了前代,非农业生产收入占宋赋税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基本政策使之制度化、观念化,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策观念。秦统一后颁布“上农除末”的政策。汉代规定“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魏晋南北时期甚至从思想意识领域打击工商业者,令其“一足着白履,一足着黑履”…  相似文献   

20.
反秦首义大军、曹操一统北方之武装、孙权割据江东之军队都是以安徽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李陵威震匈奴的五千壮士也皆为安徽人。安徽人在汉代国家一统、抵御外敌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在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更大、更多。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汉代安徽良好的地缘、发达的经济、繁荣的教育和变化的时局有着深层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