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君  冯德辉 《中国市场》2008,(22):150-151
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现状,提出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通过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农民获取、利用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掌握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逐步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中国物价》2006,(7):14-17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探索运用价格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价格主管部门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主题的大型调研活动,采取走村入户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查看收费票据等形式.进行典型调查.取得了大量有关农村价格工作和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对价格主管部门如何为建设新农村服务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也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是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安塞县局认真开展了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调查研究活动。并通过介绍安塞县气象局在新农村建设服务开展情况,总结出气象部门在为农民、农村、农业生产提供的气象信息产品存在着内容不丰富,缺少准确性、针对性和及时性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新农村经济如何提高新农村气象信息产品质量的措施,做好为农业生产的气象信息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出具有美好蓝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物价工作,做好物价工作不仅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如何贯彻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价格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积极探索的一个新课题。为此,韩城市物价局就物价工作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对韩城市辖区的各乡镇进行了走访,并与市级各涉农部门进行了座谈和分析研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的服务。一…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为做好农村物价管理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我们认真清理和精简涉农收费项目,整顿和规范农村收费秩序,落实和完善各项涉农价格优惠政策,构建涉农价格和收费监管网络,不断提高价格服务质量,为规范农村价格和收费秩序,扼制涉农乱收费、乱涨价、乱摊派等不正之风,促进农民减负增收、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我国的艺术教育服务和新农村经济建设的相关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艺术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新农村建设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途径。依托高校艺术教育的资源优势,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以此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虽然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农村法治化建设仍然有许多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农村法治化的"主体"制约因素、物质制约因素、"立法"制约因素、民主政治制约因素、思想文化制约因素等方面.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法治是支撑和保障.政府应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培育新农村法治建设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加快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农村立法,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快农村法治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导刊》2006,(12):51-5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探索运用价格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我司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价格主管部门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主题的大型调研活动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分赴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取走村入户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查看收费票据等形式,进行典型调查,取得了大量有关农村价格工作和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工商总局自去年年底工作会以来,不仅在全年的工作部署中,强调各级工商机关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整合工商职能,努力为支持‘三农’工作服务”,还在一系列文件中反复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工商职能,维护农村市场秩序和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地工商机关按照总局的部署,认真总结历年来在服务“三农”工作中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本刊作为国家工商总局机关刊,围绕总局的中心工作,搞好宣传报道责无旁贷。为此,我们将集中版面刊登系统对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欢迎读者来稿,欢迎读者为我们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2.
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农村法治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本文试从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定位出发,针对农村中突出和集中的法治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健合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法律服务等对策,以期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当前物价部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顺应农村形势,适应农民需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把促进农民增收减负作为涉农价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价格工作进乡人村着手,多措并举,理清物价部门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自2005年10月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以来,青海省的农村牧区掀起了全面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需要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新农村建设中财政资金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财政支持青海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四川物价》2006,(4):13-14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商业企业》2006,(6):4-4
中国农村是中国商业的广阔天地,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的落实,既对商业服务农村提出了新要求,也给商业带来无限商机。为建设新农村服务,商业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泽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机关,工商部门可以进一步引导、扶持、优化、调整农村非产业结构,进一步培育、搞活和管好农村市场,进一步加大维权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农民消费者的利益,通过履行自己的职能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笔者在农村工商所工作多年,结合农村工商所的工作实际,认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工商部门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省各地物价部门从当地实际出发,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勇于创新,真诚服务,发挥了价格杠杆的积极作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本刊已连续专题报道。从各地目前的实践经验看,服务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加快职能转变,准确定位物价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二是要贴近农村实际,找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三是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物价干部队伍的素质;四是服务新农村建设,要不断开创物价工作新局面。[编按]  相似文献   

19.
完善的法治建设是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农村的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在立法和执法等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农村执法队伍的建设,完善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完善我国农村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全国各地方农业院校均不同程度地开展服务本省或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工作,但从整体上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服务效果尚未得以充分展现。以黑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背景,基于黑龙江省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从宏观与微观层面为黑龙江农业院校有效开展新农村服务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