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中国被迫进入近代以后,现代化进程一直是中国发展的核心路径.到了民国时期,西方科学管理思想的兴起以及在中国的传播,推进了中国在微观层面企业现代化.在这个传播的过程,穆藕初和杨杏佛等留学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中国在民国时期的现代化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2.
朱鸿翔 《经济师》2007,(3):289-292
考察民国时期西方财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路径和对财政著作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理论构建所起的作用。文章从传播主体、路径和具体著作等方面为切入点,试图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说明等方法以揭示当时传播的关键元素,为后来研究者做一个铺垫。  相似文献   

3.
朱鸿翔 《经济师》2007,(3):289-292
考察民国时期西方财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路径和对财政著作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理论构建所起的作用。文章从传播主体、路径和具体著作等方面为切入点,试图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说明等方法以揭示当时传播的关键元素,为后来研究者做一个铺垫。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关键议题。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能力是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同的重要举措。提高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需提升主体能力,增强传播的自信;注重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传播的实效性;完善传播平台,拓展传播的路径;精准传播受众,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只有实现传播主体、内容、平台、受众四个方面的有效链接和良性互动,才能构筑完整体系,发挥协同作用,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财经文摘》2010,(7):94-95
每到六七月份,“高考”就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民国时期算是历史上的乱世,但不可否认是一个大师辈出的辉煌时代,那个时期的学者文人有很多至今仍令我们怀念不已。之所以如此,与当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无关系。本期就让我们来看看民国时期的高考吧。如果说,北京大学是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那么,商务印书馆无疑是近代中国文化传播的摇篮和中心。作为中国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巨擘,它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无论如何估量都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川省农村出现了具有现代化的金融机构和现代化的金融业务,这就标志着民国时期四川传统的农村金融开始向现代化的农村金融转型,这是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对四川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再加之制度本身的缺陷,又决定了其转型是艰难的,在转型的过程当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依靠现代化的农村金融来挽救四川农村经济,振兴四川农村经济的愿望落空。  相似文献   

7.
孙智君 《经济评论》2007,147(5):133-140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实质上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中国的产业结构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道路。民国时期的产业结构思想大体上经历了民国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经济学家和思想家们或通过具体的实践,或通过痛苦的思索,或通过激烈的论争,逐渐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在于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之路。民国时期的产业结构思想作为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其不少思想成果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当代产业经济的研究以及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在中国农村的勃兴不仅体现了其自身现代化的转变,也折射了转型时期我国农村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由于基督教自身的特点和我国农村民间信仰的复杂性,它既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和谐之音。也面临了重重现实困境。总结基督教在中国农村传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将为现阶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余斌 《经济纵横》2023,(1):25-31
最早的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其原因解释为“不想灭亡”。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日益激化,现代化有了社会主义化的倾向,并出现了西欧资本主义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模式。旧中国的现代化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直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站在了起跑线上”,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获得了新的现代化起跑方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起跑。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新的契机,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奋飞。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虽然这与中国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机遇有关,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世界历史意义,并可为其他国家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围绕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有关民国时期法治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这其中,不仅大量的司法档案被系统地整理出来,研究资料不断丰富;而且新的研究方法也不断被引入这一研究领域,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新颖性的研究结论不断涌现。很显然,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近代中国司法发展的认识,而且也客观有力地推动了当下中国理论法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现实依托。从中国现阶段发展要求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从内在逻辑机理来看,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和推动作用,立足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成就,突出解决当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结构性矛盾。在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内涵要求与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整体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驱动力;着力缩小发展差距,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共同富裕之基;发展绿色经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在新征程中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蓄势前行。  相似文献   

12.
肇始于19世纪中期的中国现代化运动一开始就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中国现代化的社会政治前提问题,一是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问题。为了解决第一个难题,中国人民奋斗了一个世纪,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难题才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在中国现代化社会政治前提的解决过程中,虽然也触及到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问题,但中国现代化道路具有实质意义的探索,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的。在世纪之交,回顾新中国现代化道路半个世纪的探索历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跨世纪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卷烟工业的进步和烟草消费市场的扩大,民国时期安徽烟草种植业发展很快,晾晒烟逐渐向烤烟方向发展,以凤阳为中心的安徽烤烟生产区,成为全国三大烤烟区之一。推广美种烤烟种植加强了西方资本主义对安徽乃至全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但也促进了烟草种植业,推动了安徽商品经济、集市贸易、城镇的发展,有助于安徽乃至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太湖地区涌现出许多教育家、藏书家,他们对待传播和保存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代太湖地区的经济发展之所以快干邻近地区,应该说与太湖地区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民国时期太湖地区公私图书的收藏热潮和藏书家的活动作一简单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太湖周围地区人们对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传承中华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内容之一。习近平关于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论述,赓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明理论,根植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华文明的理论探索,立足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与现实基础。这些重要论述以坚守中华文明的民族性、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坚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本原则。新时代要从强化中华文明理论阐释力、激活中华文明内涵生命力、深化中华文明形象传播力、提升中华文明价值影响力等方面推动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具有鲜明的历史感。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资本主义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难题,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样板,具有重大世界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坚持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从中国式现代化经验中的本土信息化发展道路入手,梳理冷战时期中国信息传播科技的技术政治。从信息技术的研发、组织管理、应用普及到社会动员模式的历史中,可以勾陈出一条基于物质限定性而发展出的灵活水平化技术路径。在冷战背景下,包括传播研究领域在内的美国知识界开始积极考察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非西方发展模式,到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经验已经成为新兴的知识话语,并被纳入主流范式。然而,80年代以来,吸收了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革命经验的美国未来学和发展传播话语却反过来框定了中国知识界对信息社会愿景的想象与抉择。从梳理这一多向流动的历史出发,可以帮助我们对20世纪传播学的知识生产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解开启更具有历史辩证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严鹏  黄蓉 《经济导刊》2023,(6):72-75
<正>我国的工业遗产是传承优秀工业文化的载体。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从几乎空白的基础起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新中国工业遗产是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有形与无形的工业遗产,它们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意义,凝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与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国家规划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它的演变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后续规划提供支撑与推动。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十四个五年计划和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通过三条机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一是以持续动态调整的具体任务明确现代化发展目标,二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引导地区现代化发展,三是厘清发展思路确保现代化发展道路行稳致远。国家规划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作用很明显,而且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国家规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在于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划制定的领导,以充分调研预防潜在风险,以现实导向确定有效目标,以两阶段评价提供纠错机制。总结国家规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基础上,“十四五”规划及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国家规划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地位,协调宏观调控与市场发展的关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以政府定位和职能转变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投身强国富民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本国国情深入思考有别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通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明确宣告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和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五个坚持”的成功经验,这是我们继续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守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