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沂河足骆马湖和沂沭泗河洪水的主要入海通道,其人海口闸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扩建中深泓18孔闸,从而将海口闸的运行模式从泓滩联合行洪转变为泓道行洪,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本文通过平面比尺为250、垂直比尺为50的变态物理模型,研究了新沂河海口扩建中深泓的建闸规模以及上游连接段泓道开挖规模和形态、上下游泓道开挖规模、缩短各浅滩隔流堤、加固分流鱼嘴等.同时指出,这些工程与海口南、中、北深泓闸一起构成海口控制枢纽工程,对保证141+000断面水位不超过5.12 m以及各泓道洪水的顺利下泄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LNG电厂二期工程温排水试验研究,对工程近区的水力热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对电厂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推荐方案,为工程的设计和环评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朱俊 《吉林水利》2008,(2):37-40
本文基于温排水物理模型相似关键条件,建立了江苏常熟电厂工程温排水物理模型。文章详细介绍了各种水文条件下的温差水流实验,测得表层温度分布场和取水口取水温升。通过数据分析,保证了取排水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为常熟电厂扩建工程的设计及环境评价提供了相应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永定河保障房段左堤约4.1 km河段以老堤和套堤双堤形式防洪,目前,金隅滨河园(即保障房)等居民设施建设在两堤之间,入住人口约3万人,地势低洼,永定河洪水及防洪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两堤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永定河三家店—卢沟桥约15.5 km河段物理模型试验,明确了保障房段各级洪水条件下行洪水位和两堤间居民的淹没风险;观测水流流速、流势、河床变形及堤脚冲淤情况,分析了洪水对套堤安全稳定性的影响;提出按定床试验水位加高套堤、加固套堤基础(防护深度不小于10 m)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钦州港新建港区位于10万t级东航道和30万t级油码头航道水域,该规划方案对其航道水流及横流均有影响。借助潮流物理模型试验,模拟整个钦州湾海域潮流情况,对规划方案航道水流及横流进行了分析研究。模型试验研究表明:3个方案中30万t级油码头航道流速变化幅度在0.10 m/s以内,西岸线东航道处流速增加幅度均在0.20 m/s以内,方案1增加范围幅度最大。 新港区水流主流在10万t级东航道,方案布置对西侧10万t级东航道水流及横流影响大于方案口门之间30万t级油码头航道,岸线圆滑处理后的方案3东航道横流减少明显。方案布置应尽量利用东航道横流较小的环抱式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京市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近年来发生泥沙淤积严重的问题,建立了武定门闸河段物理模型,设定两种方案进行悬沙冲淤试验,分析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工程对闸上游的减淤作用。结果表明:方案1(将闸门至上游60 m开挖至设计断面),设置导流墙后,经过2年8个月的水沙过程,整治段淤积量减少30.4%;方案2(将闸门至上游240 m开挖至设计断面),设置导流墙后,经过1个典型水文年,整治段淤积量减少50.8%,经过2个典型水文年,淤积量减少44.0%,减淤幅度下降,河床趋于形成新的冲淤平衡,断面地形也趋向于均匀分布;设置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对武定门闸上游河道有显著的减淤作用,有助于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  相似文献   

7.
益阳市桃江县峡山水库原溢洪道不满足消能防冲要求,洪水出消力池后,没有泄洪渠与之相连,而是陡峭山坡,山坡底有一条乡村公路通过,溢洪道一旦泄洪,洪水直冲公路,落差达12.0m,给过往行人和车辆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通过方案比选,设计在山坡上完建溢洪道,解决了峡山水库溢洪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秦淮河地铁桥临近秦淮河大桥,主桥墩采用双壁墩形式,由于桥墩壅水与桥墩形状、桥墩尺寸、桥墩布置形式、阻水面积比、河道水流情况等诸多条件有关,而经验公式往往仅考虑其中的几个因素,没有普遍适用性.应用平面比尺为1∶100,垂直比尺为1∶50的变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地铁秦淮河大桥的桥墩壅水、河道水流流速、水面线、流态等内容.结果表明:河道水面线可分为3段,桥前壅水最大为0.02 m,壅水长度为桥梁上游500 m,墩间流速最大增加0.29 m/s.  相似文献   

9.
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水沙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年现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所在海区(工程海区)的水文泥沙特征进行了分析;使用TK-2D软件建立了工程海区的基于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潮流数学模型,在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对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三期工程进行了潮流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深水航道工程造成的潮流场变化;对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实施后的泥沙淤积强度和淤积量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从潮流泥沙角度讲,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三期工程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微水试验是一种简便且相对快速测定水文地质参数的野外试验方法,但在国内实际勘察中的应用偏少,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疑虑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总结已有微水试验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微水试验模型平台,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微水试验、抽水试验和注水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方法求参结果分析了微水试验的可靠性。试验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激发方式下的微水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在相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微水试验结果和传统的抽水试验、注水试验结果相比偏小,抽水试验、注水试验结果是微水试验结果的1.75倍、1.55倍,不同试验方法对含水层地下水的扰动强度不同,尺寸效应是造成试验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改线工程进口口门附近水流和泥沙输运复杂的现状,拟定4个口门连接方案,建立一维和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从泥沙淤积的角度对这4个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论证.选取丰水年水文条件,通过不同方案下泥沙淤积的分析比较,认为进口口门东、西方案各有其优势,从泥沙淤积量角度看,西方案相对较优;从土地利用和工程投资来看,东方案较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温排水物理模型相似关键条件,并研制了一套先进的加热温控系统和温度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襄樊电厂二期工程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从三维空间角度详细研究了电厂温排水对受纳水体一汉江的温升影响。通过电厂不同排水情况下排水口附近汉江水体表面温升、横断面温升分布和排水口轴线方向的温升分布的对比分析,推荐最优取排水口位置、布置型式等关键工程参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分析规划航道开挖前后工程附近区域水流流态与流速的变化情况,并选择最不利的水文组合对规划航道疏浚后的工程附近河床进行极限冲刷试验。结果表明:航道按规划疏浚以后,水流流态变化不大,100年一遇洪水下工程线位河床最大冲深约为4.36 m,300年一遇洪水下工程线位河床最大冲深约为6.74 m。工程设计应以规划航道标高为基础,综合考虑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及防冲刷措施,确定工程的设计埋深。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地质力学物理模型试验的实际现状、现实意义和常用的试验方法,在分析了常用试验方法缺陷的基础上说明了变温相似材料的由来并对其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最后针对目前地质力学物理模型试验的现状指出了该领域还应解决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一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周立 《水利水电快报》1999,20(17):16-18
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三期工程受边境地区周边条件的限制, 工程实施条件非常复杂, 设计难度大。物理模型试验工作中, 采用相互补充和验证的3 个模型设计较好的解决了工程设计所关注的问题, 为工程布置和重要过境设施的改建方案比选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辛殿文  董志慧 《人民长江》2012,43(20):62-65
基于温排水物理模型相似关键条件,建立了澳门路环发电厂温排水物理模型。详细研究了澳门机场扩建及机场以西水域规划方案实施后电厂温排水对周边水体的影响。通过改变不同排水口位置,对排水口附近水域表面温升以及取水口的取水温升分布进行对比分析,推荐了最优的工程布置方案,明确了推荐方案在各种典型潮位下的温升影响。对同类工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一直是多线船闸并列布置中十分重视的问题,如布置和运行控制不当,容易导致相关安全问题。建立了1:100的贵港枢纽下游及船闸引航道物理模型,研究贵港二线船闸的布置方案及其对引航道和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影响。结合贵港枢纽的特点,分析枢纽不同泄流条件下,二线船闸原布置方案中引航道、一线船闸停泊段及口门区的流速大小,得到影响船闸引航道水流条件的控制工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布置方案,对不同布置长度及透空方式下引航道的水流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研究成果,推荐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内采用隔流墙,布置长度为135 m,底部不透空或透空高度小于0.50 m的方案。研究成果为贵港二线船闸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沈阳文化艺术中心工程进行河工物理模型试验,观测了工程建设前后各流量条件下工程附近水位变化,分析了工程各重要位置处高程和水位的关系,为工程防洪设计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珠江河口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的主要特点.通过清水定床、局部动床及悬沙淤积试验,研究了港珠澳大桥修建后对伶仃洋滩地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修建后对河道的行洪、排涝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伶仃洋海区涨落潮主流没有明显改变.工程后主流区附近桥址断面局部河床将出现明显的冲刷调整.与无工程相比,工程后伶仃洋各主要浅滩10 a累积淤积厚度有所增大,但量值较小;主要浅滩发展速度呈增大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工程实施后,伶仃洋三滩两槽的总体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0.
结合工程海区波浪特征、泥沙环境和海床冲淤变化情况,开展了陆丰甲湖湾电厂波浪泥沙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电厂取排水口、港池、航道在常年浪及台风浪作用下的泥沙淤积情况,从泥沙角度验证海港工程布置和取排水工程布置的合理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