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兴元  王连森  石岩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99-102
文章指出为赢得和保持持续的品牌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品牌创新。文章基于符号学视角建立了新的整体品牌模型,该模型由品牌"媒介"、品牌"对象"和品牌"解释"三要素构成。然后,基于符号学整体品牌模型探讨了品牌创新途径,并阐述了品牌创新应遵循的策略原则。  相似文献   

2.
品牌定义和品牌认知品牌(brand)是一个公司或一项产品所展示的一个可见的、专利的、合理的和文化的意象。当你看到Volvo,也许就会联想到“安全”;当你看到Nike,也许就会联想到迈克尔·乔丹或“Just Do It”的口号;当你看到IBM,也许就会联想到“Big Blue”(蓝色巨人)。你对记忆中的品牌品牌形象品牌识别Brand Image Brand Identity外显内在本质Appearance Substance着重于信息接收者着重于信息发送者More on the receivers More on the se反映外在质量的反映永久性的Reflects superficialqualities Reflects endur回顾性前瞻性Backw…  相似文献   

3.
品牌忠诚一直是品牌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随着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品牌体验和品牌认同日益重视。同时,对品牌形成长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已成为品牌忠诚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品牌至爱的视角,探讨了品牌体验和品牌认同对品牌忠诚的影响机制,并构造了以品牌至爱三个维度为中介的品牌忠诚形成机制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品牌对抗忠诚是指消费者通过反对竞争品牌的行为来表达对已选品牌的忠诚。消费者的反对行为包括反选择、负面推荐、引发对抗和积极保护四个方面,这对于已选品牌来说是资产,而对于竞争品牌而言却是负债,会直接影响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经营绩效。特别是在社区环境下,品牌对抗忠诚从个体行为升级演变成群体行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围绕品牌对抗忠诚展开研究,通过将消费者行为置于竞争者的参照框架之中,来探讨消费者、品牌与竞争品牌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求全面深入地探讨忠诚理论的内涵。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已有的相关文献,首先介绍了品牌对抗忠诚的概念内涵、维度与测量,然后归纳和总结了品牌对抗忠诚的引致因素和结果变量,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引起国内学者对品牌对抗忠诚研究的重视,并为企业实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营销启示。  相似文献   

5.
品牌体验与品牌忠诚关系研究: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佳  吴作民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6):143-148
影响品牌忠诚的因素很多且比较复杂,品牌体验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品牌体验时品牌忠诚的作用可以分为直接的驱动效应和间接的调节效应.这两种效应时于企业实施品牌忠诚战略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文献,阐述了品牌体验的内涵和测量维度,并围绕品牌体验的驱动效应和调节效应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品牌体验与品牌忠诚关系的研究述评.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多维结构的品牌忠诚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嘉涛 《特区经济》2008,(5):274-275
品牌忠诚是营销领域中研究的重要问题,品牌忠诚的测量更是加强忠诚管理的前提。本文在对品牌忠诚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品牌忠诚的结构包括四个维度:品牌信任、品牌承诺、重复购买和口碑推荐。然后开发一个量表,并先后利用EFA和CFA对这四个结构维度进行规范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这四个维度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文章最后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目的是探讨广州豪华酒店品牌资产四维度(品牌认知度、品牌忠诚、感知质量和品牌形象)之间的关系,提升基于顾客的酒店业品牌资产的概念。测量架构包括品牌认知度,品牌忠诚,感知质量和品牌形象。此外,该文章的结果证实了酒店业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的三维模型。该文章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于发展和测量基于顾客的酒店业品牌资产提出深刻见解,丰富了有限的酒店业品牌资产理论文献。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市场进入品牌经济时代,消费者内在需求转向为价值观表达,品牌对于价值观的定位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文章以ERKE为例,将郑州市销量前三名的店铺顾客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共情为中介,探讨品牌价值观与共情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品牌价值观的自我超越及保守对提高品牌忠诚有重要影响;品牌价值观的自我提升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共情;品牌价值观对品牌忠诚的影响大部分来自直接效应,共情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单向视角到整体视角:品牌知识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知识理论旨在探讨、解释品牌现象和品牌资产形成的消费者心理机制。以往基于消费者的品牌研究基本上是单向视角的,自品牌资产理论出现后,整体视角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本文回顾了品牌知识研究的演化过程,并探讨了进行整体视角的品牌知识研究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即将形成三寡头竞争的格局,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对各电信运营商来说已迫在眉睫。文章从顾客对运营商的品牌忠诚入手,寻找品牌忠诚形成的缘由,试图在实际层面上探索品牌忠诚的管理策略,以期为各运营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顾客对商品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和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品牌体验理论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体验营销研究中新的研究方向。结合已有研究,将品牌体验划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和行动体验四个维度,并以典型的高产品卷入度品类(笔记本电脑)和低产品卷入度品类(牙膏)中的知名品牌为研究对象,尝试构建品牌体验对品牌忠诚的驱动效应模型,并针对不同产品卷入度品类深入探讨该模型的作用路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提高我国产品的品牌竞争力关系到我们能否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从过去的产品经营转变到品牌经营上来,从国际竞争的高度制定适合自己的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国产品牌的竞争力。如何提高品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陈勇 《北方经济》2006,(5):54-55
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将全面开放,银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加强品牌建设对提升国有商业银行品牌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提升国有商业银行品牌的竞争力,已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说明了品牌的价值和对国有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中的作用,然后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加强品牌建设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国有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北方经济》2006,(10):54-55
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将全面开放,银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加强品牌建设对提升国有商业银行品牌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提升国有商业银行品牌的竞争力,已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说明了品牌的价值和对国有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中的作用,然后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加强品牌建设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用户体验和品牌忠诚的文献探讨,提出了共享单车用户体验和品牌忠诚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实证研究,需求满足、情感、交互和使用环境对于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有积极的影响;用户体验在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市场竞争表现为科技和品牌的竞争,拥有多少品牌产品和品牌忠诚型顾客已成为衡量企业、地区和国家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从品牌忠诚的概念与驱动因素入手,分析化妆品品牌赢取客户忠诚的手段和策略,进而提出维持和提高品牌忠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电信业重组后,国内移动通信领域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价格战、营销战在所难免,品牌忠诚已经成为移动通信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用户的问卷调查,顾客对品牌忠诚的测量以及数据分析发现,测量顾客忠诚分为三个维度,即技术服务、资费服务和客户服务满意度维度。最终根据模型结论为运营商不断提升顾客对品牌忠诚度提出了营销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品牌忠诚培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志宇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1):151-155
品牌忠诚是品牌关系的最高境界,它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的统一.影响品牌忠诚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品牌企业应通过基于顾客价值创建顾客价值让渡系统,设计、交付和宣传其价值组合,通过控制顾客的期望水平来实现超级满意,通过适当地提高顾客转换成本来锁定顾客,从而培育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软件业缺乏国际影响力品牌的问题,商务部将着力打造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整体品牌,提高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整体形象,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欧斌 《珠江经济》2002,(3):66-67
品牌扩张是企业实现其市场扩张和利润增长的“高速路”。它强调的是企业对已实现的某个品牌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使名牌生命不断得以延长,品牌价值得以增值,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任何名牌都不是谁任命的,品牌扩张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要赢得更多的消费者手中更多的货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的品牌不进行扩张,就可能要承担其品牌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