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通货紧缩与经济周期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石 《税务与经济》2000,2(4):41-45
我国改革开放后于第五个周期(1997~?年)发生通货紧缩乃是从第三个周期开始运动变形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经济运行连续两次大起大落的产物。其特点如下:(1)通货膨胀与经济扩张相随,通货紧缩与经济收缩相伴;(2)经济收缩期的紧缩政策并不必定带来通货紧缩;(3)通化紧缩会使经济收缩期拉长,从而难以恢复与实现下一个经济周期的经济扩张;(4)通货紧缩给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增加了新的内长,从而难以恢复与实现下一个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我国不仅发生了较严重通货膨胀,而且也经历从未有过的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交替发生,相互转换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种客观现实。总体上看,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大致经历了由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转换和再由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换的两个过程,而且这种植根于我国具体实际的转换过程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3.
世界经济发展遵循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一般轨迹。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宏观经济运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相互转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2008年已经走过一半.总体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是,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当前正处在一个转折期,很可能从上升通道进入下降通道,在通货膨胀高企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共同作用下.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风险也在加大。  相似文献   

5.
乐山 《国际金融》2009,(6):11-14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比较集中的一个争执是欧洲(乃至全球)的物价走向,到底是会出现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其分歧之大,史所罕见。一方面是经济深陷衰退中,物价节节走低,另一方面是全球央行通过各种常规、非常规手段大肆撒钱(想想伯南克那个最著名的直升机比喻吧)。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衰退期间经常伴随着通货紧缩,但滞胀亦曾频现史册;从理论上来讲,央行无节制地增加货币供应当然导致通货膨胀(想想通货膨胀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封面秀     
刘丽娟 《中国外汇》2013,(22):13-13
《经济学人》:通胀下降的风险经合组织(OECD)下降到1.5%,远低于各国中央银行的官方目标。超低通货膨胀最大的危险是滑向彻底的通货紧缩。日本的教训表明,在经济疲软、债台高筑的情况下,通货紧缩不但破坏性强而且很难摆脱。美国和北欧还没有通货紧缩的即时危险,但是超低通货膨胀的副作用也代价高昂:—方面低通胀会和经济疲软以及高失业率相伴;另一方面,低通胀还将影响中央银行对抗经济衰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比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更可怕的是通胀预期。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高  相似文献   

8.
最近,周小川在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工作会议上说:“前一阶段有一些提法,说既要防止通货膨胀,也要防止通货紧缩。现在是着重要防止通货膨胀。”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又用大量篇幅和沉重的笔调再次发出警告:“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形势不容乐观”。“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通货紧缩对经济的最终影响,可以分为良性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货紧缩.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从理论角度证明了恶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害,而良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益.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中长期内,决定中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五个因素分别为产出缺口、全要素生产率、货币、贸易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而本轮通货膨胀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其次才是经济下行因素,即本轮通货紧缩是以良性通货紧缩为主、恶性通货紧缩为辅的结构性通货紧缩.因此,对当前通货紧缩应采取适当容忍的态度,不应单纯针对价格水平进行大幅干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运行周期的主要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经济运行周期特征可以反映一国经济运行质量.我国经济增长幅度总体较高,但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表现为:经济增长持续时间短,经济周期的落差大,经济哀退持续时间长,经济难以启动;高增长经济伴随高投入,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交替进行.出现这种特征的主要成因是盲目投资、粗放经营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滞后.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最新通货膨胀数据公布后,关于中国经济进入通货紧缩的言论顿时甚嚣尘上,加之中国PMI和汇丰PMI指数双双落入荣枯线以下,经济通货紧缩的风险一时间成为经济领域的关注焦点,预防通货紧缩也仿佛间成为当前经济中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为亚太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二战以来既经历了通货膨胀又经历了通货紧缩.对于这种经济周期波动,日本主要是采取货币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分析其二战以来四个阶段的反周期货币政策实践,能给我们带来关于科学判断经济形势以及增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等诸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通货紧缩的威胁已悄然来临 目前,社会上对通货紧缩的概念鉴定大致主要有如下三种:一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通货紧缩是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下降;二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大大少于商品流通的需要,特别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社会对于经济前景的预期普遍不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造成价格水平普遍下降,经济持续萎缩,资产缩水;三是认为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它有两个最大的特征:一个是物价连续下降。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中国经济或许遭遇超出预料的麻烦。只是,这个麻烦看起来颇有些令人哭笑不得,因为2008年初被严防死守的通货膨胀似乎倏忽不见,取而代之的竟然完全是其对立面——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将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前,美国经济扩张周期创历史纪录:增长率连续三年保持在4%以上,通货膨胀保持温和,而失业率之低,按传统理论判断足以引发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关注的焦点是:这种“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的状态还能够持续多长时间?美国经济的前途是成功地实现“软着陆”,还是在一个长经济周期结束之后出现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6.
收入分配可以影响到社会消费和需求结构,从而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构建基于不同收入人群的经济行为模型,并通过VAR和门限回归实证研究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将使CPI对经济增长和货币增长的反应波动更大。注重收入分配公平可以在经济高涨时抑制通货膨胀率上升过快,在经济增长放缓时又可以避免陷入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7.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姚景源 2月 2 5日说 ,在世界经济尚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阴影的背景下 ,中国不可能“一枝独秀” ,走通货膨胀的道路。因此 ,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基础。姚景源说 ,今年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仍然会维持在 3% ,这个数字是属于正常的 ,是中  相似文献   

18.
陈宏烈 《理财》2004,(6):76-77
仅仅在两年前,全球都还在因面临通货紧缩而束手无策,而中国现在却要开始面对通货紧缩及通货膨胀的双重困扰.  相似文献   

19.
《山西金融》2003,(3):1-1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矛盾日益突出,通货紧缩趋势日渐显现。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重点,从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转为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紧缩趋势,并在实践中适时完善政策措施,把握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国际化不能循着美元的老路,其目的是要成为一种真正服务于国际贸易,使所有参与国都能公平获益的新的世界货币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风险世界经济面临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的风险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正逐步进入一个由货币现象主导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