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阶段,我国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风险凸显,大量金融资源聚集在金融体系内循环,金融脱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功能,存在金融异化现象。文章从现阶段我国金融异化的现状出发,分析金融异化带来的风险,强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金融机构激励机制、鼓励互联网金融等新生事物、平衡金融监管与创新、优化宏观政策目标是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结构的变迁过程中,蕴含着金融不稳定的因素,客观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机理。同时,金融结构的变迁以及金融稳定的实现都与金融系统功能的发挥紧密相关,所以金融功能观为研究两者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分析视角。从宏观上看,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通过实体经济和货币政策相互发生作用,货币政策作用于金融系统并影响着金融结构,金融结构的变动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由此引起的实体经济波动将会影响到金融稳定,反之亦存在着作用机制;从微观上看,金融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金融市场结构、金融制度结构、金融融资结构、金融开放结构等,都对金融稳定产生各自不同的、具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实体经济稳企回转是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在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大量金融资本投向虚拟经济领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一直存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引发质疑.本文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强调统筹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建立成效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是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王君  郭玲玲 《经济纵横》2019,(9):121-128
实体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是国民经济畅通循环的重要体现,人口结构、科技创新及体制机制是影响实体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增速减缓、金融与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制约了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而人口老龄化、科技创新不足及制度固化进一步推动了二者的非良性互动。因此,要以激发实体经济增长潜力为根本,以科技金融为切入点,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手段,增强实体经济与金融的适配性,从而推动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报告从金融效率、金融稳定和金融负外部性等三个维度回顾了2015年金融运行情况,展望了2016年运行态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2015年,从融资成本和资金配置结构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并未得到显著改善;金融风险持续暴露,集中表现为不良贷款率持续反弹和杠杆率快速上升,但风险仍处于可控水平;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加剧,金融负外部性进一步增强.2016年,金融效率方面,名义及实际融资成本均有望下降,不过资源配置结构仍难显著改善;金融风险方面,风险将持续暴露,但仍将处于可控范围;金融负外部性方面,金融与实体经济再平衡进程有望启动.要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金配置结构,维护金融稳定以及启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再平衡,需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金融产业资本与实体经济利润合理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产业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繁荣表象也掩盖着国民经济之本在于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这一本原。而当前我国金融资本脱离实体经济、分割实体经济利润,利润反差引发质疑。本文从我国现实国情、经济体制、金融政策出发,综合分析金融资本脱离实体经济的根源,指出我国金融产业利润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实体经济尚缺乏联动性,建立金融产业与实体产业利润挂钩的跟踪定价机制、利润反哺机制、利益共享机制、风险共担机制是促进双方良性互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经济研究》2017,(6):4-16
我们主张环绕金融的基本功能来重新审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命题。本文认为,所谓"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的要求,就是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所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则要求的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金融的中介效率和分配效率。因此,进一步理顺利率、汇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等媒介资源配置的市场基准、建立稳定的筹集长期资金和权益类资本的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以及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8.
关于金融本质及其演进和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引发了我们对金融本质的思考,回顾金融的起源与演进有利于我们对金融发展的最终目的重新定位,金融发展应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盲目的金融发展只能带给实体经济动荡和冲击。现代金融发展已经与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了背离,我们在考虑如何应付金融危机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如何使金融重新回到最初的轨道上去。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枢纽,以金融为核心的虚拟经济不仅是实体经济的铺垫,在某种程度上更是起到引领实体经济的先导作用。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农村金融发展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分工合作,保险补偿为配合,新型农村小额信贷和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体系,但在农村金融运行和政策的落实贯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金融市场缺陷:加速器还是缓冲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市场缺陷普遍存在的条件下,外部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金融加速论认为金融市场缺陷会通过乘数效应放大和加速冲击在实体经济中的传导,金融减速论认为金融市场缺陷是冲击的减震器,约束型公司的融资条件呈现亲周期变化和法律对银行清算权的限制减缓了冲击造成的经济波动。金融减速器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严格限制,信心的维持是金融减速器生效的关键。总的来说,金融加速器效应普遍存在。制度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可弥补金融市场缺陷,降低金融摩擦,减小冲击的乘子效应,增强市场抵御和化解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经济难题,文章从次贷危机的起因开始考察,重点分析了次贷危机对传统金融以及实体经济的影响。一个时期以来,美国的投资银行在经营着金融衍生产品,但美国政府并没有将这些投资银行纳入到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中,当金融衍生产品的价值链断裂后,传统金融和实体经济都难以幸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分布特征,利用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微观数据及中国地级城市金融发展数据实证检验了地区金融发展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影响及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区金融发展的提升使金融投资对实业投资存在挤出影响,且挤出影响大小取决于企业的个体特征,如规模和所有制形式等。金融资产逐利和经营避险是地区金融发展影响实体企业金融化的两条途径,区分样本地区异质性后,研究发现,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则主要是通过融资约束缓释渠道而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形成了显著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发展进入拐点后,中国及地区资本流动性的结构性下降是产生这一影响机制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鉴于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的收益存在巨额利差,目前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而利率市场化正是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由市场力量锚定资金价格,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逐步破除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的利差鸿沟。选取沪深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利率市场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会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利率市场化会通过提高实体企业负债合理性、缩减金融投资超额收益及加强银行债权治理三条路径作用于实体企业金融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面临的障碍主要是融资渠道不畅通,要想从根本上剔除这个障碍,就要及时遏制社会资本由实向虚转变,大力提高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水平,政府也要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完善金融经营体制,拓宽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增强实体经济的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15.
科技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京津冀13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和耦合协调路径模型,测算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探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逐步优化态势,天津2015—2016年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后又出现回落现象,考察期内实现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的仅有6市,内部呈现显著分异特征,协同水平有待提升;路径研究显示,京津冀科技金融投入通过效益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路径显著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马勇  李镏洋 《金融评论》2015,(1):34-50,124,125
本文基于中国1998~2013年的季度数据,对金融变量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变量不仅对实体经济具有普遍显著的影响,而且通常领先于实体经济。上述结论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启示:一是从理论上看,必须重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将二者置于统一的理论框架下予以整体考虑;二是从政策取向上看,一个健全的宏观调控框架必须将金融和实体经济同时纳入政策视野。此外,鉴于金融变量的领先性特征,政策决策的信息集应该更广泛地纳入各种关键的金融指标,以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建立了外植型金融体系,它有着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系列弊端。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改革中国金融体系,使其回归实体经济。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真实含义是,扩大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的金融选择权利,使他们能够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展开价格竞争。公司债券具有可替代存贷款、改善资金错配、推进实体企业债务率降低、推进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和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等一系列功能。应以公司债券作为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政策抓手,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基于中间产品种类扩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区域金融实力、FDI溢出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建立以区域金融实力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利用2002-2012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分东中西部地区,区域金融实力对实体经济增长均具有直接促进效应,提升区域金融实力可以显著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FDI溢出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和方向都存在基于区域金融实力的双门槛效应,FDI的引入必须与区域金融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当区域金融实力较低时,过剩的FDI将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当区域金融实力提升到或跨越临界门槛值后,适量的FDI将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标准差椭圆等分析工具,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但整体上现有的协同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均值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非均衡发展态势;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相对差异虽然在逐步缩小,但现有的总体相对差异仍旧较大.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相比较而言,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为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异,各地区要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撑作用,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以及针对现有的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的空间非均衡现象,积极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区域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0.
李朋建 《经济师》2022,(1):127-128
金融创新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素,对推动实体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实体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梳理金融服务实体产业的现状,提出通过金融改革创新促进实体产业的对策,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为实体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