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双  祁春节 《特区经济》2009,(2):188-189
本文着重分析武汉城市圈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武汉城市圈具备的物流条件进行物流模式创新,并旨在提出促进武汉城市圈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既具有良好基础和先天优势,又与周边城市群存在明显差距,需要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突破固有的局限性,整合楚文化的优势资源,发展武汉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作为资源依托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业,具有绿色环保产业的特征,天然契合了“两型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因此,文章系统地分析了“两型社会”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全面剖析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谢坤 《特区经济》2011,(1):188-190
本文将武汉城市圈中九个城市主体的关系放在帕森斯的AG-IL模型中进行分析,提出影响武汉城市圈"秩序整合"和协调发展的"四因素"。认为"政治因素"是影响武汉城市圈"秩序整合"和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建构因素",直接关系着其发展目标的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其它三因素"是"反建构因素",对"政治因素"形成"反建构性","反建构性"的方式也关系着整合实现的实际状况。然后分析"建构性"因素与"反建构性"因素的相互作用,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郧  张宗成 《重庆与世界》2011,28(1):57-60,63
从近期的全球金融危机出发,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提出了金融危机情况下区域物流发展破局的策略。回顾了区域物流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案例分析发现其对物流业确实造成了冲击,并且破坏作用才刚刚开始显现;针对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物流,采用SWOT模型分析,证明了发展区域物流的可行性,得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区域物流战略的四种具体破局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将武汉城市圈工业经济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运用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建模能力建立武汉城市圈工业经济发展趋势的整体模型,并构建测度城市圈内各个城市工业经济发展与整个城市圈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指数。以武汉城市圈为实例进行协调指数的测度,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整体上较好,但城际间的差异较明显,且协调性程度表现出层级板块结构和空间分布上的核心—边缘式结构,这种特有的分布结构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关,其中武汉作为整个城市圈的经济主导城市及核心,其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也最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探讨了城际铁路对城市圈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依托城际铁路促进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旅游交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经济及武汉旅游业的发展,武汉城市圈范围内的旅游需求必将进一步增长,摸清城市圈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区域旅游发展形势、评估城市圈旅游交通现状、研究区域旅游交通发展战略,是促进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对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增长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针对城市圈内部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现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曹骥赟  吴老二 《开放导报》2006,(3):75-79,86
针对我国目前正在兴起的建设城市圈的热潮,本文讨论了城市圈形成的一个模型,运用空间计量以及面板数据的方法对我国已经发展较成熟的珠三角城市圈以及正在建设的武汉城市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圈的可接近性能显著地促进位于城市圈内的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本文还提出了发展边缘城市、实施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瑞娟 《改革与战略》2009,25(6):118-121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发展对中国沿海经济乃至整个国家都有重大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是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各城市之间地区分割比较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文章探讨了长三角服务业一体化的思路和具体措施,认为:首先各地应该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次要撤除各种行政壁垒,促进市场一体化;再次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各城市应该有所侧重,进行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日益融入WTO体系,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必将在我国得到空前发展,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物流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要进行中国现代物流管理的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措施,以提高我国物流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齐海燕 《改革与战略》2008,24(5):101-103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物流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珠三角作为全球的制造中心,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但面对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的竞争,以及自身发展的不足等现状,文章应用SWOT分析法,对珠三角现代物流的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及挑战进行分析,为珠三角物流企业能够扬长避短,找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突破口选择:阜新经验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严峻的经济转型发展压力,随着资源枯竭,城市经济凋敝,亟待科学转型。以产业转型启动经济转型,以体制改革保障经济转型,以项目注入推进经济转型,以实现再就业稳定经济转型,以城市全面发展体现经济转型。应及时启动城市经济转型事业,防止资源型城市被边缘化,多渠道解决转型启动资金,政策推进法制保障,共同努力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事业。  相似文献   

15.
徐玉峰 《特区经济》2014,(9):191-193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对运输的规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港口物流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上的关键枢纽和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货通天下"的责任。在我国海洋经济的战略地位不断强化的今天,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港口物流通过其核心业务向周边地区和腹地辐射,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是促使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其特点是特色经济、优势经济、产业经济和城乡一体化经济的有机结合。针对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缺陷,提出发挥区位与产业优势,构建农业物流体系,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消费,将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连接农村各经济主体,优化配置资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增速明显,其在循环经济系统中具有耦合作用,产业范围的划分奠定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第三产业发展与循环经济综合发展呈负相关,表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循环经济,是新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先选择。重点阐述发展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实施途径,应着重在产业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绿色消费模式化、循环型服务业群落化、三次产业耦合化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8.
胡继承 《特区经济》2012,(6):225-227
本文结合经济学中的区域经济理论以及交易费用科学理论综合的分析了区域经济圈构建下的物流业发展策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环境下,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区域中企业对利润的需求以及提升自身在竞争激烈市场中核心竞争力的愿望,有效地推动了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进生  王浦 《特区经济》2012,(9):214-216
我国矿业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双重难题,既要保证为国家所需矿产品的稳定供应,还需要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路径。低碳经济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有效缓解矿业城市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和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发展难题。文章通过借鉴国外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分析我国矿业城市经济结构特征和发展方式,提出符合矿业城市特点的低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集群式的广西物流产业战略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丹宁 《特区经济》2011,(8):213-215
当前,广西经济发展处于整体上升态势,广西着力推动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基础已具备。广西宜致力发展壮大优势物流产业集群、物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工业)园区集聚型物流产业集群。作为后发展地区物流产业通过集群式发展物流产业(园)经济、选择恰当的集群模式等无疑是当务之急。广西物流产业集群式发展要注意产业与物流园区的结合、信息技术的融入等,通过科学规划引领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作竞争方式进一步培育物流企业竞争力,借助产业规模强化物流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