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华勇  陈留平 《商场现代化》2007,(30):341-342
审计期望差距是社会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目前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目的认识之间存在的差距。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认识差别,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为尽量缩小审计期望差距,应该加强审计理论问题研究,广泛调查公众的信息需求及其变化,加强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和审计职业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审计期望差距是一种无法完全消除、客观存在的认识差别。为了尽量缩小审计期望差距,应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广泛调查公众的信息需求,加强审计准则制定工作和审计职业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吕丹 《现代商业》2011,(33):261-262
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与审计师业绩间的不协调导致了审计期望差距的产生。社会公众对内部审计存在误解、审计工作的固有限制、部分审计人员行为的不恰当、审计准则缺陷等是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可通过加强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之间的沟通;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审计人员水平;加快审计理论研究与准则制定;内部与外部审计相协调等四个方面的努力来逐步缩小内部审计期望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审计期望差距是伴随着审计职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审计职业的初期,这种差距表现并不是特别的明显。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审计期望差距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注册会计师行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状况?本文从缩小规则性期望差距、行为性期望差距、认知性期望差距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于诉讼爆炸的出现,人们逐渐关注审计期望差距。本文探讨了审计期望差距的涵义、构成要素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与审计报告使用者沟通等缩小审计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马欢欢 《商业科技》2008,(23):332-333
由于诉讼爆炸的出现,人们逐渐关注审计期望差距。本文探讨了审计期望差距的涵义、构成要素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与审计报告使用者沟通等缩小审计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该文首先探讨了审计期望差距的涵义,在说明著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其次,文章从社会公众和审计职业界两个方面较深入地分析了审计期望差距形成的原因;最后根据差距成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现行审计准则规范之外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证据的发掘为目标,以审计判断流程与节点为基础,构建了以审计准则规范为主体、理论研究成果与实务经验累积为补充的持续经营重大疑虑事项的审计判断证据体系,并确立了相应的指标化检验框架;以2003~2008年的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为样本,检验所寻求的新的审计判断证据的有效性,为修订完善现行准则规范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高度风险的社会.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是有效减少审计风险、恰当的分配资源、提高审计效率的途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审计期望差距.由于种种制约条件,在我国现阶段全面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由于迎合了高度风险社会审计的需求,因此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只是个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带动审计行业逐渐兴盛,社会对审计服务的需求加大,对审计质量的期望不断提高。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立法监督不到位,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一些文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仍存在缺陷。其原因是审计市场主体关系错位,审计收费无标准,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不精准。提高审计质量,要确定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逐步转换审计市场主题位置,加强立法工作,严格监控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违反审计准则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的一大特色就是开始注重绩效审计。本文通过一名社会审计机构工作者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绩效审计案例的具体分析,以事实说明了社会审计机构在绩效审计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红霞 《商业会计》2012,(19):48-50
目前,世界各国企业面临的持续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由于被审计单位无法持续经营走向破产而被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起诉的持续经营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为了有效防范持续经营审计风险,本文首先阐述了持续经营审计风险的类型,然后从审计客体、审计准则、审计组织和审计监管等方面分析了持续经营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的流动带动了审计的跨国界发展。我国审计准则从一开始就是借鉴国际惯例,并在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同时,由于国内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一直在改变的企业经营环境,审计所面临的任务日趋艰巨。然而,审计也需支持成本效益原则,这就决定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风险。这在客观上要求注册会计师注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风险和控制风险。本文就深度剖析审计风险形成原因并结合案例浅谈风险导向审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的流动带动了审计的跨国界发展。我国审计准则从一开始就是借鉴国际惯例,并在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同时,由于国内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一直在改变的企业经营环境,审计所面临的任务日趋艰巨。然而,审计也需支持成本效益原则,这就决定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风险。这在客观上要求注册会计师注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风险和控制风险。本文就深度剖析审计风险形成原因并结合案例浅谈风险导向审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管理审计的投资者期望差距弥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审计”概念是由管理专家首先提出 ,并在内部审计 ,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得到应用。它是为满足日益扩大受托责任的需要 ,以审查管理信息为对象 ,并对被审计单位全过程进行业绩评价的一种审计类型。总结管理审计的起源、概念及管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 ,同时通过管理审计对投资者期望差距弥合的分析 ,指出管理审计是解决当前会计信息失真 ,弥合投资者期望差距的一个新视角 ,可推动整个审计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纵实  徐公伟 《消费导刊》2014,(12):232-233
主要分析了修订后的审计准则的主要变化,探讨了审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审计教学的突破路径。新审计准则下的审计学课程建设有利于审计学科的发展,有利于高素质审计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审计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发布年度报告;国际内审协会报告揭示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英审计委员会修订国际审计准则。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投资者需要更多的实时信息,这对传统审计模式提出了挑战;新审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如难以实时获取充分适当的电子审计证据等问题要求从实务层面创新传统审计方法。持续审计正是为应对这些挑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本文在分析构建我国持续审计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从实现的技术途径、实现模型、持续审计的实施流程等多角度构建了新审计准则视角下我国持续审计的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越来越大,国际审计准则和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先后修订了原审计风险准则以应对该情况。本文论述了审计风险模型的演变过程,指出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在讨论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关系,及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客户风险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用重大错报风险取代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国家审计准则下的审计质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审计准则的修订和发布是完善我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审计准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推进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有重大促进作用。《国家审计准则》分别从审计业务过程和审计主体两个角度归纳了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要点,在推行审计质量控制时必须是全过程的控制。在审计机关层面,从审计机关领导到一般审计人员,从审计业务部门到综合管理部门,都应围绕审计质量责任、审计职业道德、审计人力资源、审计业务执行和审计质量监控这五个要素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同时,审计质量控制也必须是全员参与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