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4年国家启动红色旅游后,红色旅游声名鹊起,到革命纪念地旅游的人数急剧增长。2004年和2005年,到延安旅游的人数达到389万和509万人次,分别比2003年增长39%和83%。  相似文献   

2.
简讯     
正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联合发出倡议6月28日,在浙江省嘉兴南湖举行的"心系红船重走一大路"2018百万游客南湖行启动仪式上,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延安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景区)等联合发布《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倡议书》: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研学体育、康养休闲相融合,形成红色旅游产业链,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联合开发特色红色旅游精品,不断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业态,将红色旅游新线路推  相似文献   

3.
该文选择旅游主题单一的城市——延安为对象,分析了延安市发展都市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策略,加强统一规划,发挥红色旅游的优势,带动都市农业旅游,实现延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翟峰 《发展》2005,(10):37-37
“红色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兴旅游产品。早在2004年,中央领导同志就做出“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这对于推动“红色旅游”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接着,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对发展“红色旅游”做了全面部署,提出了要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以10大“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我国西部旅游资源丰富,其中“红色旅游”更有其优势和特色。既有陕西延安,贵州遵义会议和陕西古田会议、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会址和西安事变遗址,又有山…  相似文献   

5.
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具有显著中国特色,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本文是在延安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延安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进行需求及偏好分析.从其结构单一,创新设计,市场营销等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划分不同消费人群进行偏好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产品需求、消费者偏好、营销方向等对策,对延安红色旅游文创产品未来方向有所规划,带动当地红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延安突围     
正革命年代,五湖四海的志士仁人纷纷投奔红色延安。新时期,为了重新形成"万众瞩目清凉山"的热烈局面,早在2006年,延安市在制定《延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时,就提出了"要把延安建成全国红色旅游首选之地"的目标。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延安  相似文献   

7.
开展陕甘宁红色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可以指导目的地旅游网络结构优化,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运用GIS技术、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陕甘宁红色旅游流整体网络特征、网络节点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陕甘宁红色旅游流网络结构松散,密度低,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特征;红色旅游流网络凝聚特征显著,地域集中性强,跨区域合作有待强化;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关键节点功能地位突出,网络极化效应显著;核心节点对周边节点存在“虹吸效应”。研究进一步从构建多极化红色旅游流网络体系、推动红色旅游与相关业态协调发展和创新融合等方面就推动陕甘宁红色旅游流网络优化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又是一年春好时。当许多城里人开始谋划新的旅游线路时,一 个新的旅游热潮已从今年春节开始形成,那就是红色旅游。在井冈 山、在遵义、在延安,旅游部门和当地百姓在一轮又一轮的迎来送 往中忙碌着,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对他们来说,"收获"的时节 终于来到了--  相似文献   

9.
简讯     
《中国老区建设》2010,(10):42-43
延安庆阳联手打造红色旅游新天地8月1日,延安庆阳两市在庆阳市签署《延安——庆阳红色旅游区域协作宣言》。延安与庆阳山水相连,两地民众自古以来就交往不断,具有厚重的历史人文情感,革命时期同属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红色印记,两地人民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共同促进了革命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证了延安清凉山旧址保护和修缮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新的策略,本文结合新闻报道中的一些做法提出了多层面的组合式旅游,在红色旅游中加入故事性因素和互动性因素;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最后要进行多种多样的强势宣传。  相似文献   

11.
刘德光  张洁 《科学决策》2023,(10):230-241
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与游客忠诚度紧密相关。文章基于SOR理论使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建构红色旅游氛围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模型并进行充要条件和路径分析。研究结果得知,红色旅游氛围对游客忠诚度有间接影响;游客参与度、红色旅游体验和游客满意度是游客忠诚度的充要条件;红色旅游氛围、游客参与度、红色旅游体验和游客满意度综合作用形成游客忠诚。研究结果揭示了红色旅游游客忠诚度的前因及复杂关系,为红色旅游质效提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旭东  陈姣 《特区经济》2009,(12):169-171
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只有把握了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才能开发出更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把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的新型旅游产品,要想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对其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询问采访的方式对重庆红岩沿线的旅游市场进行了调查,在对144份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旅游者行为特征和旅游市场消费特征以及游客对重庆红色旅游产品的反馈意见,剖析了重庆红色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笔者希望本项研究能丰富重庆红色旅游理论,有助于重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建玲  肖强 《特区经济》2013,(11):114-116
赣南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2012年国家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确立了建立赣南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赣州红色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赣州红色旅游的现状以及发展潜力,提出了赣州红色旅游的6P营销策略组合。  相似文献   

14.
红色旅游己成为当前国内旅游开发的热门产品之一。但其发展时间较短,作为一种真正的旅游产品在开发和管理方面尚不成熟,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行政壁垒设置重重障碍等,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削弱了红色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力度,妨碍了其进程。针对此,本文在总结嘉兴南湖红色旅游开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红色旅游应当从改善开发与营销模式、推进产品化进程、整合资源、区域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从而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红色旅游资源富集的农村地区,红色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式发展称为一种耦合现象。文章从二者耦合的物质基础、动力机制、政策背景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新时期红色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式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李思卿  李俊亭 《科技和产业》2023,23(21):116-121
近年来红色旅游市场不断趋于“年轻化”,其中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青春和活力的旅游群体。红色旅游景区应提供多维度价值体验,使大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旅游。在对文献研读的基础上,构建“感知体验-文化依恋-满意度-忠诚度”概念模型,对219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景观感知体验和教育感知体验双维度对游客文化依恋具有正相关性,继而文化依恋间接影响满意度,最终得出满意度对红色旅游忠诚度具有显著正相关作用。最后提出新时代下红色旅游业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毕剑 《特区经济》2006,211(8):229-231
红色旅游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是我国革命历史遗迹与旅游结合的产物,突出地表现为红色性。通过对我国大量红色旅游实例、事例的分析和总结,概括出我国红色旅游开发的几种常见模式:红绿结合模式、红古结合模式、红色演出模式、博物馆模式、旅游节庆模式、红色主题公园模式、体验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8.
邢志勤  田菲  陈新 《特区经济》2008,228(1):57-58
近年来"红色旅游"在国内旅游业中异军突起,对于唐山"红色旅游"的发展来说必须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准确定位、立体开发、科学规划、集约经营、手段多样、注重体验。  相似文献   

19.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安徽省红色旅游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文章在对安徽红色旅游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从政府政策和景区经营管理两个层面提出了对策性建议.结合安徽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从旧址、陵园纪念馆和遗迹三个方面提出生态培育方案.  相似文献   

20.
罗吉  赵栩  陈睿 《科技和产业》2024,24(5):198-203
通过分析湘南地区红色旅游村落景观空间布局特征,并梳理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为湖南省乡村红色旅游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85个红色村落景观研究样本,借助Google Earth与ArcGIS10.7,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多种地理研究模型,对湘南红色旅游村落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湘南地区红色村落景观空间分布密度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湘南地区的东南部主要呈凝聚型,且郴州东南和郴永交界区分布最为密集;影响湘南地区红色旅游村落景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历史背景因素,以名人故居、抗战纪念为依托的红色旅游村落和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村落在景观以及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农村交通公里数、人均GDP和旅游业发展与红色旅游村落分布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湘南地区基于红色人文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逐渐转变为红色文化、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湘南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地区间合作,大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并构建重点特色鲜明、布局完整的红色旅游村落体系,从而推动跨区域“红色+精品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