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众所周知的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周期理论”,在用它来分析和预策当前世界最主要的经济现象——工业危机——时碰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和疑点,某些论点往往经不起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实践的冲击,削弱了其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从求是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笔者重温了马、恩、列、斯著作中有关“周期理论”方面的论述,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早在1899年列宁对于“周期理论”是否存在就有过结论:“马克思根本没有提出过工业危机十年一循环的‘理论’,而只是提出了这一事实。恩格斯自己就说过,“近来这个周期已经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本文拟从依据哲学的视角,分析论证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上的,是关于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坚持、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5.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同时也是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读,我们看到马恩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前提的深刻阐述,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并且科学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第一次阐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7.
建设社会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如何建设我们国家的规律性探索,是对唯物史观的时代运用与发展.笔者认为和谐的本质是指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状态,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的时代体现,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经济政治与文化协同进行,这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矛盾思想、共产主义思想与社会构成思想的时代诠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好生活”开始作为一种政治词语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并逐步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对于美好生活内涵的探析,学者们从诸多的视角做出了探索。但是,美好生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其内涵的阐释不能忽略其所在的社会历史条件。因此,要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出发,在学理的角度上去深入阐释新时代“美好生活”目标提出的历史原因和具体内涵,从而为美好生活的构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吸收国内外发展理论,综合分析我国国情,面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要提高自觉性,理论联系实践,积极营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机制,合理调整、完善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联系影响坚定理想信念的三个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历观,自己感到有一点新的体会:一是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发展;二是怎样认识社会周期率问题;三是怎样认识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这是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俱都得到空前发展的全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唯物史观是否还具有理论价值以及当代价值,这取决于其能否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切实要求。本文着重探讨新形势下的唯物史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论述了唯物史观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具有丰厚的理论内涵,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三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社会发展规律理论、人学思想以及社会有机体理论。其中,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生产力理论和社会矛盾理论,人学思想中的人的属性与价值理论、群众史观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中的实践原则、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等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和目标指引。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的能力,是历史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要使学生初步形成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的能力,应传授给学生系统、客观的历史知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具体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4.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分析,证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功进行是因为遵循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在借鉴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功经验并在辩证地看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三农"建设事业应该走多样化经营的农业发展道路,走城乡协调发展的农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认识和态度,它的形成和确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繁荣发展及其研究成果相联系,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中,包含并发挥了“历史决定论”、“生产力论”、“人民主体”理论等历史唯物论;坚持并弘扬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论”、“系统论”和“矛盾论”等历史辩论法;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的论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唯物史观既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是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标志,在于他对唯物史观的内涵作了较准确较系统的阐发,对于唯物史观的思想来源进行了独立的探讨,进而以这一新的历史观考察中国历史、现实与前途,提出了新的未来社会构想.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哲学立场。在不同的哲学立场下,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理解各不相同,呈现出一个由片面到全面、由抽象到具体的否定性批判逻辑过程。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概念解读的过程和其丰富内涵为我国在面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关心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人的权力和利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唯物史观视野下,改革开放实现了基于生产力发展的技术层面、意识层面、结构层面的突破.从生产力到社会政治结构三个维度的层层决定过程中,笔者试图在生产力及其决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政治主体三个方面寻找政治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蒲鲁东论述的进化概念是在绝对观念的神秘怀抱中发生的进化。如果揭去这种神秘辞句的帷幕,那就可以看到,蒲鲁东先生给我们提供的是经济范畴在他的头脑中的排列次序。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力图全面展现普鲁东的唯心史观的论述,加深人们对唯物史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唯物史观视野下,改革开放实现了基于生产力发展的技术层面、意识层面、结构层面的突破。从生产力到社会政治结构三个维度的层层决定过程中,笔者试图在生产力及其决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政治主体三个方面寻找政治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