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重点考察农民土地产权认知对土地征用意愿的影响,并藉以探讨征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条件下,绝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用,他们普遍反映现行征地补偿费过低、征地补偿费分配操作缺乏规范,征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民不愿土地被征用的土地产权方面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征地制度安排与农民的土地产权认知不相一致,土地所有权、土地增值收益权、土地征用谈判权是影响农民土地征用意愿的关键因素。要提高农民对现行征地制度的满意程度,就必须根据农民的土地产权认知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问题需要从长计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4月21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向外界透露,全国拖欠农民征地补偿安置费98.8亿元,已经清还59.9亿元。目前,由国土资源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建设部、审计署组成的工作组,已经分赴全国各地,检查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中国的土地问题,不是没有法律制度的问题,而是法律制度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拖欠农民征地补偿安置费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我国,《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的法律对农民的土地征用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宪法修正案更是将土地的征收和征用补偿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表述。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拖欠农民征地补偿安置费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3.
<正>农村征地补偿费是指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对农村征地补偿费的审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征地补偿费是否足额拨付到位,二是征地补偿费分配是否合理合规,三是征地补偿费的使用是否合规合法。一、征地补偿费拨付审计1.补偿标准的审计。首先认真核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中规定的农村征地补偿费折算标准是否科学、符合实际,有无低估、瞒报、压低补偿标准损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涉及征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土地的业务经常出现,因此加强征地补偿费的管理核算十分必要。一、征地补偿费管理征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青苗补偿费,是对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失地的补偿。应当严格按照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原则,实行专户管理制度,乡镇农经站要按失地涉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单独设置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撰文认为,目前一些地方土地征地范围过宽,“公共目的”的土地征用和商业目的土地征用往往混杂在一起,存在滥用土地征用权问题。土地征用对农民的补偿过低,农民存在明显的利益损失。在目前的土地征用制度下,许多城镇为聚集建设资金,大肆圈地,片面追求城区规模的扩张。他认为,城市化过程中,对农民的土地必须实行公平补偿,不能以侵害农民利益为代价,必须防止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失地又失业。必须改革现行的有关征地补偿和安置办法,要以征地补偿安置费和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为主要资金来源,加快建立覆盖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营管理》2005,(3):13-14
针对征地补偿工作中存在的补偿低、费用不到位、安置不落实、补偿费账务处理不规范、使用不公开甚至存在贪污、挪用、挥霍等问题,农业部近日发出《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监督管理指导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管理工作高度重视,2004年多次部署了征地补偿费专项检查,明确要求农业部门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分配和使用的监管。加强征地补偿费规范管理,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保障失地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是确保使农…  相似文献   

7.
征地补偿费是用地单位给失地农民的一种货币补偿,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及其他有关费用。加强征地补偿费管理是关系到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长远生计的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征地补偿制度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信访视角对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1)现行征地补偿制度设计不科学。征地补偿对象——农民集体与承包经营权人两者在征地中利益交织(征地补偿费分配比例不明)、征地补偿方式与被征土地在功能上不具有替代性、补偿标准难以遵循等价原则;(2)现行征地补偿制度所要求的同地同价原则在实际征地补偿方案审批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贯彻;(3)现行征地补偿标准调整迟滞,实施同一标准跨时太长,与社会环境脱节,演化成了一种特殊的限价措施。  相似文献   

9.
征地补偿费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民失地的补偿。随着国家依法征收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事项的增多,征地补偿费核算将成为村集体会计的重要对象。现行会计制度对村集体征地补偿费分配和使用的核算办法以及账务处理方法未作明确规定,笔者对此谈如下浅见。  相似文献   

10.
所谓土地增值收益,是指改变土地现有用途或增加开发强度新增的纯收益。土地出让总价款扣除地上附着物补偿费、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土地开发费和相关业务费等五类费用后,剩余金额可视为土地增值收益。针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农民所得比例偏低问题,中共十八大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1.
Pover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edistributive land reforms have begun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nd policy makers once again.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old arguments and bring them up-to-date in the light of recent research. We begin with the case in favour of redistributive reforms focusing on fragmented factor markets and systems of labour control, of which concentration of land ownership is but one aspect. We then examine land reform in practice, focusing on distinct regional features and outcomes in sub-Saharan Africa, Latin America, the transition economies of the former Soviet bloc and, as examples of success, East Asia (including China and Vietnam). Next we discuss the macroeconomic context and the two-way direction of causality between a redistribution of productive assets an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economy. We underline the importance of weakening the system of labour control, eliminating landlord bias and correcting urban bias. Finally, we argue that a prominent feature of all successful land reforms has been a high degree of land confiscation; full compensation and various types of 'market friendly' land reform are unlikely to be successful.  相似文献   

12.
征地补偿标准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国内外论述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认为当前我国征地补偿标准的改革方向在于:从农地产权和价值功能等人手,分析征地补偿标准构成,重构征地补偿标准体系;顺应市场经济潮流,建立按价补偿的思路;不区分公益和非公益用地,建立统一的征地地价体系;突出区域因素对征地补偿标准的影响,建立与区域差异相协调的征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征地补偿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征用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土地制度,征地过程是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的所有权转变过程,强制性和补偿性是其两个基本特征,但现行征地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仍是计划经济思路,已产生了诸多问题,对其进行改革实为必要;透视了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特点和缺陷,在分析评价当前改革观点和实践尝试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存权补偿概念并给出了其计算模型,提出了按土地评估价格全额补偿的理念并探讨了其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检讨主流征地制度改革观点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公共利益泛化是地方政府违法成本—收益分析后的理性选择;严格意义的公益征收条件下,产值倍数法测算出的补偿水平并不必然低于土地所有权价值;将土地的社会保障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客观性差,与现行法律兼容性差;土地换保障既不能为征地补偿提供客观标准,也无法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客观征地补偿标准缺失条件下,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民逐利动机促成的逆向激励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首先要构建并行于公益征收的非公益建设用地供给制度;其次应当让市场发挥定价作用,为地方政府与农民利益博弈提供客观的价格参照。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征地已成为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这也是全世界普遍的现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方面的有益经验,对于有效地改革和完善中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经济分析及征地改革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探索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方向。研究方法:通过探索征地补偿与农地土地价格的关系,试图回答征地补偿标准高低的问题。对征地补偿制度进行经济分析,结合理论和国际经验探索征地补偿制度改革,提出改革建议。研究结论:(1)《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不一定低于农地的土地价格,特别是在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少的区域和当采用高限的土地补偿倍数和安置补助倍数时;(2)在"一对一"式的征地框架下,单纯提高补偿金难以平息征地中可能产生的种种争议和冲突;(3)"零星式"征地不利于为失地农民提供长期稳定的社会保障;(4)由于土地价值及其增值是由社会和国家(政府)带来的,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土地价值的归属,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高地补偿征地,过高的征地补偿也会产生(性质不同的)公平问题。笔者就征地改革制度提出建议:(1)"整村"式征地;(2)扩大可征地的范围,变"一对一"式的征地为"一对多"的可能征地关系;(3)改进征地补偿的计算方法,提高征地补偿的公平性;(4)将一次性征地补偿转变为按年支付的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17.
征地补偿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在对比、借鉴其他国家理论、经验基础上,从土地权属、征地范围、补偿标准和征地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征地补偿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实际出发,逐步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严格限制征地范围、完善市场化补偿机制、加大征地决策透明度和加强征地行为监督来解决征地补偿问题的政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对完善中国现行征地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现行征地制度,提出完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4年宪法修正案区分了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两个概念,但与海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在相关的部门法律与实践中仍然存在征地目的不明确、补偿范围过小、补偿标准过低等问题.(2)提出明确规定公共利益的范围,适时、适当调整征地补偿标准,推行征地制度的市场化运作等建议.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征地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土地征用或征收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地征用(征收)的众多问题中,征地安置补偿问题一直是土地征用(征收)过程中的焦点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降低了土地的合理配置,又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因此亟需完善和规范。在就现行土地征用(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北省沧州市区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研究分析,进而提出了关于土地征用(征收)革新的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完善、规范我国的土地征用(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新农村视野下对我国农地征用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农地征用制度的特点是:征地主体是国家,征地标的是集体所有土地,征地目的是公益需要,征地补偿非等价。存在法律界定不明确,征地范围宽泛,农地产权不清、农民难以参与,征地较为随意,征地补偿不合理,失地农民安置措施不完善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快农地征用法律法规建设,改革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和分配,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探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建立健全农地征用的监察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