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经济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高校的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参与,与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连带关系,所以,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相契合,也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关系到高等教育实现其社会职能.本文将针对当前高校专业设置缺乏整体规划和实际意义的问题,综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进行高校专业设置以及动态调整机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研究高校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学科专业设置趋同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不同层次和不同区域的高校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的雷同,专业设置与结构布局未能形成明显的区域特征等问题,并对专业设置与调整提出了建议,为高校专业设置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浅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枫 《现代经济信息》2011,(11):264+273
高职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职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地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发展高职教育,必须与当地的区域经济,特别是现代区域经济相结合,两者是依存共生的关系。发展高职教育必须同时遵循教育和经济两大规律,才能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得以发展,增强高职教育服务于现代区域经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从商务英语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入手,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商务英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商务英语专业设置及发展应该依托市场进行理性定位,突出产学研合作,营造多元文化氛围,提升服务社会水平,实现专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专业设置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是带动区域经济及高新技术发展的基地,作为区域内的高校,需适用高水平的应用研究来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高校的专业设置就应随着高等教育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深入,其教育内容就应更贴近社会。建立高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其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合乎社会的要求和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从公共管理角度出发,区域高等教育可以视为一种区域公共物品,是区域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利用质量高低将直接关系着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区域,有着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但是缺乏合理的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高校布局、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脱节严重,而且存在专业设置重构、合作形式缺乏创意、盲目扩招扩建等,从而限制了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政府、高等院校和社会等三个方面综合加以考虑,充分调动政府、高校和社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加快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合作,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是我国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结构特点,不同经济发展区域之间存在经济复合体这一现象,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职教育专业应积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衔接与融合,实现教育事业与产业发展的双赢。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教育专业的设置、办学模式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探讨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为高职教育学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表现为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不适应、人才培养结构与地方经济建设目标不相符、科学研究与社会生产生活痛点问题不相关、学校改革与地方发展之间互动联系不紧密等.地方高校应建立专业设置科学论证及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创新人才协同培养及多元评价机制,完善应用导向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机制,探索校地深度合作及战略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浅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对高职教育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是高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确定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在专业设置、办学形式和人才培养方面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文化与经济两者共生互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济与文化两者是同步发展的,因为人类的所有经济活动都需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空间之内,并且不同地区都有着自身的独特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文章主要就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文化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的相互诉求和需要更加显著,实现协同发展是两者融合共生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甘肃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现状,构建了“嵌入式协同共生”的发展模式,并从资源共享、科技转化、文化共荣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实现甘肃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与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12.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现状,还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多元经济的发展要求彼此和谐共生的区域、产业进而精神与物质方面差距的缩小。同时,多元社会的发展要求多元文化的共存,彼此促进、创新与合作,共同推动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总结先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贵州省大石乡布依族聚集地以及久长镇苗族聚集地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民族经济品牌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具体的政府政策等四个方面提出针对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以为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战略为对象,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成功的台州、晋江区域经济案例研究,总结三门峡地区经济特色及发展趋势,阐述了区域内企业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相融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郑航行 《新经济》2014,(20):27-28
高校与区域经济建设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高校如何通过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自身的发展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研究认为高校实施"双与政策",即与当地政府共建、与企业合作,提升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教育形式,将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区域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区域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区域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将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影响着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春琳  邓小艳 《经济研究导刊》2012,(26):102-103,112
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是湖北省提出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决策,不仅是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回报,也是实现中部崛起进而推动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不仅是政治上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是改变当地面貌的需要,也是实现当地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因此,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从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和共生机制4个方面分析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区域旅游的共生关系,并提出了大别山区域旅游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并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商管理专业是广西高校普遍开设的一个专业,并且是历年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随着广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以适应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紧密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也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高技能人才并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关键。本文从我国对外贸易大背景的角度出发,结合长三角经济发展优势及市场对熟悉国际商务外语人才需求调查,来说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设置是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很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但还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本科专业设置普遍存在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高校有意细化专业、社会需求作为本科专业设置导向失效等问题。我国本科专业设置存在的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以下的一些对策措施予以解决:科学合并本科专业,拓宽专业范围,严控目录外专业;以立法或法规的形式禁止高校的细化专业行为;本科专业设置以追求智慧与真理为主,兼顾社会和经济需求。  相似文献   

20.
"经济-金融"适应性转型期间,我国民营经济内部"民间金融"与"民间投资"依存演进,突出反映了金融生态中的环境因素和共生发展要求。由于经济任何一类共生体系或任何一个共生单元所结成的共生关系都是对其共生环境适应存有要求,民间金融秩序管理必然要求从其生态的共生源头上妥善调整好"民间金融"与"民营经济"共生关系。本文通过对民间投融资共生关系的研究分析,探讨了民间投融资共生依存机理,提出应用"共生干预"等超金融手段从产生的源头上调整民间金融秩序,降低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