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秀英 《陕西审计》1995,(3):10-10,13
要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使其流动。要让国有资产流动,必须抓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否则,流动也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2.
3.
十六大后,国有企业改革成了中国改革最为重要的方面,而且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战略性退出市场竞争性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实行MBO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并剖析了MBO制度在我国目前遇到尴尬境地的原因是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对于我国相关制度的构建以及完善提出了相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前一段对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层收购(MBO)提出质疑和批评。郎的主张得到国内一批学者的赞同,他们发表文章或演讲,矛头直指各地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难中之难",这是所有参与或关心改革的人们的共识。国有企业改革难在哪里?改革自身的复杂性是一个方面,但更为要害的,是担心"误入私有化"的政治考虑而表现出来的举棋不定和走走停停,以及由"国有情结"所引发的各种观念障碍。  相似文献   

5.
张文魁  王颖 《英才》2008,(10):108-109
200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批评格林柯尔、海尔等国企侵吞国有资产,引发了一场关于国企产权改革的争论。  相似文献   

6.
2004年开始的“朗顾之争”,最终发展成了一场关于国有资产改革方向和路径的大论战———国有产权改革究竟何去何从?文章从争论的焦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说起,分析了国资流失的原因,以及国企产权改革的路径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国有企业十年改革,曲曲折折,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一是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起步到利改税,大体是行政性扩权阶段;二是从“两权”分离理论的提出到各种形式的承包制的普遍推行,大体是在旧格局不变的条件下两权分离阶段;三是正在酝酿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MBO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爱国  张立涛 《价值工程》2009,28(1):149-151
近年来,MBO是我国企业界、学术界及监管部门的一个热门话题。MBO来自国外,在"国退民进"的历史大背景下来到我国。从理论和西方的实践来看,MBO是一种降低代理成本、激励管理层和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方式。然而在我国的运行中,MBO却引发种种公平性问题,逐渐从改革利器变成了众矢之的,最终得到被暂停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正> 最近发生的"郎顾公案"越来越引起相关利益群体的关注,究其本质是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途径争论,是关于国企改革路径的争论。从争论的情况来看,我以为其中有七个误区需要我们澄清,其中部分问题其他学者已经提及,为了维持思想的完整性,一并叙述给读者,供大家参考。第一个误区,需要争论的不是国有资产卖与不卖的问题,而是如何搞好国有资产的问题。局限于卖与不卖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要关注如何搞好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国有企业的本质首先是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本质是一致的。出卖只是搞好企业的一种可能途径,除了出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正因为讨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搞好国有资产,所以很多  相似文献   

10.
11.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存在显著差别,与私有产权相比,公有产权存在其独特的优势和弊端,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势必涉及公有产权的改变。本文通过分析公有产权内容,并将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进行对比得出公有产权的利弊,在此基础上为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贯彻WTO规则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同国际经济接轨的过程中,加快体制改革,促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变得更加规范更加成熟。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最重要的应对措施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产权改革。一、利用外资:产权不清的困扰我国利用外资经历了二十多年时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无论是建立合资企业,还是外商并购国内企业的活动,最棘手的问题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清。近些年来的利益多元化改革,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利益和权力的博弈。由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所有权界限不清,加上政企不分,形成…  相似文献   

13.
14.
王艳欣 《西部财会》2006,(11):58-60
在国有企业中,对国有产权改革的方向应是“价值化管理、股权化配置、民营化运作、市场化流动”的产权配置运营模武,在多元产权主体联合投资的过程中,以股权化方武配置国有资本,利用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通过“控股”、“相对控股”或“参股”。形成混和所有制,对国有存量资产结构进行优化,在优化的过程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调动非国有资本及其他社会资源,制街国有资本的非经济理性行为,使多元化的资本充分参与竞争,达到以较少的国有存量资本调度和运用社会资本的目的,迅速形成规模化产业,在动态的经济运行中,以资本运动带动产业结构的提升,以此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5.
财政性投资的过程就是形成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权益的过程,国有企业是一种准公共物品。根据现行的管理模式,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然而,各级政府所享有的国有企业权益在现行的政府会计体系中没有任何反映,这种信息不透明是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原因之一。笔者建议,按照其公共性程度将国有企业分为三类,分别采用国有企业权益性基金、权益法、成本法对其中的国有资产权益追行核算和报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王夫 《中国总会计师》2010,(12):160-161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总值已经非常庞大,管理这些国有资产和产权,始终是国资委和企业集团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如何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扩大国有经济和国有产权的总体经济增长。同样,上述问题也是国家行政管理者和经济学者持续讨论的核心话题,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7.
今年,国家要求国有企业进行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以理顺产权关系,使企业真正享有法人财产权,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石.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改革却是举步维艰,原因之一是企业及社会各界对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有关概念还不熟悉,特别是对一些务实性强的重要问题还搞不清楚,影响了改革的进程.本文对理顺企业产权关系中的几个问题谈点认识:一、理顺产权关系的要求所谓企业产权,是对企业资产所有权和与资产使用权有关的其他财产权的统称.产权问题不仅涉及对资产所有权最终归属的确认,而且包括对同一资产的不同经济主体在其变化中(市场交易)所形成的各种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的确认.产权的独立存在,表现为一定的要素贡献能力.这种能力既可能是一种直接的劳动能力,也可能以科技、信息等物质性或非物质性资产的形式出现.企业是产权关系、产权制度的载体.企业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的缩影,理顺产权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改革的一项基础工程.理顺产权关系,主要是指理顺国有大中型企业资产的处置、使用、支配、收益的责任关系。当前理顺企业产权关系需要明确两个问题:(1)产权关  相似文献   

18.
19.
20.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八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虽已进行了十余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为使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顺利进行,必须认清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些误区.经过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现有理论和实践的系统的研究和梳理,本文将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不正确认识归纳为八个误区,并针对这些误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