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旅游业是湖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湖南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以湖南的区域经济增长与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机制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阐析了湖南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然后,运用推拉理论,即湖南的旅游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以及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旅游产业集群和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2008—2017年湖南旅游业对湖南国民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平均贡献率为29.1%;近10年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指数均为正数且大于1,说明湖南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集群的间接带动效应较大,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湖南的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新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区域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的不均衡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矛盾的体现。因此,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新理念、促进区域经济形成“绿色发展”等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解读1.1含义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谢庭生 《经济地理》2008,28(4):704-704
湖南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福华副教授撰写的理论专著<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管理研究>,是他多年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潜心思维、用心血凝成的学术成果.从系统论的角度,用典型的规范研究和定性分析方法,全面审视和思考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问题,试图得出对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问题,试图得出对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管理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学百年回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考察了100年来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其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我们认为,经济学的进步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100年来,经济学在中国的曲折发展,从根本上是由这一时期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历程所决定的.建立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扎实的实证研究,是我国经济学研究对经济发展做贡献并同时对经济理论发展做贡献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以来,中国迅速崛起,融入全球化,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加速推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其中最为紧要的是如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失衡,并且随着经济逐步发展,其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因此合理运用好区域经济理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成为中央解决经济问题的一大重难点.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分析2016年中共中央经济会议,从中解读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对策,并且表达自身对此问题的认知与感受.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社会中商人阶层一直是被忽略的群体,但是翻开历史的记载,每一个时代的商人阶层却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丝般的密切联系.本文就是以清代闽台对渡时期的郊商为例,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研究理论为基础,分析商人群体所建设的社会贸易网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商人阶层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海西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区划是提高经济建设效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学术界和行政、经济管理等部门都开始研究经济区划问题。但由于过去长期忽视经济地理人才的培养、忽视社会经济的宏观研究,而使目前在湖南的经济区划问题上存在分歧多、差别大、部门色彩浓等现象。为振兴湖南经济,笔者试从宏观分析出发,对湖南的综合经济区划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谈点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8.
何万能 《经济师》2011,(6):206-207
武广高铁连着珠三角、长株潭、武汉城市圈三大经济区域,将粤、湘、鄂3省20多个城市纳入了"3小时经济圈",实现了长江和珠江两大区域经济的互补与融合。借力武广高铁,实现跨越发展,是沿线每个城市的共同梦想。因此,研究高铁,把握高铁,着力打造衡阳高铁经济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分析武广高铁对衡阳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观经济研究:增长极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观经济或称区域经济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本文借鉴西方经济理论界的前沿性研究成果 ,重点探讨了经济增长极的理论特征 ,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九点新进展 ,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了关于这一理论和相关政策的新思路 ,其中包括增长极定位新原则、非均衡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政策、都市圈增长极发展战略、牛肚子战略的再思考 ,以及关于区域差异和协调发展问题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才方 《江南论坛》2006,(10):23-26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历史上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特征.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等,这一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在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的带动下,经济发展迅猛,一体化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创新,借鉴国际间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从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边界经济的概念,并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浙江边界经济发展提出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1.
谋求社会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消弭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带来的弊端,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但发展就会带来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一直贯穿于人类社会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均衡关系出发,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规律及过程作了精辟的阐述,形成了完整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动态》2007,(7):0002-F000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将对加快中国不同类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更深入地推进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促进中国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和山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定2007年在中国著名的壶口瀑布和洪洞县大槐树的故乡山西临汾市举办“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创新论坛”。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经济总量、人均GDP在云南排名中上,但其高等教育落后,区域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严重影响了沿边地区社会发展和稳定,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严重脱节.而边疆高等教育与经济同步同频发展,是区域发展和国家利益的结合.基于此,本文综合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理论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根基,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边疆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理论,建议对边疆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对云南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对国家高等教育进行合理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集群是一种能够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实力的发展项目,湖南武陵山片区属于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村民的文化程度较低,武陵山特色文化集群发展有其独特的动因,通过实证研究,构建武陵山片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影响模型,在阐述湖南武陵山片区特色文化集群化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影响湖南武陵山片区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湖南武陵山片区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若干对策.希望可以找到片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进而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个三十年的开端,也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年.低碳经济是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之后的又一次术语革命.在区域发展格局非均衡状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既需要我们梳理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又需要审视非均衡发展的理论范型,这样对于我们思考低碳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志刚 《经济师》2002,(2):38-39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文章对西方学者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差异问题所提出的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各地区实现旅游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切合点 ,是人类旅游业发展观念的重大变革 ,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旅游是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呼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陈福义教授和范保宁副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后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湖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湖南地图出版社 ,2 0 0 1年 11月版 ) ,为旅游学研究领域增添了一项开拓性的科研成果 ,填补了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空白 ,开创了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  相似文献   

18.
统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统筹区域发展是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一项核心要求,这一要求的提出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充分的现实依据。未来统筹区域发展应该以明确的区域战略为依据,逐步完善区域管理的制度基础,制定合理的区域政策,统一安排解决各种问题,将治疗已经存在的落后病、衰退病和防治潜在的膨胀与萧条病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乃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公元3-6世纪,中原陷于战乱,兵燹连绵,而以长江中下游为核心的南方地区,经济开发成就瞩目,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亦由此肇始.长江下游地区,王畿之所在,政治、经济中心,最为富庶,学术界的目光,多聚焦于此,且成绩斐然;而对于素有“西陕”之称,京师屏蔽的中游地区,研究则相对薄弱.方高峰博士的专著《六朝政权与长江中游农业经济发展》(陈支平教授主编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丛书之一种,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版),以区域经济理论和新古典国家理论为分析工具,采用二重证据法,将传世文献与考古研究成果相结合,深入细致地探讨长江中游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成就、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等学术热点.勾稽史料,探赜幽隐,筚路蓝缕之功,适足以填补学术研究之空白.  相似文献   

20.
从经验角度看,伴随我国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理论界,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对地方集聚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便于我们更好的制定产业政策,发展地方产业.文本利用1978年至2001年面板数据研究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主要作用要素,发现城市化经济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最大,是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为了进一步探究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变动过程,作者又选取了1997年和2003年30个省区的24个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横截面研究,通过跨年度研究的结果比较,发现城市化经济在不同的行业,正在逐渐替代地方化经济成为促进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