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的农民市民化是受阻农民突破环境障碍取得平等地位的过程,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成为现代市民的过程,是主体农民创造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过程.主体性是与主体地位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农民的主体性需要得到尊重.主体素质与主体性具有必然的联系,优化素质结构对于农民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当前市民化的最大难点不是外界的责任担当,而是农民自身素质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WTO对农业的冲击是巨大的。自己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在农村工作一年的短暂经历是难忘的。因为亲历了农村生活的单调和精神文化的匮乏,感受到了淳朴善良的农民想用勤劳的双手致富的迫切欲望,目睹了农民一年辛勤劳作的结果,得到仅仅是基本温饱的生活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无奈憧憬。驻村期间与镇干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邓子恢对农业集体化的分歧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和邓子恢都认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前途必定是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但两人在对农业合作社的性质与功能、农业集体化的形式和步骤、农村小生产的存在等问题上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其深层原因,则涉及两人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矛盾运动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理解,以及如何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国际经验和马列主义经典理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樊会玲 《魅力中国》2009,(24):35-35
“土地是一切产生和存在的源泉”,自古以来政权的斗争与土地的斗争连在一起。因此,共产党从建党以来一直把土地问题放在重要地位,不断完善土地政策,解决好土地问题,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该从物质利益原则的角度出发,提出和阐释了社会结构的利益分析方法及多元综合衡量标准,并以此为基点,揭示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农民利益群体经济利益需求与基本特征,物质利益原则与农民积极性发挥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7.
房彬 《乡镇经济》2009,25(1):63-65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发展农民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为农民主体意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营造出良好环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农民主体意识也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9.
我党早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放了农民的思想,带领农民推翻“三座大山”,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丰富了我党领导农民革命和建设经验,为我党当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和三农发展道路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保证好农民的良性发展尤其重要.党的早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此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三农”经济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和政策,这些重要思想,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发展农民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为农民主体意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营造出良好环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农民主体意识也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落后,农民贫困,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因此,提高农民的素质,形成农民现代意识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毛泽东、邓小平农民教育问题比较.为今天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而要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首先解决与此紧密联系的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影响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三位历史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对土地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索。有一根主线将三的探索联系起来,同时三的探索又存在着差异。对此作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杨永烽 《黑河学刊》2010,(12):81-82,85
公共政策主体在政策执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策执行主体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主体自身利益与政策的关系,执行主体的政治社会化程度、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等;要加强政策的执行,我们必须建立政策执行的责任制。  相似文献   

15.
16.
17.
黄玲丽 《黑河学刊》2012,(7):1-2,75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学习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道路,蕴含着对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历程大致包括初步探索,部分肯定,基本否定和辩证认识四个阶段。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对待资本主义问题的基本经验:“一国两制”是处理“两制”关系的科学决策,“一球两制”则是处理“两制”关系的合理选择;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应当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既要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又要防止全球资本主义化;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但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十八世纪中期法国重农主义视农业为根本,重视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尊重农民耕种自由、采用大农经营模式和重视农业投入等经济思想,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所遇到的各种困境,关键在于农村土地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本文根据古典重农主义思想,对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土地问题进行再一次的探讨,并给f,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结构是国家所有制、私人所有制、宗族所有制三种形式并存。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私人所有制日益占统治地位。土地所有制产生自耕农,使小农经济与地主经济并存,土地私有成为土地买卖的根源。土地买卖在巩固地主经济统治地位的同时,也成为土地兼并的前提。小农经济的脆弱和不稳定使土地兼并成为可能,农业经济的产品单一造成的物价波动又加速了土地的兼并。地主阶级通过土地兼并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也加剧了土地兼并活动的进行。土地兼并和地主经济的发展破坏了小农生产的有限稳定性,影响到封建社会的安定。历史…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农业的基础,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具有生产、负载、社会保障、储蓄和增值等功能。甘青人口较少民族农村地区的现代化,需要解决土地的生产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之间的矛盾,需要政府完善职能,承担起社会保障责任,将土地投入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