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四川是全国水能资源最充沛的省份,水电技术可开发量和经济可开发量都位居全国第一。通过对四川省小水电的研究,可以提高小水电的利用效率,规避小水电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分析四川水能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相关资料,揭示四川小水电开发中尚存在的严重问题,并结合四川省小水电的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对电力结构进行改革,鼓励各种资本兴建龙头水库,发展高能耗产业,制订合理的小水电上网电量和电价政策,拓展省外水电市场需求,提高小水电竞价上网优势等一系列建议。结论认为:小水电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四川小水电发展,也对全国的小水电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品粮基地建设战略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小水电发展制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水电发展对弥补能源短缺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制约因素.文章从经济体制和环境保护角度上论述中国小水电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得出结论:在经济体制上应强调加大民营投资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有利于小水电发展的市场经济规则,在环境保护方面,制订小水电建设的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规划,对小水电建设实行动态规划的管理方式,严格控制小水电站建设施工建设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突破小水电在制度层面和建设层面的制约因素,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小水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2050年水电能源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陈武 《经济前沿》2002,(9):12-15
1、我国水电能源基本情况和问题。水电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我国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6.76亿千瓦,相当于年发电5.92万亿千瓦时,水能理论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3.78亿千瓦,相当于年发电1.92万亿千瓦时,占世界总量的1/5,名列世界第一位,第二是前苏联,第三是巴西,第四是美国,第五是加拿大,第六是印度,见表1。 我国各省区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地域分布不均,西南地区占总量的61.4%,中南地区占17.8,西北地区占11.2%,华东地区占4.7%,东北地区占3.1%,华北地区占1.8%,见表2,以看出:我国水电开发的主要任务位于西南。  相似文献   

7.
郭立山 《经济师》2002,(3):111-112
文章分析了辽宁省发展小水电的基本思路及组建水电股份公司的构想 ,指出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才能扩大市场 ,增加企业活力 ,同时提出了组建股份公司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20年战略机遇期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鹏  陈刚  李立贤 《经济地理》2005,25(6):860-863
“三农”问题,既是传统农业大国的长期难题,也是我国今后20年战略机遇期各方面矛盾的集中体现。“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2020年我国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此,要正确选择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突破口,制定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9.
10.
WTO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1.
12.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总方针指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支援农业、解决就业、繁荣经济、增加收入和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  相似文献   

14.
15.
16.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随着世界市场向着规范,有序,法制方向发展,作为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如何应对严峻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成为每个企业所有和经营最为关注的焦点,企业只有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既满足消费需求而又符合社会规范的新产品,才能不断拓展市场,壮大规模,反之,只有被淘汰的选择。对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采取积极有利而又切实可行的措施,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企业决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18.
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整个工业化的进程中,我国不能没有自己的制造业。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我们必须要抓紧制定出具有中长期意义的发展规划,勇敢地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与合作,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增强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