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向市场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现阶段我国"资本有限流动+汇率有管理的浮动+货币政策相对独立"的中间汇率制度,随着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进程加快,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对2005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外汇占款增速、存款准备金率和CPI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速影响研究发现,汇率制度对货币供应量增速影响显著,外汇占款是汇率制度向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吴宇 《上海金融》2012,(3):57-60,117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价格(包括汇率与利率)必将对在岸市场的人民币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境内央行的货币政策,甚至存在削弱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可能。本文通过对离岸货币市场影响境内货币供应量机制的分析,并以离岸美元市场发展以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货币政策在离岸、在岸市场的传导效果为例,提出:选取利率作为国内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以帮助境内货币当局在不影响跨境资本的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有效规避离岸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促进经济发展”。汇率在一国宏观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存在紧密的关系。本文选取2005年7月20日至2020年11月的月度数据,运用TVP-VAR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与货币政策的时变成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201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人民币汇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关性大幅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较大。(2)利率对货币供应量、消费价格指数、工业产出增加值均有较显著的脉冲效应,工业产出增加值则对货币供应量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具有显著的脉冲效应,且对其冲击整体均表现为负向的。(3)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完善,逐步推进形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优化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国际融资》2016,(6):20-22
所谓货币政策,是各国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最终影响宏观经济走势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措施.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经济增长、物价(币值)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类.在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龚刚 《金融博览》2003,(6):15-16
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既要维护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又要促进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又有所谓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每年货币供应量指标.这种把货币供应量指标称为中间目标的提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前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赵爱武 《新金融》2001,(12):19-21
在中国加大WTO之际,人民币的汇率走势格外引人关注。由于我国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人民币兑其它货币的汇率是通过美元兑其它货币的汇率套算出来的,因此人民币汇率将随美元的波动而波动。央行货币政策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受“9&;#183;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美国经济再次受到重创,今年三季度,美国经济出现了8年首次负增长。逐步走弱的美国经济决定了美元在国际汇市上的疲软态势,而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保持稳定时,人民币的“被动贬值”将难以避免,估计幅度在5%-10%之间。人民币的被动贬值,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但另一方面,汇率的波动也会给外贸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带来汇庇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必将再次成为自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贸企业用来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金融双语     
中国改革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调整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2%。此外,央行还宣布人民币汇率将参照一篮子货币制定。央行没有具体说明哪些货币将包括在货币篮子中,但毫无疑问的是,一些主要货币如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将被选中  相似文献   

8.
《浙江金融》2001,(8):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1年第三季度例会提出,下半年货币政策要继续贯彻扩大内需为主的方针,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同时强调,当前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应继续保持稳定,并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从2001年7月份起,中国人民银行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修订后M2的统计口径为: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1年上半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成效,今年上半年金融运行平稳健康,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存款增长稳定,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加快,新增储蓄存款中定期储蓄存款占比增大,储蓄存款稳定性增强;金融机构贷款增加,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外汇存款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较多,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吴宇 《福建金融》2012,(2):21-24
随着人民币加快“走出去”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离岸市场的人民币资金价格必将对在岸市场的人民币资金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影响我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本文描述离岸货币市场影响境内货币供应量的机理,揭示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协调与离岸市场关系的局限性,并以关联储货币政篆实践为佐证,提出选取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04年1月至2010年9月的中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M2、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上证综指、CPI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结合"有向无环图"(DAG)技术,建立SVAR模型来考察上述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房价、货币供应量对CPI的影响较大;货币供应量对CPI、房价、股价的影响力依次减弱;有理由推测国际游资对中国股市、房地产市场和中国实体经济部分商品的关注度依次减弱;中国的货币政策仍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种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导致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大量增加,对货币政策产生冲击。央行为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必须对外汇储备增加引起的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进行冲销。据统计,2001年以来,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平均交易额已接近80%。截至2005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为7690.04亿美元。传统的冲销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及再贷款规模等操作的空间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威胁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影响了其他货币政策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90-2009年的样本数据,采用HP滤波分离出M2、GDP、CPI、信贷投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序列的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后,以货币供应量M2和信贷投放为货币政策的传导工具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S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政府不仅应该考虑货币投放规模和投放方向,更要考虑在适当的时机调整和收缩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合适的时间点紧缩流动性,以防止经济复苏后的货币乘数效应,还有加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幅度,改变人民币升值预期,选择合理的汇率-利率组合.把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一起作为当前央行调控的工具,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增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用,缩短货币政策的滞后周期,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货币乘数不稳定,不易控制;二是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存在反向运行,表现为当央行增加(减少)基础货币时,货币乘数下降(上升),使得相对于增加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减少)并不明显.这两个问题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分析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对于准确地确定货币供应量目标,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政策冲销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为应对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同时实现人民币汇率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央行采取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对冲外汇占款.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央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金率两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冲销有效性进行了动态考察.研究表明,央行票据在短期内能够平抑物价的上涨,而存款准备金政策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且央行票据的冲销效果明显优于存款准备金政策.  相似文献   

15.
19 99年 ,金融运行平稳 ,货币政策成效显著。央行年初确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圆满实现 ;中央银行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努力发挥货币政策作用 ,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 ,有效地满足了经济增长对资金的需求 ;同时保持了充足的支付能力 ,顺利渡过了 2 0 0 0年元旦期间的提现高峰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外汇储备稳步增长。具体情况是 :广义货币M2 增速实现年初确定的目标 ;狭义货币M1增长明显加快 ,超出计划目标 3 7个百分点 ;现金投放受增加工资和计算机2 0 0 0年问题影响增长加快 ,货币流动性进一步提高 ;企业存款增长明显 ;居…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球性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通货膨胀预期一直保持高位,这也为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一层阴影。如何预防通货膨胀预期引致实际通货膨胀,对于货币当局管理通货膨胀预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在于使用H-P滤波估算通货膨胀预期,继而用协整和Phillips-Hasen两阶段法分析人民币汇率对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本文还使用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影响的机制。本文建立了一个半开放经济模型,这一模型中,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由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量共同决定。本文的结论是,长期而言通货膨胀预期、名义有效汇率和国内货币供应量是协整的,汇率的变动显著地影响了国内通货膨胀预期水平;短期而言,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也要大于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17.
任统 《中国金融》2003,(9):23-25
2003年第一季度,金融运行出现显著变化,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增长明显加快;居民储蓄增加过多;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过快;受企业和居民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及结售汇体制的影响,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央行被迫大量购买外汇,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金融运行基本情况1.货币供应量增长明显加快据初步统计,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9.45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同期高4.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1.7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M2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是狭义货币M1、居民储蓄存款和单位定期存款增长很快。狭义货币M1余额为7.14万亿元,同比增长20.1%,增幅比…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央行同时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企业加强对外竞争的实力,同时加强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然而时至2007年,人民币仍然被国际上划为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与此同时2007年第一季度,央行就采取了几次大动作调节经济中过剩的流动性,却未起到实质性作用。本文对当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出了质疑,并试图在当前的汇率制度下,找出我国政策的独立性丧失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强化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汇率并轨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就失去了自主性,变成了主要受控于国际收支的"被动积极型"货币政策.其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目前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中,外汇占款发行成为极其重要的渠道.在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净出口和外资净流入最终会体现为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而中央银行是一定要出面释放人民币以收购这些外汇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外贸的逆顺差不是央行可以决定的,外资流入中国的规模也不是央行能控制的,结果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就顺理成章地接近于央行所不能控制的.  相似文献   

20.
2001年以来,持续的双顺差促使外汇储备量迅速积累,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政府不得不加大货币投放量来回笼外汇市场上过多的外汇。通过建立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量(M1、M2)之间的双对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外汇储备的增加确实推动了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且外汇储备变动给M1带来的影响大于M2。因此,应适当控制外汇储备规模消除外汇储备超额增长的制度性原因,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