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循环农业,拓展农业空间和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循环农业是推进农业资源节约、拓展农业功能、建设和谐农村的必然要求。文章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探讨了循环农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层次与产业链条延伸的循环路径,从微观、中观到宏观角度总结了我国循环农业的不同发展类型,最后从构建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拓展农业功能、创建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探讨新的运行机制等角度提出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
1990—2014年广州市耕地功能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农村耕地不可避免被大量占用,如果能将耕地的多功能性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则可以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同时也有效保护耕地。[方法]以广州市为例,把耕地功能分为生产功能、生态功能以及社会功能3项,选取粮食产量等10个指标构建耕地功能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GIS技术为辅,同时穿插计量学等方法,对广州市农村耕地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近25年来,广州市耕地生产功能不断下降,从0480下降到0140,减幅较大; 生态功能波动不大,从0070减少到0064,比较平缓; 社会功能持续上升,从0032增加到0384,增幅明显。[结论]广州市的耕地功能综合得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耕地生产功能为主转向社会功能为主,经济、人口以及政策因素是影响耕地功能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广州市耕地功能进行评价分析能够丰富特大城市耕地功能相关研究成果,揭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功能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各地发生的农民利益诉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密不可分。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职能与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行政职能界限不清,且其内部组织功能也发育不全,根本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健全的工作制度。笔者从信访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全可借鉴中国共产党组织制度,建立组织成员关系的移交制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依据农村居民点及其“三生”功能空间分布特征,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点不同整治类型区,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振兴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从生活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3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借助核密度分析、Moran’s I指数、热点分析厘清农村居民点及其“三生”功能空间分布特征,运用SOFM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农村居民点整治类型划分。研究结果:(1)七星关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总体呈“大散居、小聚居”特征;(2)七星关区农村居民点生活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空间集聚特征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分异分别呈现“圈层式”、“阶梯式”和“分散+连片不规则”特征;(3)七星关区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融合型、城郊引导型、功能强化型、功能转化型4个整治类型,并依据功能导向提出不同整治策略。研究结论:乡村整治应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的生活、生产、生态功能特征,分类促进喀斯特山区乡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乡统筹发展是国家农村改革的基本目标,但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限制了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深入分析发现,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缺陷是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它束缚了农村集体土地的经济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的优化.因此,应该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权能界定、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流转及相关配套措施3个方面来完善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射洪县各级党政把办好农村合作基金会作为巩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来抓,有力地促进了双层经营体制的不断完善,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增强了村级服务功能。显著效果首先是加强了集体资金管理,使多数合作社的公共积累从无到有,从有到多,滚动增值。维护了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基金会建立后,通过清理整顿村社财务,将集体积累资金纳入基金会管理,使村社积累逐步增加。到目前,村社新老积累达到4657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构建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并提出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方向。研究方法:制度变迁理论方法。研究结果:宅基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产生“外部利润”,引起利益主体的初级行动和次级行动,形成新的制度均衡。研究结论:中国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自由流转到宽松流转到限制流转再到当前的“三权分置”等阶段,始终与同时代的乡村发展战略相互呼应、互为因果。须从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现状出发,逐步弱化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显化宅基地的资产功能,着力激发城乡社会创造活力和土地要素的市场价值,不断促进宅基地制度变革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目前,会计委托代理模式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农村财务管理中,有效地监督与服务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但会计委托代理没有行政约束力,其监督功能不强,实际的会计工作又与监管部门同属,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针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监督难的实情,应从多方面入手加以改善。其中依靠人民群众,发挥村民自治管理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村民对农村财务状况行使知情权,确保村干部规范使用集体资金,实现农村基层的民主自治。本文从农村管理的实际情况入手,就农村财务民主自治方面的有关内容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30多年中,农村经历了从包产到户到建立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到建立市场调节农业生产的机制、从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到建立农民自主管理的体制等三项根本性改革,这三项改革相互作用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用今天的思想观念和改革的要求去审视这三项改革,我们发现农村经济体制破与立的改革任重道远,需进一步深化发展农民基本权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等三个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心化"与社区建设的理论梳理,明确了农村"空心化"环境下农村社区应具备的特征。基于对辽西五市的实地调查研究,从社区与行政村建制、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社区体制改革角度探讨农村"空心化"环境下的社区建设模式,农村社区建设应因地制宜,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模式。为解决农村"空心化"的问题,从社区建设机制、发展农村社区经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功能和社区文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公共物品、利益集团、政治人理性和制度经济学等一些理论工具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问题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可以清晰到看到投入缺欠原因.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可以从农村义务教育责任主体从单元到多元、保护农村义务教育利益集团的合法竞争与话语权、加强对各级政府的投入监督,完善投入各环节的制度体系等几个方面,实施对策创新.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文化产业产生和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把握,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由自发到自觉;农村文化产业经营的差别性从同质化到差别化;农村文化产业运行的组合性从单打独斗到抱团生财;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空间的客观性:从小到大。  相似文献   

13.
黄坚 《农业经济》2018,(5):40-41
在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建设旅游型新农村是非常重要的方向。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价值与功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必须实现价值再造与功能重构。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旅游型新农村的主要价值内容与主要功能入手,分别阐述旅游型新农村的价值再造路径与功能重构路径,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与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全文分四部分:(1)农村流通转轨的内涵;(2)农村流通转轨的经济背景;(3)农村流通运行的目标模式;(4)农村流通转轨对策。其中对策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论文认为,流通体制是流通结构、流通机制和流通功能的统一。以静态看,指结构,从动态看,指机制;从结果看,指功能。从这个系统定义出发,所谓农村流通体制的转轨(简称流通转轨)即指农村流通的机制转换和结构重组。其根本目的是使农村流通功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部地区某省5市30个乡镇1000名农村残疾人的问卷调查,从农村残疾人经济与生活、婚姻与家庭等各方面,反映农村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农村残疾人功能缺陷,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自我生存能力有限,家庭收入普遍偏低,消费水平不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建立,家庭仍是农村残疾人生存的主要依托,40%的成年农村残疾人未婚或没有配偶。  相似文献   

16.
大山的儿子人民的公仆——记慈利县农村经济管理局局长朱法东●朱礼初生在大山、长在农村、当过农民的朱法东,1984年踏上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征程,一干就是13年。从农村到县城、从基层到机关、从农民到一般干部、从普通干部到领导干部,不论工作环境、职务、地位发生...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构建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并提出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方向。研究方法:制度变迁理论方法。研究结果:宅基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产生"外部利润",引起利益主体的初级行动和次级行动,形成新的制度均衡。研究结论:中国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自由流转到宽松流转到限制流转再到当前的"三权分置"等阶段,始终与同时代的乡村发展战略相互呼应、互为因果。须从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现状出发,逐步弱化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显化宅基地的资产功能,着力激发城乡社会创造活力和土地要素的市场价值,不断促进宅基地制度变革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农村教育“泛城市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存在着一种"泛城市化"趋向,脱离农村社会和农村教育的实际,导致"读书无用论"的浮起、农村学学的"背乡离井"、农村文化的遗失和农村文化整合功能的紊乱,极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认为,我国的农村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推进本土化进程, 才能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服务中心有效整合了农村信贷资源,突破了涉农银行信贷管理瓶颈。实现了农村信贷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作用从湖南沅陵县的实践看,农村金融服务中心有效整合了农村信贷资源,突破了涉农银行信贷管理瓶颈,实现了农村信贷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作用。功能及效用对政府来说,可增添四大功能:一是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潜力,运作模式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①。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体系松散,人均用地量大,容积率低,生活设施差,生产与生活缺少功能分区,已对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