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子支付规模不断发展扩大,本文基于电子货币中第三方电子支付视角,探讨第三方电子货币支付对货币供需的影响机制,研究第三方电子支付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采用2006-2015年的第三方支付交易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三方电子支付将对我国货币供需机制、流动性以及货币乘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但具有高速成长的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据统计,2010年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整体交易规模达到10105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00.1%,实现全年翻番.2011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1.72万亿元,至2014年,整体市场将有望突破4万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3.
2009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已经接近6000亿元。第三方支付企业对银行的挑战越来越大,如何处理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关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2013年全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线下POS收单和互联网收单分别占比59.8%和33.5%。新兴的网络支付给传统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三方支付的格局,并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现实约束探讨了第三方支付企业变身互联网银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积极推广电子交易,提升金融业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成为了当前最为主要的内容。尤其在金融贸易得到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并深刻阐明了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管理的重要意义。然而从整体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管理因受到外界因素与内在环境的影响,其配套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所以在新时期,加强探究跨境外汇电子支付问题,并做好监督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三方支付监管的法律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甘肃金融》2010,(3):27-28
第三方支付,是指一些和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电子商  相似文献   

7.
傅赞 《浙江金融》2012,(11):28-30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作为其中重要配套设施的第三方支付呈现交易规模不断放大、影响范围日趋广泛、潜在价值逐步显现的态势。为此,支持义乌设立第三方支付平台(简称"义支付"),大力发展电子支付业务,建立国内首家在实体专业批发市场基础之上、服务于"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支付电子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支付服务主体日益多元化,非金融第三方机构逐步进入支付服务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机构的兴起与快速发展改变了电子支付市场的格局,使得电子支付覆盖范围更广、技术应用更深入、业务创新加速、资金监管和风险传导也出现了新的特点,给监管当局有效监管带来了挑战。本文结合当前第三方电子支付的业务实际和发展趋势,对第三方电子支付监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第三方支付平台崛起对电子银行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雨后春笋般崛起,并开始向银行传统的支付领域渗透.本文旨在探讨电子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关系,通过二者产品的优劣对比,从中寻求电子银行应如何借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经验来增强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电子支付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快速成长,已经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和资金规模,涉及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运营机构、商家和消费者。  相似文献   

11.
李瑞红 《国际金融》2013,(10):65-70
一、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第三方支付,是指利用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付平台进行的一种支付结算方式。这些独立机构与商品所有者及相关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的实力和信誉保障能力。买方选购商品后,向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  相似文献   

12.
孙柏 《金融博览》2010,(12):31-37
一般来说,个人用户使用的电子支付方式可分为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三大类。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支付的兴起与商业银行服务边界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支付方式的出现和兴起不仅影响和改变着商业银行的服务方式,而且对商业银行的核心支付功能将带来挑战。随着电子支付方式的演进和第三方支付组织的出现,商业银行作为借贷中介出现"脱媒"之后又面临着"支付脱媒"的挑战。本文将围绕电子支付当前的主要方式、产品和组织创新,其对商业银行服务边界可能带来哪些改变,银行面临哪些"支付脱媒"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然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电子支付行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第三方支付组织为有力补充的格局。艾瑞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22038亿元,同比增长118.1%。为满足社会公众对跨行电子支付业务的时效性需求,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人民银行于2010年9月推出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并于2011年1月成功实现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服务发展迅猛,全国具有规模的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已达20余家。2007年,第三方支付服务业务量达到1000亿元,年增长率达100%,预计2008年增长率仍可高达100%以上,年交易规模将达2100亿元。。第三方支付服务作为网上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方便社会公众支付结算、推动网上支付业务创新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国内对第三方支付服务的管理工作已经起步,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发布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  相似文献   

16.
银行是最早从事第三方支付的组织机构,银行支付曾经长时间作为第三方支付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拓展了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围,赋予了第三方支付新的、更深内涵,使得银行不得不重新审视第三方支付的创新发展。本文首先从客户体验、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等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第三方支付机构成功的原因;然后从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定位、银行内部客户管理职责以及支付结算政策环境等三个角度研究了银行如何应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挑战,与之实现真正共赢的问题;最后,本文引入交易银行服务理念,提出了做大做强银行支付,推动支付结算业务升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金卡工程》2015,(9):19-20
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2季度》和《中国第三方互联刚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2季度》数据显示。2015年第2季度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总体交易规模达34746亿元人民币,中国互联网支付市场的总体交易规模为32888亿元人民币,移动支付市场季度交易规模首次超过互联网支付市场季度交易规模。  相似文献   

18.
《金卡工程》2013,(5):36-38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Q1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0181.3亿,环比下滑4.4%,同比增长31.2%;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646.1亿元。互联网支付市场规模:受网购市场下滑影响,互联网支付首现环比负增长2013Q1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0181.3亿,环比下滑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现状分析 在互联网研究和咨询机构易观国际发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在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交易额总规模已达到143.26亿元,相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16%(其中互联网支付市场规模139.31亿,占整个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的97%)。有专家指出,到2008年整体市场规模会突破1000亿元,而到2010年则可能高达2800亿元,之后在高基数的前提下年复合增长率也可超过60%(如图1所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的稳步放大,第三方支付涉足灰色产业链的事件受到了行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迫切需要对第三方支付发展状况和风险进行研究,本文对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监管提出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