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冀  杨柳 《财会学习》2011,(10):43-46
一、问题的提出如何及时、准确、清晰地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多年来一直是金融界和会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同时,研究新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对于会计理论界,学者一直在寻找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既能反映衍生工具的投资风险,又能体现企业的投资动机和实质。对于金融实务界,财会人员对衍生工具  相似文献   

2.
套期保值与套期保值会计套期保值(hedge),作为企业的一种市场经营行为,在国内外的金融会计领域内并没有公认的定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的定义,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从定义可以看到,套期保值是企业以规避经营中遇到的特定风险为目的进行的交易,其关键在于通过引进与被套期项目具有相反风险特征的套期工具,利用套期工具价值变动抵…  相似文献   

3.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过程当中,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交易者配合在现货市场的买卖,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品种、数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合同,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此期货合同来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4.
程六满 《财会学习》2010,(10):25-27
公允价值,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由于技术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界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当前,会计项目的计量模式是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等计量模式组合在一起的混合计量模式而套期保值会计正是为了处理企业在套期保值活动中由于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在计量属性上的不一致而制定的一种过渡性会计处理方式。随着技术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全面公允价值的实施是有可能的,那时会对套期保值会计带来哪些影响,套期保值会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相似文献   

5.
《会计师》2016,(2)
我国会计准则对于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做出了规定,但操作细节解释的并不详细,导致实务中套期保值会计的运用比较混乱。本文针对套期保值会计方法的选择给出了明确的方向,以期对准则的完善和实务的运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浅析套期保值原理及其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天波 《会计师》2011,(9):28-29
<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经营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利用套期保值帮助企业规避商品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等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套期保值概述(一)套期保值的定义传统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配合现货市场的买卖,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现货市场交易品种、数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合同,其目的是为了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此期货合同来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实际价格的风险。因  相似文献   

7.
一、套期会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美国最早的会计实务中,“套期会计是指为了解决套期活动产生的收益表问题而运用的一种特殊会计处理。”(HaroldBiermanJr,1991)套期会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由于采用正常的会计方法处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时,会产生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形成的利得和损失不在同一个或一个以上期间的损益中予以确认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现有会计中存在的不规则性造成的。主要包括确认方面的不规则和计量方面的不规则。确认方面的不规则主要是衍生金融工具作为套期工具不符合传统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无法…  相似文献   

8.
王毅 《会计师》2013,(15):17-18
套期保值业务是期汇业务中的一种,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产生的一种企业规避经营风险的一种经营手段。现如今,套期保值业务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本文将就套期保值业务的理论、发展背景、主要功能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并进一步对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王毅 《会计师》2013,(8):17-18
套期保值业务是期汇业务中的一种,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产生的一种企业规避经营风险的一种经营手段。现如今,套期保值业务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本文将就套期保值业务的理论、发展背景、主要功能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并进一步对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基本内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98年6月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33号《衍生工具及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要求所有的衍生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作为资产或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报告。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将取决于持有它的目的,以及衍生工具是否符合套期会计的要求。如果衍生工具指定为对已确认的资产或负债或固定承诺的公允价值变化的套期,并符合这种套期所要求的条件,就称这种套期为公允价值套期。其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中,同时可归属于被套期风险的被套期项目的利得…  相似文献   

11.
市场风险跌宕起伏,但凡涉及外汇、利率、大宗商品等风险的企业无不关注市场波动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为了防范风险,企业积极运用各类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然而,企业呈现的业绩依然会令人感觉扑朔迷离。其原因就在于套期保值与会计核算存在“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为了消除套期保值与会计核算的“时空”差异,套期保值会计(下称“套期会计”)准则应运而生,为企业在报表中恰当地反映自身风险管理的结果提供了详细指引。套期会计概览在引入套期会计之前,企业的套期保值在会计核算上往往面临着“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例如,针对预期发生的原油采购的外汇风险,企业通过买入期权予以防范。按照传统会计核算方法,预期发生的采购交易既不需要也不能在报表中核算,但买入期权的公允价值变动却会随时体现在企业的利润表中。  相似文献   

12.
利率风险与外汇风险的同步套期保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晟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12(4):12-13,16
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外汇交易的主体,在国家外汇改革过程中承担着很大的外汇风险.本文就商业银行外汇套期保值的特点,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常见的一些操作策略进行研究,进而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了以下建议:应该把银行的利率风险与外汇风险视为一个整体并进行同步套期保值.  相似文献   

13.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我国企业披露的巨额套期保值损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会计的角度,介绍了会计准则对于套期保值的三种分类,以及如何确定和报告各类套期保值的损益,最后简要分析了套期会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套期保值为企业控制和防范风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活动将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对套期会计运用条件、运用方法以及与税法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2017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拓宽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范围,取消套期有效性评估的量化指标和回顾性评价评价要求,引入再平衡机制,对期权时间价值的会计处理进行相关规定.文章就新准则中相关规定的修改部分与2006年《套期保值准则》进行对比,旨在对套期保值的实务操作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前国际经济化的趋势,在面对国际大宗商品的格局下,其价格出现了巨大的波动。价格出现持续上浮的趋势,通货膨胀的压力日益明显,大宗商品的交易且逐渐呈现了高价位的态势,为了避免这种风险的持续上升,最有效地选择就是利用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方法来稳定大宗商品的交易市场。但是当前,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缺乏创新性,尚未形成完备体系,那么面对此种风险的存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实现在商品交易中的风险控制,扩大其管理的范围,从而更好地应对关于大宗商品交易价格的巨大浮动。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的信贷产品,固定利率贷款将银行暴露于利率变化的风险之中,必然要求银行运用相应的套期工具进行套期,进而产生了套期活动的会计问题。然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及财政部近期发布的“套期保值”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两个准则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固定利率贷款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结果却难以体现套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套期保值一直被认为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代言,国航、中航油都曾在这个领域迷失;套期保值会计是传统会计的异类,其可调整性基因让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都深感头疼、小心翼翼;套期保值的神秘让传统的核算原则望而却步,几乎成了金融危机后最后的准则神秘地带,其特殊的可调整基因吸引着众多财务精英们趋之若鹜……就像在刀尖上翩翩起舞,你或许永  相似文献   

19.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购入与出售不在同一会计期间时,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期末结转,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反映的内容混乱,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文章从这两方面的思考出发,提出出售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的不必要性,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0.
陈赞迪 《中国外资》2011,(14):111-111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购入与出售不在同一会计期间时,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期末结转,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反映的内容混乱,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文章从这两方面的思考出发,提出出售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的不必要性,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