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部门间产品生产和分配平衡表,简称部门联系平衡表。它是借助于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编制的,用来反映和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联系和比例。它的编制和利用,为再生产问题研究的深入和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改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部门联系平衡表的兴起,才不到几年的时间,但是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更远的时期。早在1925—1926年,苏联就编制了1923—1924年度的国民经济平衡表,第一次提出了根据棋盘式平衡表研究部门间联系的问题。尽管它在当时因客观上反映了从“均衡论”的立场出发对国民经济再生产的错误解释,受到公正而严厉的批判,然而从研究部门联系的方法论看,还是有重大意义的。晚后,直到1958年,上述国民经济平衡表经过某些修正,被改编成为一个有20个部门的部门间产品生产和分配平衡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 ,生态经济学兴起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中国生态经济学理论的核心与精华 ,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90年代前期以来 ,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上 ,正在形成一种引起现代经济社会巨大变革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新学说。近期 ,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思华选集》 ,如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进程。这部选集是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教授研究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问题的结晶 ,是中国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首部个人论文选集。本选集收录了刘教授在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领域的 67篇论文和 2篇研究报告 ,还…  相似文献   

3.
<正>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核算和分析方法的体系。它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方法对全国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测量,并描述国民经济的全貌及其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由各个组成部分综合而成的、彼此相互联系补充的、有系统的整体,供国家了解、管理国民经济以及经济预测和理论研究之用。目前,国际上存在着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种是国民帐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onal Accollnts,简称SNA),为欧美等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采用,又称“西方体系”;一种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简称MPS),为苏联、东欧各国、古巴和我国所采用,又称“东方体系”。本文准备通过对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历史及其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来探讨其有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1957年中,在莫斯科举行了一次全苏統計工作者会議。会議的議题之一是討論B.索波里:“关于国民经济报告平衡表的基本方法论问题”的报告。現在我們把討論中爭論較多的一些問題,扼要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刘思华选集>出版后,引起社会很大反响.一些报刊作了专题报道和介绍,尤其是中国科协主办的<大众科技报>在"图书与人物"专栏中,用整版篇幅介绍这部大型理论著作和刘思华教授的学术成就,这是我国在世的经济学家中不多见的.<刘思华选集>是我国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首部以作者冠名的个人论文选集,故本刊特邀请老一辈著名生态经济学家石由先生等8位学者笔谈<刘思华选集>,以便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本刊编辑部于今年10月25日邀请部分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座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现将座谈会部分发言摘要发表如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是搞生产建设首先必须明确的根本指导思想问题。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改善经济结构等,都首先要明确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论述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他总结苏联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后得出来的理论结论,很值得我们学习和体会。为了推动这个重大经济理论问题的讨论,本刊将陆续发表研究这方面问题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国民经济平衡表是社会主义计划工作的重要工具。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的问题,只有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才能产生。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的作用,经济过程不可能按照统一的计划来进行;社会生产各部门间的比例关系经常受到破坏,不可能由人们有意识地来  相似文献   

8.
以总产值为中心的计划统计指标体系是我们在建国初期从苏联学来的,与学来的经济管理体制是相适应的。长时期的经济实践证明,这一套经济管理体制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以改革。经济指标体系是经济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计划统计指标体系也必须进行相应地改革。本文试图祗就净产值指标的作用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并对计算中的若干方法论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同志们研究和探讨。不妥之处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正> 刘永佶同志继《〈资本论〉的逻辑》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史》两部专著之后,又于去年推出另一部新著《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10月版)。这几部书是著者长期研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问题的系列著作,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说前两部著作主要是分别从横断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成熟形态)和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的话,那末这后一部著作则全面地研究了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阐释了这一方法论的全部历史发展过程。这在我国还是第一部全面研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问题的专题理论史。因此,这部尝试性著作的出版,无论对于政治经济学史或政  相似文献   

10.
从1993年起,以取消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的国民收入核算为标志,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开始实行国民账户体系(SNA),从而实现了统计制度的根本转变。文章着重论证了SNA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多元经济价值论和经济剩余论,同时对不同观点进行了扼要点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两次GDP历史数据修订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全面调查获得的经济普查年度GDP数据,为一般年份的GDP数据的核算提供研究基础。国家不仅需要依照这些全面调查数据提高未来年份GDP核算的准确性,还要通过对过去年份GDP数据的调整,使之更好地反映历史的经济增长及其它国民经济活动的实际。从原有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过渡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后,中国曾经两次以普查年度GDP数据为基础,对GDP历史数据进行调整。本文对这两次调整的异同及其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重要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见解。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有关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述,集中体现在他1958年《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批注》、《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和1959~1960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之中。这些批注和谈话,为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留下了十分丰富而又珍贵的思想财富和理论遗产。本文从12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这12个方面是:(1)论苏联经济学范式;(2)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论经济学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纲;(5)论过渡时期;(6)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7)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8)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9)论社会主义经济波浪式发展;(10)论社会主义管理;(11)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12)论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经济分析的"工具箱",经济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这在熊彼特经济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计量经济学的先导性研究和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开创性贡献是熊彼特的创新精神在方法论领域的显现;取不同学科之所长,将历史的、统计的和理论的方法相融合是方法论宽容主义的要旨所在。熊彼特经济学方法论兼容并蓄,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今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斯大林晚年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苏联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概括,它不仅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第一部系统的著作。为了了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发表对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五十年代以前苏联经济学界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的争议以及斯大林这部著作在解决这些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一、多部经济学著作出版简介 2001年出版了多部有关经济理论方面的著作.由陈征、李建平、郭铁民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的<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是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14次大会的论文选集.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所特有的两个经济规律。斯大林早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就原则地论述过二者的相互关系。他指出:“如果不知道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是为着什么任务而进行,或者任务不明确,那么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以及或多或少真实地反映这一规律的国民经济计划化,是不能自行产生任何效果的。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只  相似文献   

17.
与区域性紧密联系的综合性,是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特性之一,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方法论,经济地理学在学科分工中的地位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都与综合性有关,经济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地理学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反映综合性的要求,探讨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理论课题。一、经济地理学综合性的基本概念阐述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必须赋以具体的内容。因为,综合与分析是人类认识的基本手段。综合是把事物或现象的各部分联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苏联在国内的经济建设中,注意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这对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在经济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苏联引进技术、利用外资的速度和规模有所差别,取得的成效也不尽相同,但就其经验和教训而言,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第一、全方位、多渠道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即注重扩大引进的来源范围,而不仅仅依赖于少数几个国家.苏联国外贷款的筹借主要是来自于法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国,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包括一  相似文献   

19.
一一九五九年以来,我国统计学界对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问题,展开了一场持续多年的学术争鸣。一些人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以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为对象的方法论科学;另一些人则维护一九五四年苏联统计科学会议的“决议”,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数量表现。这就是关于社会经济统计学中方法论学派和规律学派的争论问题。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体,没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但是,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可以对同一个现象从不同  相似文献   

20.
著名经济思想史家马克.布劳格在其精心著述的《经济理论的回顾》中,讨论了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经济思想史观和理性重建与历史重建的经济思想史研究方法论,这对于推动经济思想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启发价值。但马克.布劳格并没有解决上述两对概念之间的矛盾,其原因在于马克.布劳格对相对主义史观的定义是不全面的,他也没有深入思考历史重建与理性重建的关系问题。马克.布劳格的著作基本上仍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传统的理性重建,对比较大范围的非主流经济学思想史内容涉之甚少,对历史重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付之阙如,这不能不说是布劳格方法论上的一个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