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崛起,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推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集镇的变化。如何加强集镇建设,使之成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生活服务的中心,是当前一项重要科研任务。本文力图结合湖南的实际,对此进行初步探索。一、农村集镇发展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2.
聚落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集镇作为聚落完整体系的中间环节,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地位突出.本研究提出聚落是一个连续发展的有机整体的观点,强调集镇在聚落体系中的依托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证对山区集镇的时空分布、结构层次、形成机理等展开了多视角的研究.研究发现,山区集镇体系发展受地理环境条件限制,表现出不同于平原地区的若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区集镇体系发展的主要控制参量复杂多变;集镇等级规模和交通条件分别是山区集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内外部控制参量;范围维系和时空协同是山区集镇体系未来发展的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前,县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重点集镇面临市场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占有率低、发展整体后劲不足等问题。文章以永嘉县农村合作银行为例概述了县域农村合作银行在重点集镇的运营状况,分析了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正确掌握泰州市集镇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在充分摸清现有污水水质、污水量、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集镇农村污水处理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到处可以看到建筑物、人口和经济活动密集的区域。人们一般把这样的区域叫做农村集镇、墟、场、市、街、驿、码头等。农村集镇的性质和职能,可以从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以及建筑学方面去研究。但是,集镇  相似文献   

6.
冯健  张小林 《经济地理》2000,20(4):60-66
揭示圩区农村聚落的特征,分析其社会传统、居民的心理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是编制集镇规划的前期工作,在指出圩区集镇规划编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编制圩区集镇规划的若干核心技术要领。最后从集镇规划对圩区发展和聚落型式调整的意义,如何在集镇规划中协调新老区之间的关系,如何维护圩区传统水乡城镇风貌并保持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以及信镇规划与圩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集镇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投资不足,体制不顺,(乡)镇集镇建设技术力量薄弱,依法用地、依法建设的意识淡薄等因素,各地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这就需要各地各级政府要把建设集镇、发展集镇、经营集镇作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在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立足长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集镇功能,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雨污分流,是指各用一条管道输送,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它是一种排水体制,这种排水机制能够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通过雨水管网,雨水可以直接排到河道;通过污水管网,收集污水需要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排放到河道里之前进行水质达标检测,这种雨污分流体制可以防止河道被污染。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农村集镇由于比较落后,基本采用的是合流制的排水系统,即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的形式,没有根据水的来源,分设排水管道。随着水资源越来越珍贵,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村集镇开始对雨污分流机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推进空间整合是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沙集镇空间发展的集约程度和质量不高,产业发展不协调,亟待加大地区空间的整合力度,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对长沙市域130个集镇进行调研,将其按照规模、特色进行分类标注。选取29个能较完整体现单个集镇发展情况和发展动力的主要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快速聚类分析,将集镇分为4类并标注。将集镇的规模、特色、聚类图标叠加,根据其空间分布,进行两次整合。一次整合围绕长沙市中心城区,在东、西、北片各形成一块整合区域,二次整合围绕一次整合地区环绕展开。利用简化后的空间引力模型分别计算两次整合中各整合区域的重点发展集镇,结合产业发展现状确定各整合地区产业协调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熵值法对集镇规模量化评价,以位序—规模法则、聚集维数、网格维数、关联维数为方法的宣威市集镇体系分形研究表明:①集镇体系规模和空间结构都具有明显分形特征,但也存在分形发育不完善等问题。②集镇体系规模分布分散,兼具"发育不足"和"差异显著"双重特征,向心性与城镇体系相异、均衡性差、交通联系薄弱,呈"小聚集"形态分布于河谷、交通线及坝区,"多圈层"、"多中心"和"低海拔指向"特征明显。③分形发育受自组组织力量交织影响,"山、河、坝"相间分布的地理环境是集镇体系分形的基础支撑,交通因素是分形发育的控制变量。可利用分形理论进行聚落体系规划,扶持重点集镇、改善交通条件促进集镇体系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清代方志中相关记载的统计分析,主要研究了河南乡村集镇的空间分布特征.作者认为清代豫省集镇按距县里程的分布整体上呈抛物线状态,豫东集镇的分布特征与全省一致性较强,豫南、豫北次之,豫西最弱;清末随着集镇数量和密度的提高,抛物线分布的特征更加明显.另外,集镇数量在各个方位上的分布基本均衡,表现为以县城为圆心的同心圆形.  相似文献   

12.
<正>临海大田街道,地处临海市区东部,素有"走过大田,诵过三年"的美誉,属于临海的重点集镇。因而,位于大田街道的农行大田支行是一个典型的重点集镇二级支行。目前,大田街道尚未有股份制银行入驻,除了农行外,还有1家建行、1家邮政以及2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全都位于同一条主街上。另外,湖  相似文献   

13.
李敏  安成谋 《经济地理》1994,14(1):52-55
地理环境在发展浙江集镇市场中的作用李敏,安成谋(浙江教育学院,杭州)(兰州商学院)1浙江省地理环境的特点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用作场地的地球表层空间以及构成这个空间的全部物质能量和信息要素。它包括自然资源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是人类生产、生活及...  相似文献   

14.
一个在较短时间内复兴和发展的传统小集镇—夏门,正在以它崭新的姿态,日益扩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模,越来越引人注目。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几经兴衰,销声匿迹多年的小集镇,突破传统集镇的原有规模,迅速得到发展。截止目前,集镇上除开张营业的百货、供销社、日用杂货、烟酒糖果、药店、饮食 理发、照相 旅店 修理等五十八个商业服务行业外,还兴办采煤、采矿、采石以及矿棉、硫磺、水泥、石灰、铸造、石膏制粉等十九个工业企业,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集市贸易,是现阶段我国农村中商品交换的一种补充形式,正确地认识这种商品交换形式,总结农村集市贸易的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市贸易的领导和管理,正确地发挥农村集市贸易在社会主义商品交换中的补充作用,有着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的商品流通基本上有三条渠道,即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商业、农村集市贸易。国营商业是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它在我国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商业的领导力量;供销合作社商业是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它是我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1999,(8):27-27,41
近年来,农业银行经营运作机制改革给人的直观感觉是:大集镇成为农行业务经营的第一战场,其业务经营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全行都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负债业务更是位居主导,信贷经营的优劣对全行而言举足轻重。因此,如何通过加强信贷管理,促进其业务经营健康、快速、...  相似文献   

17.
谈产品交换     
我国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引起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由于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因此反映在交换关系上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具体地说,原来农业合作社的某些外部交换(商品交换)转化为公社的内部交换(产品交换),同时为了发展公社生产和提高社员生活水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也一定会大大地增长。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这些变化,要求我们从理论上来阐明什么是产品交换?它和商品交换的关系怎样?二者的发  相似文献   

18.
陈国兴 《江南论坛》2000,(10):32-32
社区建设本来是城市工作研究的课题,文明城市创建,也主要是搞好城市的社区建设问题。然而,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农村,在江阴市,当我们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时,农村的社区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现实问题摆到了面前。我们深切感到,对县级市而言,社区建设必须进乡入村。 社区建设必须进乡入村,是苏南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是一条必由之路。而在江阴等苏南农村,已经率先进入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几年来,江阴市坚持城市现代化、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的商品需求包括生产和生活消费这两种需求,是相对于自然需求而言的。它有什么特点?其发展趋势如何?本文似以山西为背景,对此进行探讨。近几年,山西农村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根  相似文献   

20.
实现依靠科技建镇和集镇带村的战略,对于促进科学技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群众,加速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发挥科学技术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意义深远。晋城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完全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