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我国的农民市民化是受阻农民突破环境障碍取得平等地位的过程,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成为现代市民的过程,是主体农民创造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过程。主体性是与主体地位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农民的主体性需要得到尊重。主体素质与主体性具有必然的联系,优化素质结构对于农民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当前市民化的最大难点不是外界的责任担当,而是农民自身素质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金融支持机制不完善、农民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山东、吉林、湖南等地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探索,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和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应制定县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发挥县域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保障农民进城就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创新融资渠道,破解资金投入难题;培育新型城镇化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等。  相似文献   

3.
乡村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中坚力量,其思想认识和能力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分析可知,目前乡村干部的自我角色认知较为清晰,但政策执行能力、发展生产能力、乡村治理能力与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必须将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塑造新农村建设主体的首要举措,突出针对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分阶段有重点地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4.
确立农民的主体意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应尊重农民利益的“话语权”,转变农民身份;承认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农民的竞争意识;畅通农民的意愿诉求渠道;更新农民的陈旧观念,培养和塑造新型农民。这是确立农民主体意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确立农民主体意识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立农民的主体意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应尊重农民利益的“话语权”,转变农民身份;承认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农民的竞争意识;畅通农民的意愿诉求渠道;更新农民的陈旧观念,培养和塑造新型农民。这是确立农民主体意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当代领导者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新时期要求领导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充分了解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其影响,正确认识中国目前行政领导者素质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对于提高中国行政领导者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该文将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解为体制性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素质三大类。通过二元结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农村制度,分析了体制性因素对农民创业机会的影响;从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和政府对农民创业的政策和支持,分析了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民创业的影响;将影响农民创业的自身素质因素,进一步分解为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并分别从农民创业观念、创业机会识别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本报告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当前由于经济利益的趋动,农民的主体意识逐渐淡薄。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现代新农村,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农民,迫切需要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投人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主体化是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条件。提升农民素质,需要发挥城市的优势资源,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良性循环。培育现代农民已不再只停留于“钱袋子”的饱满,而更重要的是充实农民“脑瓜子”,现代农民不仅要求富、求知,更要求和谐、求文明。嘉善县通过走访调研,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反哺”的重要举措,而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其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民自身的创造性实践,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有效推进并长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所以,对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培育工作,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叶德跃 《经济师》2012,(4):35-37
注重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这个立场出发,围绕着如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行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1.
拥有真正的主体性,这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本质区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是一种主体性活动,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如何培养新型农民、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笔者认为: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觉醒其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体现其主体价值,发挥其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种值得在大学推广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讨式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创新职业技术培训与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希文 《经济师》2006,(7):141-141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时,农民无论是脱离农民身份向城市转移,还是继续当农民,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文章就农民素质的提高与职业技术培训的关系说明职业技术培训对于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并阐释了如何创新职业技术培训来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4.
职业农民与农民职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中的关键和核心是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亿万农民是真正的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改变农民的"身份",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5.
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联结机制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努力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前提条件。我国目前农民增收幅度慢,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散的小农经济,对科技的吸收、消化、应用能力差,常常出现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的优良品种和技术咨询,农户却无法生产出龙头企业所要求的质量和数量。由于农民素质较低,依法办事能力差,应得的利益无法兑现。所以,农民要真正提高经营收入并取得利益均等的权利,就需积极地完善自身,提高竞争力。2.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要支持多样化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鼓励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但农村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个别地方封建迷信思想盛行,制约着农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发展经济、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和引进人才。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措施,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但是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仍然较大,农民的权益维护比较困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完善。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建立农民可持续增收机制,建立有效的诉求表达体系和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意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才能促进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国家则应该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资,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减少农民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剥夺感,为农民营造平等的意识氛围。这些使农民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能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严仍昱 《技术经济》2006,25(10):98-102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农民素质的高低最终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目前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的社会根源是城乡公共品二元结构。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公共品二元结构使农民丧失了提高自身素质的经济能力、积极的社会环境条件和教育条件。改革公共品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共品供给平等化,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20.
台湾高校由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环境,在机构设置、职能范围、学生管理模式、培养模式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为大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具有一定的学习借鉴价值。概括为,注重"通识教育";注重提高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注重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注重发挥学生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