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甘、宁、青历史旱灾研究袁林一、频次分析结论笔者分6个时期,对西汉至民国甘宁青地区历史旱灾作了频次分析,从中可以得到如下一些结论。1.西汉至民国年间,平均约3年(2.88年)中就有五年发生旱灾。隋至民国时期的1369年中旱灾发生年为601年,平均约2年...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工作》2001,(2):4-6
2000年,全区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知难而进,扎实工作,保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农牧业战胜了多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取得了较好收成;国有企业实现了改革和脱困“两大目标”,  相似文献   

3.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受全球气候的影响,甘肃又进入了新一轮干旱时期。1995年,出现了6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1997年,甘肃全省又遭受大范围旱灾,不少地方全年降水只有200多毫米;1998年冬季至今年春,全省大范围干旱,200多天大面积没有有效降水,干旱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是历史上罕见的。然而,受旱灾较重的定西地区,粮食生产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出现逃荒和大范围人畜饮水问题,社会安定,群众情绪稳定,五年时间内经受住了三次大旱的考验。深人到定西地区就会了解到,这决不是偶然现象,表明从“三西”建设开始…  相似文献   

4.
目前,西南特大旱灾已经使得农作物的受灾面积超过一亿亩,仅云南一省就达到4800万亩。全国因旱造成的饮水困难的人数超过2200万人,其中80%集中在西南五省(区、市)。这次特大旱灾已经对西南地区的人民生活、农业生产、国民经济以及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5.
我省十年九旱,在众多的自然灾害中,尤以旱灾最为严重,是长期以来制约我省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旱灾发生的频率、程度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1998年冬天以来发生的这次旱灾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是有气象资料记载的最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6.
光绪大旱灾作为近代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口、社会及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受研究材料和估计方法的限制,现有关于光绪大旱灾人口损失的估计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利用府级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此次旱灾造成的人口损失进行估计,考察了光绪大旱灾对人口损失的因果影响。研究发现:光绪大旱灾导致重灾区相比非重灾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低11‰左右、人口密度低31%左右;而旱灾指数每上升1级,会导致县级户口损失约7700余户,人口损失约3.1万;总人口损失约1900万。本文丰富了现有关于光绪大旱灾的文献,对灾害导致的人口损失进行了重新估计,校正了以往的估计结果,同时也为近代是否存在“马尔萨斯陷阱”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7.
去冬今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50年罕见的特大旱灾。正值西南人民奋力抗旱之时,有媒体报道:西南旱灾背后,是滥植按树导致环境付出惨痛代价。由此而来,先前对种桉树引发“人祸”的争议再度掀起。笔者不是林业行家,但近年为发展林浆纸产业进行了一段时问的深入调查,涉及种桉树的利与弊,从中增长见识。笔者个人认为,草率地把气候异变,天上来水少,归咎于地上桉树“作怪”,显然有失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谢霞 《宁波通讯》2011,(14):13-15
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近几年.食品安全领域的不良事件屡屡发生。仅今年以来。就有“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牛肉膏”等一连串食品安全案件接踵而来,大有呈现危机性爆发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草地生态恢复与建设的对策和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态势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西部草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极具敏感和至关重要的前沿阵地,草地生态恢复与重建迎来了难得的机遇。然而,由于西部草地“三化”迅速,导致草原荒漠化不断蔓延,不仅对我国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而且也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沙尘暴肆虐西北波及全国.从1950年至今。已发生了80余次。2000~2001年袭击北京20多次.2006年北京发生10余次.一次又一次敲响了沙漠化向京津进逼的警钟。2006年大范围的旱灾、蝗灾为近10年所罕见。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事实。草地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前,西南特大旱灾已经使得农作物的受灾面积超过一亿亩,仅云南一省就达到4800万亩。全国因旱造成的饮水困难的人数超过2200万人,其中80%集中在西南五省(区、市)。这次特大旱灾已经对西南地区的人民生活、农业生产、国民经  相似文献   

11.
建国后的前三十年,虽然发展速度很快,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解放初有了提高,但长期趋势却是波动和下降的。以资金利润率来论,“一五”期间是上升的,“二五”期间大下大上,“四五”期间只有“一五”期间的57%,而1976年至1978年三年平均仅为“一五”期间的65%。这里政治运动和片面追求高速度的“经济运动”相互影响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周各地     
《中国经济周刊》2010,(11):25-25
重庆:警界干部全部“就地免职”,广西:50年一遇旱灾176万多人“喊渴”,北京:一日诞生三地王  相似文献   

13.
一周各地     
《中国经济快讯》2010,(11):25-25
重庆:警界干部全部“就地免职”,广西:50年一遇旱灾176万多人“喊渴”,北京:一日诞生三地王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被正式命名“中国乳都”。2006年乳都两大龙头企业“伊利”和“蒙牛”奶类销售额达到326亿元。到2007年,仅呼和浩特市奶牛存栏78万头。  相似文献   

15.
一、干旱问题的重要性 甘肃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干旱是甘肃的主要气候特征,干旱灾害是甘肃的主要自然灾害,干旱问题是困扰甘肃农业发展、制约甘肃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公元1470年到1989年的520年间,甘肃各地旱灾频率存30—41%之间,其中重旱频率存7—10%之间,基本上符合“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的规律。520年间,发生过8次特大旱灾。平均63年出现一次。特大  相似文献   

16.
大雨的证明     
雨水,两个月前对受旱灾严重的西南来说是“甘霖”,但在两个月之后对南方十多个省市来说就是灾难。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区建设》2004,(3):34-34
黑龙江老区桦南县孟家岗镇是个六山半水三分田的半山区。2003年遭受特大旱灾,全镇17.6万亩耕地,平均保苗率仅为3成。然而,就是在这种只有三成年景的特大灾害情况下,农民人均收入仍达到2002年丰收年的水平——2400元。  相似文献   

18.
她,敢于突破,大胆创新,用家喻户晓的“大骨面”改写了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方便面没有营养”的历史,在中国方便面市场上刮起一股“橙色风”;她,一切从零开始,排除万难,大步迈进,仅用15年便交出了方便面总产量突破500亿份的漂亮答卷。  相似文献   

19.
甘肃自然条件恶劣,绝大多数地区干旱少雨,旱灾频繁,部分地区高寒阴湿,各种灾害始终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一项权威的资料分析得出结论:甘肃3年一小旱,10年一大旱,65年一特大旱。而近百年来旱灾频率增加10%,开始进入高频期。另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甘肃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的4.2%,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2.3%,而且分布极不平衡。甘肃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3。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老区盱眙县黄花塘镇,由于地处丘陵高岗地区,旱灾是主要灾害。解放后有25年受灾,其中3次特大旱灾;至今让人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