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华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2):77-80
国有资本市场退出过程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有政府、银行、国有资本产权潜在接受方、国有资本的经营管理者和国有企业的职工等。这些利益主体对国有资本市场退出既可能合作也可能非合作,不同的结果会导致国有资本能否顺利有效退出。所以,各利益主体会围绕各自在国有资本市场退出过程中的利益得失进行充分地博弈。在博弈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国有资本市场退出最优的效率条件,这些效率条件只有在以职工权益为核心所建立的一整套国有资本市场退出机制中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导致旅游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也逐渐显现,以便更好地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对政府、景区居民、旅游者这三类利益相关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寻求适合各方利益者利益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达到一种利益均衡、责权对称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张燕  龙祖坤 《科技和产业》2014,(2):41-44,116
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导致旅游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也逐渐显现,以便更好地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对政府、景区居民、旅游者这三类利益相关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寻求适合各方利益者利益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达到一种利益均衡、责权对称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李孟菲 《特区经济》2014,(6):208-209
业主、承包商、监理方被认为是传统建筑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政府投资项目因其社会公益性强、总体规模大等特性,政府与公众有必要作为新的利益相关方加入模型。本文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对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多重利益关系进行博弈分析,尤其将社会公众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一方加入讨论,使结果更加切合实际。通过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分析找出影响项目监管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备受关注。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应关注并维护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得企业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逐渐成为其寻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观意愿。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分析入手,通过分析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试图提出相应措施,改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不容乐观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房价的形成是政府、房地产商、银行、消费者(投资者)和专家自身行为同环境博弈的理性选择。房价又是利益相关者理性选择的共振结果的外在表现,利益相关者博弈使得共振强弱和路径趋向于非均衡,并加大房价波动的预期,从而决定了房价形成过程由发散到收敛的多次循环,发散的起因决定了收敛结果。该文根据前面的分析思路和各利益相关者同房地产市场博弈失衡问题。给出一些针对房价在上涨和下跌过程中如何减小波动幅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晖 《特区经济》2006,(12):193-194
本文首先简述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影响,接着以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为基础,分析利益相关者管理的途径。利益相关者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重要性,重视对员工和顾客责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员工和顾客的各种需要,并履行对股东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市场是老百姓关心的特殊市场,有众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该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点是否精准进行了探讨。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博弈分析,找出宏观调控失效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问题的长远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樱花 《中国经贸》2012,(10):232-233
现代企业理论下,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受到挑战,“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被作为财务目标提出来并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流转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关系,这些利益相关者来自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利益需求。文章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各自的利益焦点,将土地流转中涉及到的9个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战略、外围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Glob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n Expanding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Introduction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nd China’s economic size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nergy use and environmental outcomes in China, regionally and globally. Although?2006 The Author Journal compilation ?2006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most statistics related to China are impressive, those related to energy use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startling. China is currently the world’s third largest energy producer and …  相似文献   

12.
Using provincial data,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on agri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grain production center is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more fragile and water scarce areas, putting more pressure on the environment. Land conversion caused large losses i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in the 1990s, but large sca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grams have been implemented since 2000 to compensate for such losses.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grams are concentrated in regions with relatively low land productivity, whereas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usually takes place in areas with relatively high land productivity. Newly-cultivated land, especially that in areas marginally suit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likely to have much lower productivity levels than the original cultivated land. Because the stock of potentially cultivable land is almost exhausted, China's grain self-suffiency policy can only be maintained by preserving the available stock of arable land and increasing its productivity in a sustainable way.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mployed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esign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market-base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green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GTFEE) in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that investigated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T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ETS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GTFEE. A series of robustness tests revealed that the results were robust. Potential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ETS can improve GTFEE include the promo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positive effects varied in different citi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 the result was pronounced in eastern China and developed cities, but it was insignificant in central and western areas and developing cities. This study confirms the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f China's ETS in improving GTFEE, and this is relevant for other emerg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经历了从早期阶段的合作R&D,向发展阶段独资R&D的转变.文章以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为视角,构建了跨国公司在华R&D行为的进化博弈模型进行阐释.模型表明,早期阶段,基于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R&D合作决定了双方R&D合作稳定的框架.发展阶段.中国对外商投资环境的改善、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因素,导致跨国公司谈判能力的增强、关键技术控制的加强以及超额收益的追逐,进而引起跨国公司在华越来越倾向于设立独资R&D机构.最后,文章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用德尔菲法,通过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19种利益相关者和16种绩效数据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活动中利益相关者与绩效数据的现状和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和绩效数据之闻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呈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研究还发现在现阶段绩效评估中更多关注的是政府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更多使用的是政府内部绩效数据来判断政府绩效好坏。该研究对上述发现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 从2002年1月25日起,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经过多轮磋商,终于在2003年6月29日在香港达成<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安排>"),并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的见证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副部长安民代表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梁锦松司长,共同签署了<安排>文本以及有关磋商纪要.  相似文献   

18.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业领域,农业领域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反映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贸易与环境问题出现的背景和国内农业贸易自由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描述环保主义者与自由贸易论者的派别之争;第三部分说明农业贸易对环境影响的概念性研究框架;第四部分将农业贸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划分为提高、降低和不确定三大类,并依此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五部分为结论性评述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就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农业谈判的不同结果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管WTO农业谈判最终达成的是何种削减力度的方案,中国的受益程度都非常有限,因为中国在入世时承诺的关税水平已经非常低。基于这一事实,本文认为,中国应该在谈判中更大程度地争取对“新成员”的优惠,并积极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此外,文中根据模型模拟结果对多哈回合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简单评估,认为WTO农业谈判所取得的象征性成果多于实质进展,因此,在对WTO农业谈判抱有乐观看法的同时,仍需要注意谈判的复杂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条件下政府环境政策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文章采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政府的环境政策对企业追求环境绩效行为的作用机制,阐明如何通过适当的环境政策,引导企业协调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促进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