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问题在制度设计上存有漏洞,在当前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应坚持立法先行的大背景之下,从一个法律改革者的视角提出自己对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先购买权的分析看法,基于最新的司法实践境遇,分析相关问题。首先,优先购买权的部分行使问题涉及原股东与转让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法律并没有做出具体的倾向保护,更多给予股东之间的是意思自治;其次,优先购买权之"同等条件"的认定标准不甚明了,所牵扯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公司、转让股东、其他股东;最后,认清优先购买权的性质有助于解决侵犯优先购买权之法律效果的认定。笔者希望借以此文,引起更多的学者重视优先购买权的制度设计,完善《公司法》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2.
优先购买权制度对维护有限公司的人合性起到了巨大作用。在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时,为平衡其他股东与协议相对人之间的利益,应当认定转让股权的股东与第三人之间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是有效的。将优先购买权下对外转让股权的合同认定为有效合同的主张既将合同效力与权利变动结果相分离,维护了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又保护了其他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符合法律公平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法学理论界和审判实务界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存废长期持有争议,因此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性质、法律效力、行使条件、权利保护范围等产生不同的认识,导致同类案件在不同法院处理结果迥异.立法上的漏洞或"含混不清",形成法律适用上"各自为战"的局面,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案件成为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的难点和热点之一.本文试图就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限制性保护作出评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但对于何谓“同等条件”没有明确规定,对于优先购买权可否部分行使更是没有提及,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股东优先购买权部分行使的关键是对“同等条件”如何界定,所谓“同等条件”应是包括购买价格在内的一系列因素的总和,在认定同等条件时,主张优先购买权的股东除应满足同等价格外,还应满足同等的价外条件。  相似文献   

5.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优先购买权是一种形成权,认为其为请求权、物权、准物权、期待权或附条件的形成权均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揭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确定了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形成权性质,为研究该权利的效力、行使和救济奠定了基础,对促进股权交易、平衡股权转让法律关系中各方的利益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特征,股东对外转让股权受股东优先购买权的限制,我国新《公司法》第72条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外转让其股权有所规定,但存在争议。在区分股权转让合同与股权变动的基础上,股权转让合同原则上自合同成立之时起生效,股权转让合同不应因侵犯股东优先购买权而无效。股东优先购买权影响的应为股权变动行为的效力。  相似文献   

7.
优先购买权制度及其法律效力目前在我国尚无系统规定。法定优先购买权应具有物权效力。不动产约定优先购买权应依其是否公示来确定其效力,并建立不动产优先购买权的预告登记制度。动产的约定优先购买权应仅具有债权效力。无体财产权的约定优先购买权应以该无体财产权的取得是否需要登记为标准,参照不动产或动产的约定优先购买权的效力情形认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房产优先购买权的理论梳理,在比较法的视野下,结合我国的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及我国房产优先购买权冲突的现状,在合理规则和立法完善方面,可以考虑在同等条件下,共有人先于承租人行使优先购买权;善意取得之标的物应局限于动产;对优先购买权人主张取代第三人获得争议房产的,应相应作出实体处理;对执行过程中优先购买保护不力问题,应按通知程序告知评估价格和购买时限。  相似文献   

9.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公司法对股东转让股份的一种限制,其目的在于保障公司的“人合”属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这种限制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讲求便捷简易和稳定交易关系的需要,继续推行的社会成本很高。文章就股东优先购买权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从法经济学的交易成本角度、效益最大化角度等进行了剖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现今多有立法确立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其旨在简化共有关系,以促进物尽其用。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性质上属附条件形成权,适用于共有人向共有人之外的主体转让其份额的场合。本文详细地讨论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要素,包括出卖人之出卖物、出卖人之通知义务、同等条件、行使期限。之后,本文讨论了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股东查阅权是股东行使股东权的重要保障。完善股东查阅权制度对提高股东参与管理公司业务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满足投资人设立公司的需要、提升我国公司竞争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查阅权行使程序、查阅权目的与举证责任、立法上的空白对查阅权所提出的挑战三个方面论述了股东查阅请求权的法律适用,对增强我国股东查阅权制度的可操作性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资本多数决滥用带来的问题,我们引入了股东退股制度。本文先后就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的基本理论、理论依据进行了述评,对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规制、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以及公司司法解散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一些补充性建议,期望用于进一步检验,随着司法、学术界对此问题的逐渐重视和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制度必将更加完善,真正达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合同法>第230条以法律明文规定的形式保护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即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物权效力.然而法律并未对优先购买权所引发的法律后果做出明确的规定,条文的宏观化造成了在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而由此产生的出租人、承租人以及第三人的法律关系也成为久而未决的司法疑难.本文力求在优先购买权的制度下寻找解决出租人、承租人以及第三人法律关系的可由之路,为其提供可以参考的司法路径.  相似文献   

14.
优先购买权作为一重要的民事权利,出现于多种民事法律关系当中,也散见于我国多个民事法律法规中,对于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的调整与均衡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优先购买权的性质这个基本的问题仍然困绕着法学界.应该认识到,优先购买权具有优先性和附从性,是一种期待权和形成权.进而言之,优先购买权的性质应为"附延缓条件的形成权".  相似文献   

15.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包括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股东之间转让股权一般是自由的,但受公司章程的限制。股东向公司以外第三人转让股权关系到其他股东权利的保护,所以在实务中,应全面理解把握法律规定的同意条件和优先购买权两个实质性条件。  相似文献   

16.
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一项重要的法定权利,但当事人可约定排除。优先购买权是形成权,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在法定条件下形成。共有房屋、转租及拍卖时,承租人可行使优先购买权。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公司法>的修改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比较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仍然不够完善,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本文对<公司法>新确立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进行审视,结合对其他国家相应立法经验的考察比较,设想构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的两大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两个机制既有效保障股东行使监管之权以维护公司利益的权利,同时在司法实践中扼制、防止借派生诉讼捞取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的恶诉、滥诉事件发生,使股东派生诉讼在我国的公司治理实践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先讲个案例,上海A投资发展有限公司(“A公司”),王某等均系上海B建材有限公司(“B公司”)的股东,2030年4月B公司股东作会出决议,同意王某将其83%的股权转让给上海C通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C公司”),A公司等其他股东均放弃优先购买权,  相似文献   

19.
我国1993年《公司法》虽规定了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条款,但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最终使中小股东利益受损,诱发社会不安定因素.我国新《公司法》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制度进行了精心设计,有望使中小股东得以通过行使知情权、召集权、提议权、临时提案权、累积投票权、退股权、请求撤销权、解散公司诉讼权等方式与大股东一道分享股东投资和公司发展的成果.但是,其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修订后的公司法虽然赋予了股东账簿查阅权,但规定还是有些粗陋,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立法,结合我国实际,对股东账簿查阅权主体、客体范围、查阅权行使的程序条件、查阅权的限制及司法救济等问题予以明确,使股东的此项权利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