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兴安盟在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中,紧紧围绕“实现充分就业”这一创建主题,牢牢抓住服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这一创建重点,全力突破开发就业岗位这一创建难点,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自2006年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已累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90个(其中充分就业模范社区12个,不含2009年),占全盟社区总数的61%;2009年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2个,占未创建社区的38%。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宿迁市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全市79个城镇社区中已有45个社区达到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创建率达57%。紧密结合社区就业需求,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近年来,宿迁市大力开展"四送一满意"活动,即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满足求职人员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名城、成语典故之都邯郸市,近年来从人口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的市情出发,通过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就业平台、拓宽社区就业渠道、打造充分就业社区,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市共有42个社区被省就业服务局评定为“河北省充分就业社区”,59个社区达到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河北省两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现场经验交流会均在邯郸召开。复兴区“铁路大院”社区被人社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一百个国家“充分就业示范社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丁杰 《中国就业》2008,(4):46-48
去年,劳动保障部在沈阳召开全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座谈会,全面部署“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并具体提出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等要求。所谓“充分就业社区”,根据座谈会上张小建副部长讲话精神,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充分和素质的提高;二是就业渠道畅通,市场化就业和创业环境宽松;三是适当的、社会可承受的失业率,失业人员有基本保障,并处于积极准备就业状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功能,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广开就业门路,推动社区就业工作,进而为构建和谐社区、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做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是关系到京华社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河南省新乡市京华社区党委在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星级社区"活动中,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外地建设经验,坚持统筹就业的理念,从构建就业平台、完善就业机制入手,抓细抓实充分就业工作,为全社区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打牢基础。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经济促进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市现辖23个县(市、区),有270个街道办事处和乡镇,518个城镇社区,4086个农村社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是全市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乎全局,影响深远。近年来,石家庄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契机,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创新工作举措,提升服务水平,全面促进社区就业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目前,石家庄市充分就业社区  相似文献   

7.
葛炎 《中国就业》2007,(1):48-49
湖州市于2006年3月在市区114个社区中选择了39个社区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试点单位,截止2006年9月底,39个试点社区已开发岗位2500多个,使2460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68人,达到了消除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失业人员家庭“零就业”目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各项年度考核目标,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就业》2007,(7):15-16
2006年初,根据劳动保障部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纳入了就业再就业工作总体规划,并决定分为消除零就业家庭、创建比较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三个阶段实施,将确保全市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作为创建活动第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陵街道新开路社区充分挖掘就业潜力、克服就业困难、拓宽就业通道、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契机,以解决社区“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为重点,探索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手段,增强社区就业服务功能,最终实现社区劳动者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保障》2008,(6):27-28
近年来,南京市大力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区县、充分就业保障街道和社区活动,努力促进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目前,已认定充分就业区6个,充分就业保障街道81个,充分就业保障社区805个,分别占总数的46%、70%和96%。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镇江市提出就业工作“潜力在社区、重点在社区、希望在神区”的口号,把社区就业作为推进就业的重中之重,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加大社区就业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行工作实绩与奖励资金挂钩,充分调动了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了社区就业工作全面开展。2001—2005年,总共投入929.3万元用于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尤其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宁夏银川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消除“零就业家庭”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重点的“社区就业工程”,并在兴庆区、贺兰县、永宁县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3.
青铜峡市现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2个农林场,总人口为27.6万人,城镇人口8万人,有城镇社区15个。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开展以来,该市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挖掘社区失业人员就业新路子,提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搭建诚信服务之桥”的工作思路,全力构建社区充分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东营市河口区突出抓好就业援助、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基层平台建设"三个重点",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杨雄  丁杰 《中国就业》2007,(4):53-54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从坚持把社区就业作为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的主攻方向,着力强化平台建设,不断放宽优惠政策,大力加强就业援助,2001年以来先后开展“促进就业先进社区”、“再就业样板社区”等创建活动。2005年起开展创建“充分就业补区”活动。近日,经江苏省劳动保障厅的考核评估,该市已有99个礼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占全市社区总数的60.7%,所有“充分就业社区”实现了“六到位”。  相似文献   

16.
自2006年以来,湖北省结合本省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3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为重心,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作为落实扶持政策的推手,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创造亮点,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07年底,有314个社区达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累计帮扶4.08万户“零就业”家庭、  相似文献   

17.
江维 《中国就业》2011,(7):63-63
近年来,作为丽水市唯一的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云和县把建立健全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开展和推动充分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抓实抓好。截至目前,全县14个乡镇成立了乡镇劳动保障中心。6个社区、170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动保障站,至此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的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实现了全覆盖。并成功创建省充分就业示范社区1个、省市充分就业社区3个、县充分就业社区3个,139个行政村成功创建为省级充分就业村。该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切实推进村(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全覆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就业》2013,(3):28-29
实现充分就业是"民心之盼,政之所系"。2011年苏州市充分就业社区、村达标率分别达98%和96%以上。镇江市失业人员就业率达96.75%",零就业家庭"连续86个月动态清零。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苏州市、镇江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注重服务质量,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鹤鸣社区结合全市开展“就业服务年”“优秀社区竞赛活动”“充分就业社区三级联创活动”的要求,细化基础工作,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协调,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创建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为盘锦市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发挥了典型引领作用,唱响了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新乐章。  相似文献   

20.
沙坪坝区地处重庆市区西部,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全区幅员面积396平方公里,辖24个街镇(园区)、117个社区、8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87万.实际居住人口116万。该区按照“就业工作到社区、就业服务在社区、社会保障进社区”的工作思路,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紧紧围绕社区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扎实推进社区平台建设,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建立健全就业帮扶机制,努力将自身打造成全国解决就业最好的城区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