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实业是经济的基础,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增加社会财富。实业是经济的基础,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增加社会财富。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就缺少了基石。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一来,各国政府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率先救银行,殊不知,就算政府给钱再多,只要银行仍然担心危机蔓延而惜贷,货币就只能在银行系统之间循环,无法真正刺激实体经济,而后者才是真正要救助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丁璐燕  晏耀斌 《浙商》2012,(21):46-49
如果按照资产负债率来看,绝大多数互保链上的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均不会破产。“真正破产的企业就是那种吸收民间高利贷的,互保只是咳嗽,高利贷才是肺病。”  相似文献   

4.
李稻葵 《新财富》2008,(3):32-32,35
今天的美国财长和美联储主席组成了经济政策的“梦之队”,他们应对次贷危机的政策非常合理,因此,美国实体经济不会因此进人持续的衰退。反而某些新兴市场会因为资金倒流成为次贷危机的最大受害者。次贷危机为中国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人主华尔街主流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控制力,从而扫清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崛起的未来障碍,同时采取合理政策,实现中美经济的软脱钩。  相似文献   

5.
《财经界(学术)》2013,(8):22-23
中国金融机构正肩负"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历史重任,唯有以更大的勇气推进改革,才能使中国金融业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6.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产生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当前,实体经济的地位发生了一些变化,它由之前的主体地位变为了现在的辅助地位,而金融经济则由辅助地位上升到了主体地位。本文就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就如何提振实体经济,防止实体经济日益空心化,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喊了几年的转型,今年的中国零售业才真正开始动起手来。回首2013年,我们认为可以给中国零售业的转型打上一个及格分,无论是对于实体零售,还是电商企业。
  2013年的实体零售可圈可点。我们不能否认,实体零售企业依然牢牢把控制着中国零售业的主体地位;更为可喜的是,面对新的商业环境,实体零售企业的转型之路正在变得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9.
高明 《商场现代化》2016,(30):36-37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重要的经济课题之一,而物流业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需要我们关注。这就要求物流业要在整体资源配置效率、技术的采用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寻找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寻求供给侧的改革和突破,实现与实体经济更好的结合。一方面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化实体经济的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对于推助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文就结合现代化物流业的发展,谈谈物流业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以及物流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俞中 《消费导刊》2011,(5):141-141,126
虽然古代中国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但并未出现称霸态势。那末,今天中国崛起,更不会称霸世界,正是基于中国无神论的文化传统和系统。在无神论制衡下各种合法宗教都能和谐共存共处,这样,“和谐世界”、“和谐亚洲”就有了一个可以参考、参照的模式:“和谐社会”,就有了真实的现实基础。也就有了可操作性的准则。马克思的经过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最终实现,在前苏联等国回补资本主义后,只能等不经过资本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以后,且在世界经济中占首位并取得最终的话语权后,才能真正由预言变为事实。  相似文献   

11.
许小年 《商界》2009,(7):91-91
复苏何时到来,取决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调整速度。 金融市场的稳定并不意味着危机结束,而仅仅是从金融领域转向实体经济。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基本过去,世界将面对常规但相当严重的经济衰退。目前对复苏构成最大威胁的,是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如果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不能走出萧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外需就无法恢复。  相似文献   

12.
王文正  雷全林 《浙商》2012,(7):57-58
“企业家不愿投资实体经济,原因之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行政法规。上一个实体项目,要敲几十个公章,面对几千条‘严禁’,几百条‘处罚’。如果严格执法,实体企业家全要在监狱里过年。不能全抓,就出现了选择性执法。前些年才取消的投机倒把罚款条例,能把一半的民间资本罚为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3.
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实体经济”首次跃升为焦点话题。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实体经济长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发展方式粗放,低水平的匝复建设,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等。当前确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中国要从一个制造业的大国转向强国,企业问的兼并重组,足一个必然趋势。中国的实体经济要实现从追随者、竞争者到引领并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转而依靠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不可能出现大起大落,当前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增长阶段的局部调整。我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在10年左右,可能增速有增有减,但只要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就不会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作为汽车制造业的实体经济已然受到强烈冲击,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信心也一落千丈。在这种局面下,中国汽车工业该何去何从,就成为业界人士最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金融机构正肩负"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历史重任,唯有以更大的勇气推进改革,才能使中国金融业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上个月爆发的"钱荒"可以说是现有中国金融体制在应对经济新局面中一次测验的真实分数.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诸多新形懿一是受希腊就欧盟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方案全民公决一波三折,欧债危机再次陷入恐慌。二是lO月经济领先指数PM大幅回落,实体经济下滑的风险加大。三是当前通胀压力逐步减轻、多数城市房价停止上涨、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正在不断显现。四是三季度社会融资莹量季环比下降43%,各项融资渠道全面收窄,显示实体经济面临的信贷环境已经过紧。  相似文献   

18.
刘吉 《三联竞争力》2009,84(3):15-15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当前也遇到了严峻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全来自美国原发的金融海啸。因为我国的金融改革滞后,与国际还没真正接轨,不接轨就难以传导进来。中国真正受西方衰退影响的就是贸易,因为中国是出口大国,对出口的信赖度很高。  相似文献   

19.
《商》2013,(6Z):6-6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18日出席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时表示,中小企业私募债需要真正扎根于地方经济,进而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券商等中介机构应结合地方经济特色,优化产品设计以对接匹配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一来,各国政府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率先救银行,殊不知,就算政府给钱再多,只要银行仍然担心危机蔓延而惜贷,货币就只能在银行系统之间循环,无法真正刺激实体经济,而后者才是真正要救助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