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世界各地炼油能力总体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8.3亿吨/年,比上年增长约2600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阿联酋和印度.原油加工量再创历史新高,尤其是欧美炼厂原油加工量大幅增长;炼厂开工率继续回升,西欧地区大幅提升;原油价格下跌使世界主要炼油中心炼油毛利总体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北美地区炼油商继续扩大页岩油加工能力,欧洲炼油利润好转给持续调整多年的炼油业带来喘息之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炼油业稳步发展.预计2016年世界净增炼油能力约4100万吨/年,总能力达48.7亿吨/年.在低油价刺激下,世界炼厂加工量不断增加,石油市场上的原油过剩将转变成油品过剩,最终导致炼厂开工率下降.未来几年,世界汽柴油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汽油毛利将远好于柴油.各国油品标准中的主要指标趋向一致,质量升级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世界上炼油能力最大的国家,约占全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20%。截至2012年,美国运营中的炼厂共有134座,总计加工能力8.37亿吨/年。虽然近年来美国炼厂数量下降,但总炼油能力并未下降,其中前10家公司的加工能力占总能力的70%。美国炼油行业注重炼化一体化发展,超过半数的炼厂具有化工品生产能力。近年来,在美国炼厂的原油供应中,本土轻质原油取代了部分进口原油;在美洲主要原油供应国中,加拿大对美原油出口量逐年上升。2011年,美国成品油净出口量达到877万吨,自1949年以来首次由石油产品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成品油生产比例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汽油比例下降,柴油比例上升。得益于大量的国内自产原油、丰富的加拿大进口原油以及廉价的天然气供应,美国炼油行业在未来几年内将延续此前的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保持优势并拓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的炼油和乙烯产业规划。到2010年我国炼油工业将新增原油加工能力9000多万吨/年,同时淘汰低效炼油能力2000万吨/年;形成20多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加工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65%。2010年我国炼油加工能力将达到4.0亿吨/年左右;到2010年,通过改造或扩建现有企业,增加乙烯生产能力438万吨/年,  相似文献   

4.
高健 《中国石化》2014,(7):90-91
<正>近期,受柴油炼制利润大幅下跌拖累,亚洲石油炼制利润已经进一步回落。国际油价的上涨给亚洲炼厂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从长远来看,随着亚太地区大量新增炼油能力以及剩余产能的涌现,未来成品油市场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亚太地区炼油利润将持续承压。首先,亚太炼油能力持续增强,将加剧供需失衡局面。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炼油能力净增1010万吨/年,总能力达到45.88亿吨/年。但从各地区来  相似文献   

5.
朱煜 《中国石化》2002,(9):18-19
当前,全球炼油行业面对的挑战主要可归纳为两点:一是毛利空间变小,二是环保压力很大。致使许多炼厂出现亏损,甚至破产,因此普遍重视资源的优化。亚太地区炼油毛利一直低于欧美,但2000年以后,差距增大。由于近几年亚洲炼油能力增加较多,2001年亚太地区炼厂平均开工率只有80.9%,而同期北美炼油厂为85.4%,西欧炼厂平均为83.3%。再加上亚洲从中东进口的原油价格高于欧美,因此亚太炼厂的毛利远低于欧美炼厂,2001年三季度以后已低于2美元/桶。国内炼油行业随着原油和成品油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联动,毛利…  相似文献   

6.
2011年,中国炼油企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实现稳步增加.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48亿吨,同比增加约4.9%;汽、煤、柴油产量达到2.67亿吨,同比增长5.6%.为适应市场需要,炼厂调整产品结构,航煤等产品增幅较大,车用柴油质量开始全面向国Ⅲ标准升级;主要炼油技术指标明显提升;由于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炼油企业亏损加剧;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炼厂挖潜技术改造、环保和储运设施等项目.展望2012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65亿吨,增幅为4%左右;2013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85亿吨.  相似文献   

7.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5,23(2):47-53,110,111
2014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46.28亿吨/年,同比增加612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炼厂加工总量创历史新高;炼厂开工率略有回升,总体仍在低位徘徊;炼油毛利总体水平下降。北美地区抓住页岩油产量增长机遇,重启扩能,炼油业迎来新的发展;欧洲炼油业处境依旧艰难,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亚太地区能力总体过剩,炼油业正在加紧调整;中东继续扩大炼油能力,提高生产清洁油品能力;俄罗斯投巨资改造炼厂,生产清洁燃料,增加向欧洲的超低硫柴油出口;非洲石油炼制业发展缓慢,大部分国家炼油投资停滞不前;燃料标准更加严格,世界各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未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速将放缓,2015年世界新增炼油能力787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中东、中国和拉美;全球炼油业的开工率将降至约80%。  相似文献   

8.
石宝明  张镍  徐庆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3):72-76,110
越南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成品油进口国之一,也是中国汽柴油出口的主要流向国之一。自2011年开始,越南石油需求量已经超过其产量。2010年2月年加工能力为650万吨的越南1号炼厂开始正常运转,结束了越南成品油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越南国内现在已有和计划建设的炼油厂共有6座,随着越南多家炼油厂的相继投产,越南国内炼油能力将逐渐提高。未来,越南成品油进口数量将减少,并可能有成品油出口;原油出口减少并开始进口原油。越南炼油厂的增建和扩能对本国乃至周边油品市场的影响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2016年,中国炼油能力达到7.5亿吨/年,过剩现象日趋严重;地炼的崛起使中国石油市场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市场竞争加剧;成品油产量继续增长,出口成为调剂过剩产量的重要途径;替代能源占比继续上升,估计替代成品由3043万吨.2017年,中国炼油能力重回增长轨道,总能力将达到7.9亿吨/年,2020年达到8.7亿吨/年,建议国家适当收紧炼油项目审批权,合理规划炼厂布局.炼厂要加快炼油结构升级,推进智能化炼厂建设,从长远看,将逐步由燃料型转向化工型.  相似文献   

10.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5):19-26,112
201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4亿吨/年,同比增长6.8%,总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全年炼油装置基本保持在高负荷运行,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量为4.23亿吨,累计成品油(汽、煤、柴油)产量为2.5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0.8%。"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业实现了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的双增长,炼油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油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替代燃料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是我国炼油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由大走强的关键时期。炼油总规模将继续扩张,炼油能力将突破6亿吨/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持续上升,炼油装置结构和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千万吨级炼厂将增至30座左右,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外资权益能力进一步上升,炼油工业的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深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将在科学、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原油生产增势平稳,而需求增势强劲,预计在排除出口的前提下,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中国原油缺口将分别达到1.5亿吨,1.8亿吨和2亿吨,到2020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更是将达到80%。与此同时,中国的石油炼制业也存在平均规模小,装置能力低等弊端,中石油,中石化已加快了向大型化转变的步伐,到2010年,中国炼油能力将超过4亿吨/年,炼厂规模将达到世界平均规模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徐海丰  陈华国  石卫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5):48-56,112,113
2010年,全球炼油能力比2009年增加约5030万吨,增速放缓。亚太地区占世界炼油总能力的比例从2009年的27%增至2010年的28.2%,欧美等发达地区炼油业在复苏中继续调整,西欧地区炼油能力继续下降。全球炼厂总数达到662座,炼厂平均规模从2008年的653万吨扩大到2010年的666万吨。随着国际油价逐步回升,2010年对石油下游产业的投资开始复苏,一些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暂时搁置推迟的项目重新启动,新兴经济体和产油国提出了更多的新建炼厂计划,中东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新建炼厂,非洲寻求外资扩大炼油能力。跨国石油公司继续调整和缩减炼油业务,新兴市场国家石油公司积极拓展海外炼油资产。  相似文献   

13.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102-110,214
2012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5.78亿吨,同比增加4965万吨,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炼厂原油加工量波动回升,开工率小幅回升;炼油毛利总体水平好于上年。未来全球炼油行业持续调整,区域发展差异明显。欧洲炼油业动荡加剧,最大独立炼油商破产,炼厂依旧面临生存压力。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增加及价格优势使部分地区炼厂生产势头强劲,而加工成本高的地区炼厂处境依旧艰难。中东国家继续扩大炼油能力,加大与外资合作力度,竞争超低硫柴油市场。在全球炼油市场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下,部分炼厂调整生产模式,注重油品之外的产品生产,同时拓展炼油资源,以适应市场变化。各国清洁燃料升级步伐加快,世界船用燃料油实施更加严格的标准,炼厂环保压力加大。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世界各地众多新建炼厂继续延期建成,但加工重油类炼厂项目增多。  相似文献   

14.
2013年,我国地方炼厂炼油能力稳步扩张,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8亿吨/年,配套水平也取得显著进步,特别是加氢能力扩张较快。由于获得原油进口权和主营炼厂增供,原料结构大幅改善,产品质量有所提升。2014年,地方炼厂仍将有千万吨左右的扩能,配套装置的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对地方炼厂逐步放开原油进口权,地方炼厂拥有的原油进口配额和成品油产量也将继续增加。在国家弥补税收漏洞、提高技术门槛、放松原料瓶颈等宽严相济政策的引导下,地方炼厂将迎来一次行业洗牌。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市场需求低迷,油品消费结构进一步分化调整、国家调整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为炼油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中国炼油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营运水平,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79亿吨,同比增加约3.3%;汽、煤、柴油产量达到2.96亿吨,同比增长5.1%。为适应市场需要,炼厂调整产品结构,汽油、航煤等产品增幅较大,柴油增幅大幅下降,生产柴汽比降至1.76;主要炼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升;资本性投资结构调整压缩,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技术改造、环保设施完善等项目。展望未来两年,预计2014年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95亿吨,增幅为3.4%左右;随着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预计2015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5.2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16.
2005-2015年,中国炼油企业加大成品油出口,出口规模年均增长10.3%,2015年出口量达到2544万吨.出口品种结构、目标市场等均发生重大变化,出口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化解炼油产能过剩、应对国内市场低迷的重要手段.未来中国成品油出口将呈现常态化、主体多元化、市场细分化、品质差异化的趋势.建议:中国炼油企业要优先巩固东南亚传统市场,大力拓展亚太地区新市场,积极开辟区外市场,同时加强生产出口油品的炼厂的规划和储运设施建设;国家要研究出台相关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主流贸易公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将略好于2012年,但回升幅度非常有限,预计GDP同比增长8.0%。三大类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2.65亿吨,同比增速为5.6%,其中汽油需求同比增速回落至5.8%,柴油需求增速回升至5.1%,煤油需求增长8.4%。2013年替代燃料量将达到1120万吨,同比增长13%,但占成品油需求量的比例仍将在5%以内,对成品油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2013年国内主营炼厂一次加工能力将出现近5年来的最大增量,按发改委统计口径(含主营炼厂和部分地炼)的炼油能力将突破5亿吨/年,国内成品油产量预计达到2.68亿吨,高于需求量约300万吨,市场供需保持宽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世界炼油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世界炼油能力平缓增长,比2007年增长0.3%,达到42.8亿吨/年;炼厂规模继续扩大,平均规模提高到653万吨;炼厂深度加工能力增长迅速,加氢处理能力占炼油总能力的份额从1997年的35%增至2008年的51.9%;炼油装置适应能力逐步增强,利用率明显下降。同时,经济减速导致油品需求出现自198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且供需依然不平衡。炼油毛利在持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后转而下行,炼油工业持续数年的景气高峰期结束。政府对可替代燃料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威胁到全球炼油项目的投资前景,预计2015年全球油品生产能力可能将低于需求。各国对清洁燃料的标准要求日趋严格,导致炼油行业整体灵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加快开发和增产国内原油、开拓和利用海外油气资源、发展炼油石化的规模化经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减员增效提高效率是实施中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在。力争国内原油产量稳中有升据BP2002年6月全球能源统计评论,中国为石油探明储量第11位国家,2001年探明储量33亿吨,占世界2.3%。中国是继日本之后亚太地区第2位最大的石油产品需求国。2001年石油消费量已达2.139亿吨。2001年中国原油净进口5370万吨(其中,伊朗为1085万吨,沙特阿拉伯为878万吨),成品油净进口2010万吨。1…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机遇与大挑战并存。截至2010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到5.04亿吨/年,占全球产能的11.5%。中国炼油能力将继续增长,但总体仍处于国家宏观调控范围内,所谓炼油能力过剩都是结构性的。预计2011年中国炼油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至5.3亿吨/年以上,同比增长5.26%;汽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总量将超过7500万吨;柴油需求为1.68亿吨,增速回落至7.5%;煤油需求将达到近1900万吨,同比增长8%以上。替代能源对未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影响较大,尤其在交通用燃料方面,多元化的趋势明显。预计2020年中国各类替代燃料有望替代2800万吨成品油消费量,约占全国成品油消费量的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