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玲 《会计之友》2008,(12):97-98
后股权分置时代政府债券发展主导思想的改变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将会促进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快速发展.本文从上市公司融资的角度出发,在时目前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后股权分置时代如何加快债券融资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扭曲,存在恶意圈钱现象。制度变迁后,相对合理的融资制度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降低,重树债务融资理念,合理安排融资期限和融资规模,发行债券、定向增发股票将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扭曲,存在恶意圈钱现象.制度变迁后,相对合理的融资制度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降低,重树债务融资理念,合理安排融资期限和融资规模,发行债券、定向增发股票将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资本市场后股权分置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动机、效率和市场反应.总结出过度融资的判定标准,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资本市场后股权分置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动机、效率和市场反应,总结出过度融资的判定标准,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股权分置视角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主要根源是股权分置结构的存在。在股权分置结构下,国有股“一股独大”和非流通性,造成“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股东利益关系;股权融资的软约束性及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的成本错位;证券市场扭曲的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内部人控制等因素促使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发生。为解决上述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应优化股权结构,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规范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7.
基于股权分置视角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主要根源是股权分置结构的存在。在股权分置结构下,国有股"一股独大"和非流通性,造成"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股东利益关系;股权融资的软约束性及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的成本错位;证券市场扭曲的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内部人控制等因素促使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发生。为解决上述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应优化股权结构,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规范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8.
李红  戴鸿 《企业经济》2006,(1):121-122
短期融资券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又一个重要渠道,本文拟在简要介绍短期融资券的基础上,分析得出股权分置改革、宏观调控和节约成本等是上市公司偏好短期债券融资的主要原因,同时,发行短期融资券也将面临财务和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9.
2005年股改之前,股权分置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在股权分置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普遍呈现出啄序悖论现象,即先外源融资,再内源融资,而在外源融资中,首先选择股权融资,其次才是债权融资。我们不妨以一个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以及股利政策的实际案例,说明其在股权分置背景下为什么偏好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要求上市公司国有股上市流通,国有上市公司在确保国有资本控制权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可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这种新型融资工具再融资,尤其是行权二次权益融资,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可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行权为切入点,分析影响其行权因素,进而提出在保证国有资产控制权的前提下选择可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行权的权益融资建议,以提高融资效率。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要求上市公司国有股上市流通,国有上市公司在确保国有资本控制权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可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这种新型融资工具再融资,尤其是行权二次权益融资,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可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行权为切入点,分析影响其行权因素,进而提出在保证国有资产控制权的前提下选择可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行权的权益融资建议,以提高融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股权分置阻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趋同性,最后提出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下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分析了股权分置阻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趋同性,最后提出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马瑞  程萍 《会计之友》2008,(1):81-83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已六年有余.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将面临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实施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制度是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有效发展的制度设计,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即股权全流通时代,消除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的障碍,资本市场的发展迎来全新的时代。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将大幅增加,本文着重研究公司并购与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上市公司参与人行为动机角度出发,分析股权分置与上市公司缺乏竞争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竞争力的传导机制,并提出了使上市公司内在动力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股权融资饥渴症",股权分置改革后消除了"二元结构"真正实现同股同权,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强化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那么,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公司基本面的资金需求,还是利用有利的市场时机进行股权再融资。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总体状况1.长期资金来源中,股权融资偏好强在我国上市公司现有的资本结构中筹资顺序一般是:股票—债券一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债券融资比例较低,存在着严重的重股轻债现象,而且股权融资比例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继续上升。这是因为我国企业普遍热衷  相似文献   

19.
左晓蕾 《英才》2006,(3):26-26
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已近半数。“股权分置”通过对价虽然进行了“部分股权分散”的股权结构的调整,大股东的控股比例相对减少。但是推动真正能够约束上市公司行为的现代上市公司的冶理结构的制度性建设是“后股权分置时代”,严格说来应该是与股权分置改革同时进行的更艰巨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和存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时股权融资活动对控股股东股权价值的影响,指出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以及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造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