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监管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兰 《大陆桥视野》2011,(20):68-68,71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2004年~2010年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国有银行整体的风险和资本监管的变动趋势,同时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发现对于不同银行,盈利水平,上期资本充足率及上期不良贷款率对资本和风险的变动的影响是不相同的,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银行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银行业吸存能力角度研究发现 ,银行资本金层面上的国家声誉担保作用存在差异 ,再联系基于国有银行改革前提下带有前瞻性的竞争分析 ,认为国有银行改革不能暂避资本结构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及补充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冬年 《经济论坛》2006,(13):110-112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及资本金缺口自1998年以来,我国采取了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等一系列措施来充实和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具体如下:1998年发行2700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来充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从1997年的3.71%提高到7.01%;1999年成立了4家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4万亿不良资产,但当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却降到6.89%。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国家对其承担无限责任的产权制度,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中必然包含国家信用的非账面无形资本,缺…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1998-2012年我国113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银行流动性创造与资本充足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大型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会使流动性创造水平降低,这验证了"金融脆弱-挤压假说"。(2)流动性创造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在三类银行中均显著为负,即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越大,其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越高,但银行并没有相应地提高资本充足率。文章的结论为我国银行业监管当局制定合理的资本与流动性监管政策以及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加强资本与流动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其特殊性,国家绝对控股导致干部行政化机制与负有执政党执政地位稳定的制度功能并承担相应的成本;作为出资人与所有者的国家并不直接对国有银行注入资本,但在很大程度上国家信用发挥支撑作用;建立了干部行政化机制,即中央金融工委领导国有银行高层人事的权力机制。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罗建 《财经科学》2002,(6):42-45
章运用资本市场中流行的风险-收益对应理念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并购中应注意和借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商业银行并购中的风险-收益理念,提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并购中应树立风险-收益对应理念,以利于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并购的市场化,降低国有商业银行并购风险。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巴塞尔协议的实行和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有效性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从国内外理论研究的现状中可以看出目前对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评价莫衷一是,鉴于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业的重要地位,所以本文应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银行业已开始把风险管理能力作为衡量一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标准。银行管理的重点也由以前的资产负债转向风险计量与风险优化。某国有银行是国内最早引入经济资本概念的国内商业银行,通过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优化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充分发挥经济资本在确定风险边界、实现风险管理战略和提升价值创造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总体经济资本限额及计划配置的要求下,积极主动地选择和安排风险,优先发展低资本消耗、高经济增加值的业务,提升资本使用效益。分析某国有商业银行现有风险管理体制,提出优化风险管理策略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宋之杰  张晗 《技术经济》2005,24(8):55-57
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是资本充足率,而资本充足率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瓶颈,解决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问题是我国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文章在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充实银行资本金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理论和实证研究了资本结构对农村信用社风险行为及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对农村信用社风险行为和经营绩效的影响取决于股权集中度与资本充足率的协同性效应。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资本充足率提升可有效抑制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行为,而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升,股金的风险溢价明显为正值的地区,资本充足率对风险的抑制作用需以优化股权结构为前提。为此,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与监管应在注重资本充足程度的基础上,逐步过度到注重对股权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庄海波 《当代财经》2003,(11):54-56
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在无存款保险制度状态下存在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特定无效性。因此,弥补存款保险制度的内在缺陷是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经济学使命;同时,这一使命对国有银行资本结构市场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结构改造还是产权改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对开放,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走到今天也需要的积极介入。介入的模式之一是通过创建新的民营银行的方式对现有银行体系的结构进行改革。但是银行业具有风险特殊性,同时民营资本的进入还可能进一步导致政治风险和国有银行体系风险的总爆发;银行业的行业结构较一般行业更为集中,也使得民营银行主体的增加未必能带来效率的提高。民营资本进入的另一模式是参与以国有独资银行为主体的现有银行体系的产权改造,这是提高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解决坏帐问题、推进改革深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资本市场中流行的风险--收益对应理念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并购中应注意和借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商业银行并购中的风险--收益理念,提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并购中应树立风险--收益对应理念,以利于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并购的市场化,降低国有商业银行并购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已有大量文献研究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效率,但缺乏两者的综合研究。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在风险因素影响下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从而得出结论:不良贷款率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显著负相关,贷存比和资本充足率则是正相关,而流动性比例影响不显著;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值不高,国有银行的总体效率值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且商业银行总体效率值没有显现出明显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后,资本约束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并且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升途径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提升途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途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综合风险的重要指标,但该指标对银行的意义一直存在争议,而利率风险是银行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却少有文章从利率风险角度考察资本充足率变动对银行的影响.本文采用时变系数非参数方法针对中国上市银行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当利率上升会增加银行收益时,提高资本充足率将增大银行的利率风险.通过分析资本充足率的各种提高途径,我们认为银行大量发行次债以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方式,可能产生新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业正逐步融入国际大金融市场中。国有商业银行做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其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都凸显出来,影响银行体制的健康运行,因此需要各部门加紧增强资本实力、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降低不良资产、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增强国有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监管成本与监管收益分析法,从资本充足率监管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资本收益两方面入手,实证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有效性。目的是验证《新巴塞尔协议》的指导意义;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本充足率的效率区间。文章最后就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问题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的《资本充足率框架》正式件于2000年底前定稿,中国银行业应及早动手制定新的对策:一、尊重最低资本要求,提高资本充足率;二、在关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同时,重视其他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三、提高中央银行监管水平;四、加强市场约束。  相似文献   

20.
"国家信誉"应从国有银行淡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银行经营是否良好、运行是否稳健主要取决于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即银行的信誉.提高和保持银行信誉的手段包括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保持银行稳定的收入流,政府对银行的支持和担保程度等.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未达到国际标准,信贷资产质量低,盈利逐年减少,国家的信誉担保成了国有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性要素.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业的开放将使国家信誉担保的作用不断减弱,国家信誉担保的退出面临着系列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