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社会的一项基本道德诉求,诚信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基石.目前,我国社会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社会诚信司法维护的缺位.社会诚信的司法维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及提高社会管理法治水平为追求目标;以司法公信、褒诚奖信以及两个效果统一为基本原则;以注重法律与道德的互动、强化欺诈失信行为的惩戒、建立非判决诚信维护机制以及形成亲诚信的司法判断基准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传统法治理论认为,司法相对于行政,行政是能动的,司法是被动的.而现代法治理论认为,司法不仅是被动的,同时也是能动的.司法虽然不能主动介入社会和干预社会,但司法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动性影响社会,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我国法律实务界的领导特别提倡能动司法,应该说现阶段强调和重视司法能动性的一面是有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3.
司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所指的是广义的司法,即包括公检法、司法行政部门及其所管理的部门。司法部门的工作主要是解决争议、维护法律,确保法律正确执行。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依法治国、构建法治社会的今天,司法部门被赋予了神圣的职责。司法部门规范的收费行为不仅有利于服务群众,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更能体现司法的严肃性,彰显社会的公平正义,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法律漏洞。法律漏洞是已有的法律不完满或者是应当有法律规定的领域出现了法律的缺位。区分法律漏洞的种类,运用和完善法律漏洞填补技术,以达到立法意旨与司法实务的统一,对法官司法能力提出了挑战,也是法官司法经验总结的集中体现,是为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历来是法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过往的人类历史中,法律与道德之争不仅涉及法学、社会伦理等方面,也是一个分支庞杂的哲学问题。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法制进程不断完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有了更多的直接对立与关联,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对立与统一。为此,通过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阐述,探讨使二者更好的切合,以为现在社会生活服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商》2015,(21)
对法律职业者来说,无论是法官、检察官、律师或是其他法律工作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很好地实施法律。而法律的实施必须发生在现实社会之中,必须将法律这种人为制定的社会规范与它所要调整的社会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社会分析这一将法律很好地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司法裁判的影响,以刑事裁判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社会分析方法是如何对法官进行刑事判决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商》2015,(8)
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司法改革备受重视。正当法律程序建设在控制公共权力的行使和保障公民人权方面的重要意义,它是英美宪法中的核心概念,虽然起源于英国,却在美国兴旺发达,其影响也终于超出了英美法的范围,产生了国际化的效果。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反思,结合我国现状,本文从正当法律程序的渊源、程序价值的独立性、正当法律程序的价值分析方法阐述,使人们对正当法律程序有清楚的了解,再结合我国现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人们对正当法律程序价值重要意义的认识,促进我国法治和宪政建设,真正实现司法改革,共创美好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8.
朱红伟 《商业时代》2012,(4):105-106
法律的产生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社会基本规则的基础上,通过法学家的理性构建由国家立法赋予统一的形式和国家强制力。而法院的司法行为和社会观念的发展使国家制定法继续生成或被赋予新的含义,从而更适宜于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进步。重视法律的生成程序,有利于克服国家立法主义的弊端,增强法律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因此本文分析了法律生成的程序,以期为国家立法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陆晓平  高斌  朱志荣 《商》2013,(17):238-238,233
社会矛盾化解与检察工作密不可分,检察机关要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始终,在执法办案中通过宽严相济规范化、听取意见制度化、风险评估预誓系统化、释法说理常态化来尽可能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同时要拓展检察职能,采用检察建议等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能否建立涉及到行政权的运作与行政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而且关涉到现实中大量的撤诉等类似现象亟需规范以及如何规范的重大实践问题,是实现行政诉讼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有效手段.因此,检视中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现状、探讨建构和完善该项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对策,无疑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公司社会责任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论题,公司社会责任最初源于社会公众对公司行为的道德考量,这种道德责任逐步发展并趋于统一,使公司社会责任逐渐有了立法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公司社会责任所涉及的社会利益需要运用道德和法律两种手段加以规范,各国在立法实践中也逐步确认了公司社会责任,充分体现出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学界日益关注的一个热点就是国家制定法之外的习惯法。但是,人们并没有对民间习俗的司法适用问题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对于是否能以及怎样能将风俗习惯引入司法裁判中,一直是个难题。因此,讨论风俗习惯的司法适用问题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在分析风俗习惯的含义、特征、功能、局限性的基础上,又对将风俗习惯引入司法实践的可行性以及其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只有将民间习俗引入到司法实践,兼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才会使得司法裁判的公信力不断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3.
邓雪琳 《北方经贸》2014,(5):104-106
公司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公司社会责任的产生与发展,公司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公司利益的内容有了新的变化,追求各方利益的平衡成为公司新的使命。我国法律存在对公司社会责任调整的规定,但仍需进行完善。公司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商》2015,(18)
《合同法解释(二)》第26条对情事变更原则作了一般性的规定,这是我国合同法取得的一个重大进步。然而该司法解释并未对情事变更的适用做出具体的规定,这导致司法实践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扩大。本文重点分析了情势变更原则的具体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以期裨益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付扬  张笑琳 《商》2014,(4):162-162
唐朝统治者重视以法律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强调法律简约,稳定,以利于执行和遵守。这种相对稳定不仅带来了社会安定,还树立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与权威。李世民君臣提出立法公平、礼刑结合的法律思想,强调德礼为本,刑罚为用,也就是说德礼是治国的指导思想,刑罚则是推行这种治国思想的工具。唐太宗的思想对唐朝的立法、司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后世立法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超 《商业研究》2003,(19):154-156,157
我国信用证现行法律是针对贸易活动中日益猖獗的信用证诈骗活动提供公法上的救济手段,通过施以法律上的最严重的惩罚手段——刑法,达到威慑,惩罚诈骗实施者的目的。现行的法规对于保护我国外贸企业合法权益,保护银行的信誉,维护我国司法的公正与良好形象,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却有其局限性和缺陷。为完善我国信用证立法,我国应尽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证法律体系,以统一司法实践,为我国信用证交易方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明晰的法律导向。  相似文献   

17.
司法诚信,是指司法机关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必须严格诚实地适用法律,忠于宪法和法律的司法行为准则。诚信是司法存在的道德基础和制度规范。司法诚信代表了国家司法机关在广大公民心目中的公信力。司法信用不足,也将使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8.
王国栋 《消费导刊》2012,(4):154-15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复杂化,经济趋势下行,民间金融风险的集中爆发,社会道德的逐利性更为明显,为利益不顾及法律,不顾及道德,炮制虚假诉讼案件以通过法律手段获取不义之财,当法律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的时候,别具用心的诉讼参与人通过法律途径的方式谋取非法利益已然成为了趋势,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律师实务中,该类案件呈常发态势。现对虚假诉讼案件的司法防范方面不足予以总结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陈颖 《商》2013,(7Z):197-197
一个失信的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当下中国社会存在严重的信用危机和司法信用危机。与此对应,司法公信力建设是当下法律理论和实务界的热门话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已有言论的基础上,以司法何以可信为思考主题,从什么是司法公信力、现代中国司法公信现状分析,为什么要重视司法公信力建设,以及如何进行司法公信力建设四方面谈谈自己对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谈转型期的社会焦虑问题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焦虑是社会主体(包括个人、群体)对社会生活中某些带有群体性质的、产生负面影响或消极作用的社会现象比较紧张的心理状态.转型期社会焦虑有四个特点:就主体而言,表现为群体焦虑的相似性与个体焦虑的差别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就客体而言,表现为其存在的隐蔽性和不可预测性;就影响而言,表现为普遍社会焦虑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就解决途径而言,表现为易寻求政府庇护.转型期社会焦虑的缓解,要完善公共服务,增强公众安全;要健全法律制度,维护社会正义;要控制收入差距,保持心态和谐;要有效监管传媒,坚持正确导向:要重视思想政治,疏导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