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西方思想家,包括十七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和19世纪资本主义法治的理论家,他们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法治原则问题,促进了法治的形成与发展、该文分别介绍了三种法治观:自由法治,英国法治的特点是与个人自由相联;积极法治,其特点是将自由从客观的自然要求变为人的主动追求,将自由从消极自由发展为积极自由,使国家从一个消极的守夜人变成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形式法治国理论,特色:其一,皆强调使用法律作为约束国家权力的工具。其二,权力分立原则的确立。其三,思想渊源问题:美国宪政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 ,在由全国工商联和北京思源兼并与破产咨询事务所举办的“中国私营经济发展与法律保障研讨会”上 ,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江平强调 ,在现阶段 ,要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 ,加强和发展私营经济存在的法治环境建设非常重要。江教授说 ,一段时间来 ,人们对建设“法治”还是“法制”国家意见并不统一。但中央现在明确提出建设一个“法治”国家。这两个字的变化 ,含义是很深刻的。他说 ,真正意义上的“法治” ,应该指法律秩序和法律理念。即使一个国家有了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并不等于一个国家的法治环境也完善了。这些年来 ,我国有关…  相似文献   

3.
孔维博 《商》2014,(6):65-65
很多关于法治的阐述都确定起源于古希腊思想,但是法治理论的发展一直在发展,并不断被赋予着新的生命。当今社会,法治作为一种政治理想、治国方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普遍性的认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欠发达国家,都已经将倡导法治原则、推进法治发展作为了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虽然由于历史、地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的法治发展水平不同,但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法治这一理念、精神、原则业已扮演了一种全球化理想的角色。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总的来说就是法治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也就是强调两者的统一,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相似文献   

4.
《商》2015,(11)
法治与德治是治理国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两种不同方式,两者各有自己的特点。法治与德治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德是法律的价值内涵,法律是道德的制度体现。法治与德治对于我们整个社会的治理来说缺一不可,都是很重要的。然而在我国的实际中,法治与德治在实际的操作中总会有偏向,这就需要衡量这两者的关系,衡量两者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5.
古典自然法是西方现代法治的思想源泉,以霍布斯、洛克等为代表的古典自然法学派倡导的自由平等正义观念为西方现代法治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西方现代政治法律文化的大厦提供了理论基石。现今,在实施依法治国的战略中,我们应本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态度,科学借鉴古典自然法的平等正义观念,这对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工作及法律制度的完善,对公民法治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是一种工具主义文化,强调国家本位主义、等级观念和等级秩序,忽视了个人权利自由,民主参政议政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模式及价值系统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物,强调法律至上,反对特权。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须中西合璧,取长补短,理智地看待道德,认真对待私权利,充分培养民主平等。  相似文献   

7.
源于人类社会交往的正当法律程序对西方宪政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的法律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保证人权、实现法治、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动力因素。为世人热衷关注的正当法律程序,是一个正义价值与理性价值的结合体,是正义价值与理性价值的双重塑造。现今,法治观念、法律意识日益深入民心,能将正义与理性发挥极致的正当法律程序是必成为法治建设道路上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正确、理智地研习正当法律程序的法律内涵必然对当前法律制度更加完善有益,对人类争取最大自由的事业有助。  相似文献   

8.
杨凯 《现代商贸工业》2023,(10):166-168
法治思维是人理解法治运行的方式,它包含对人、法和自由三个层面的认识。人是社会规定性的结果,自由只存在于社会规定性中。人在多大程度上理解自身、法、自由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法治思维的层次。通过对三者关系本质的理解,人的法治思维可分成递升的三个层次,第一层:实然的法治;第二层:应然的法治;第三层:实践的法治。人通过不断地扬弃旧识,达到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商》2016,(5):219-220
社会资本理论的基本内核是组织网络、信任合作与互惠规范,这些要素对秩序的衍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下中国的法治建设过程中,单独依靠国家的正式法律制度不足以促进法治秩序的生成,因此,必须重视社会资本在法治秩序生成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艳 《商》2014,(15):112-113
诚信原则是社会正常运转的纽带之一,也是社会个体之间交往的基本行为准则。现在我国正在大力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诚信建设则是则是建设法治国家应有之义务。本文就试图从诚信与法治的视角分析我国诚信法治建设。本文从我国的诚信现状、我国传统道德伦理领域、西方思想领域以及现代法治社会对诚信概念的浅析、诚信与法治之间复杂而又简单的关系、诚信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价值;我国诚信法治国家的建立提出完善的建议这五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亚蒙 《商》2014,(26):192-19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律文化的开放性不断增强,我国在现阶段的法治进程中,法律移植拥有很高的评价地位,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我们并不能完全依附于西方的法律制度。中国的法治建设应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模式,挖掘我国自古就蕴涵着的固有的法律文明价值,使之与现代法治精神完美融合,共同推动法治之舟顺利前行,这就需要将本土资源合理转化和利用,实现我国法治建设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一种绝不同于立法者所制定之法律意义上的法治,它也不是一种关注法律是什么的规则。法治只关注政府的强性活动。”①行政处罚是公权力对私权力强制的集中体现,是法治关注的焦点。行政处罚过程中的听证程序赋予行政相对人充分的申辩权,是其接受处罚的“最后闸门”。然而,这种“最后的保障”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视,在实践中符合听证条件的行政相对人提出听证的机率也较小。为什么制度设计得很好,实际运作得不佳;文字规定得很好,实际执行得较差?究其原因,还是中国本土法治文化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5)
"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一种模式,之所以与"自由、平等、公正"等上升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依据,同时也是因为法治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性因素。本文将从法治的历史学依据、价值依据、法治运转过程去分析法治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14.
“WTO是国际法治的典范.1995年1月1日,是国际法历史的分期.从这一天开始,国际法从过去的‘软法’时期进入‘硬法’时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商务部条法司前副司长杨国华对本刊记者说.很明显,对一个法律工作者来说,WTO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WTO的“法治”.当天的采访也始于法律,终于法律.杨国华详细介绍了中国为入世所做的法律修改、入世后WTO对中国的法治影响以及中国在维护WTO“法治权威”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交谈中,杨国华对WTO的案例、重要裁决等信手拈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对这些案例做了生动详细的描述和剖析.所以,当天的采访不仅是一次采访,对记者来说,也是一次生动的WTO法的“普法教程”.  相似文献   

15.
拟从宗教与法律的关系入手,主要谈及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法治形成的促进作用。从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以后,宽容、自由的理念弥散于基督教教义当中,这些都对后世美国的宪政起了很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事实上,美国《独立宣言》上所提到的造物主(creator)就是基督教中关于自然正义的化身。由此可见,基督教对后世的法律生活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捷 《消费经济》2006,22(4):94-96,F0003
法治理念的成立是我国建立法治国家最基础的底蕴,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的心理基础!法治理念应当是人们所应当拥有的一种关于法治理想构成与现象的观念和认识,以及在该认识基础上人们对法治所持有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当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想目标和在该目标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的法治观念性认识与相关的立场、追求。此外,与社会主义法治目标相吻合的有关社会主义法治诸多问题的回答和认识也都应当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其中经济领域里的市场经济理念属于法治理念的天然组成部分;而市场经济理念同时也必须是消费者权益受保护的理念。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民主与法治的含义和关系作了简单的概括,同时对民主与法治在近代西方两种不同表现“民主优住”和“法治优住”作了简单的阐述,以及宪法在民主与法治中的作用和现阶段中国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发展意味着法律修改会频繁进行,如果更好地同时运用法律修改和法律解释,则会为我国的立法和法治建设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法律修改和法律解释共同填补着一国法律的漏洞,二者主要的原则相同,都是法律实践,其主体有时同一,二者也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而且理论和实践证明有的法律解释就是对法律的修改.  相似文献   

19.
《商》2015,(38)
<正>前言何为法治思维?简言之,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法治思维是在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是对检察工作者提出的基本执法层面要求。以法律规范为逻辑基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即在法律思维中贯穿以人为本及人权的基本价值,是执法者及其他司法人员必须掌握运用的工作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保障司法体制改革的一种治国理政  相似文献   

20.
邱莉  李嵩 《致富时代》2010,(4):197-197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社会转型的时代。“法治”越来越成为一种时代的呼声。“依法治国”被规定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治国方略。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法治建设缺少民众基础,国内公民没有养成尊重法律和法院解决的习惯。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我国影响较深的传统思想。该文将探讨将中庸与我国的法治建设的结合,期望能为我们的法治建设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