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曲澎 《商业研究》2006,(19):6-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宏观上看,是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而经济基础本身则依赖于各种不同经济成分之间的和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强调经济基础的和谐。按照这样的理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可以激发民众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把消费资金转变为生产资金,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并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促进社会稳定和持久的繁荣,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社会安定和谐,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建设当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和首要任务。没有经济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就难以实现。经济既是和谐的基础,更是和谐的保证。本文就经济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及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郭晓果 《消费导刊》2009,(17):155-156
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制度样式,民主法治构成了现代社会宪政制度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增进人民权利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实现和完善民主法治的过程。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社会,实践证明,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借助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和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中 《中国工商》2005,(4):59-6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经济的和谐发展,现在民营经济努力创造的和谐的劳动关系也成为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之一。这是黄孟复认真分析建设和谐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民营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后得出的结论。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民营经济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他说,首先要解决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和谐发展,解决好民营企业内部的和谐劳动生产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市场横向联系是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联系方式,也制约着社会的和谐状态.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和谐,而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和谐、经济和谐必然要通过市场状态表现出来,市场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指出,当前我国转轨经济阶段市场不和谐矛盾突出,市场繁荣与混乱并存,市场供给过剩与短缺并存,市场开放度上升与制度建设滞后并存,市场过度竞争与非正常垄断并存,市场体系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分割并存,市场动力结构失衡与组织结构失衡并存.因此,必须本标兼治营造现代和谐市场,高扬民主法治大旗,努力建设现代市场文明;加大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构建和谐市场的制度基础;加大对市场丑恶现象与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6.
民主和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建设走过了许多曲折的道路,但同时我国人民也在民主法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了许多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主要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必须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经济和谐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制度的指导下进行的,它的正确与否影响着经济运行的稳定和效率。制度的好坏可以在制度公正性上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其基础是奢有制,而其本质特征就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国家发展中,经济因素对综合国力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经济制度的确立有着非此寻常的意义。随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探索,总结出了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经济制度。在经济市场中,不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商务来往过程,其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决定了经济市场环境的和谐与否。所以在商品经济市场环境下的商务礼仪,是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经济文化进步的表现。本文从商品经济市场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商务礼仪的意义出发,进行深度的思考,提出了几条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5,(4)
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的理论特征,是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和谐思想的理论阐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的启示等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和谐消费环境建设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时华 《消费经济》2006,22(2):26-28
和谐消费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消费环境的实质就是,在消费领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能互惠互利、协调发展、和谐相处。现阶段和谐消费环境的建设要转变思路,除继续发挥国家正式制度的作用外,还要充分认识到非正式制度等社会资本的作用。因为社会资本是资源配置的第三种方式,它具有节约交易成本和促进信息流动等作用,有利于和谐消费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新社会阶层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政治参与不仅事关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切身利益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甚至关系到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推进。当前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在意识上和方式上都出现明显的功利性,因此,须在认真分析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存在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认识上、渠道上、制度上三个层面探索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公益性路径,从而使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沿着公益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方式或手段,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和谐与社会主义法治是相容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实行社会主义的和谐法治,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关系我国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和谐,而财务和谐又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核心,只有实现了财务的和谐,才能实现企业的和谐,进而实现经济的和谐以及全社会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树立和谐财务观,坚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财务模式,对和谐企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是以理性化为特征的信用经济或法治经济,需要以自由、平等、信用和契约为基础建立一种普遍性的交换关系。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尚不健全,离开道德主体人格的塑造,离开政府信用与企业信用关系的良性互动,构建和谐社会只能是一句空话。为了切实发挥道德的调节功能,不仅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要求的道德规范,还要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社会参与者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伦理道德这种“支持性资源”的支撑作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泽群 《商业研究》2002,(15):19-21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提出到现在已将近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新的伟大成就,但处于世界之交的中国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做到让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应是和谐哲学,而不是斗争哲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既要尊重社会经济规律,更要尊重自然规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各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文章提出,我国社会现阶段存在公私矛盾和劳资矛盾这两种基本的经济关系,公私兼顾和劳资两利是处理这两类经济矛盾的基本原则。文章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妥当处理分配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创造财富的效率与分配财富的公平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垄断性产业的普遍服务不仅是深化中国垄断性产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本文在讨论垄断性产业普遍服务特点的基础上,以中国电信、电力产业为例,分析传统体制下垄断性产业普遍服务的主要形式和体制改革后普遍服务面临的新问题,探讨垄断性产业普遍服务改革的政策取向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失地农民所拥有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相对不足,其利益表达空间狭小、利益表达通道不畅。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关涉社会和谐稳定,引导和规范失地农民在良性互动中实现利益有序有效表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主要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正处在市场化改革的转轨时期,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非规范性。国家财政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改革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日本是一个中央财政集中度较高的国家,其转移支付制度有着鲜明的特点。为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转移支付制度的经验,规范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灵活地、有针对性地选择转移支付方式,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中的机构设置,加强监督管理,推进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