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与教育正在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向以现代园林为核心的现代园林规划设计转变 本文以浙江林学院园林专业为例,对照这种转变,从学科建设、“开放式教学体系“与“多宝塔状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园林专业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并阐明园林学科的知识结构调整、学科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改进等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集中在江南,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南、北方的古典园林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而不尽相同,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也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与自然亲和、统一的传统,追求天人感应,人与自然的交融,欣赏自然的韵味、含蓄和恬静。她深情地钟爱着人类历史上最有魅力最为永恒的美——自然美。中国古典园林及相关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创造手法,及其所蕴含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源自于商周,后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的不懈创新与发展,到宋代已不断地走向了成熟。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文化艺术的昌盛,官僚贵族和文人墨客纷纷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所建之园大都规模空前,且注重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并使之浑然天成。这个时期的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这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史教学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史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是要“以史为鉴“,“温故知新“;了解园林发展的过程与规律;掌握园林的流变和传统的技法;明确“扬弃“;在创造新园林时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有人把从事园林工作的艺术家称为“杂家“,说明园林涉及面广,综合了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心态层面 我们研究园林史不能简单按时间顺序罗列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名园;也不能孤立地研究造园技法,而要在社会大背景下研究园林的发展及审美趣味的变化 否则,我们所见到的只是一个静  相似文献   

6.
苏州兼具“百园之城”与“百馆之城”的地域文化优势,园林保护利用与博物馆建设发展相得益彰。文章分析了古典园林与博物馆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文旅融合时代背景、遗产活化政策导向以及博物馆融入生活的社会需求对苏州古典园林博物馆化利用的影响。从文化本体与文化载体的身份交融、园林设计与展馆布局的艺术相通、文化资源与文化氛围的地域优势等方面分析了实践的现实基础。结合问题与挑战,提出促进博物馆功能创造性融入、探索园林活化与文博创新双赢路径、推进博物馆群与博物馆城市建设等苏州古典园林博物馆化利用的创新举措,期望为园林遗产活态保护与博物馆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意境说,是中国古代倾向于表现和传神的抒情文艺所具有的最高美学范畴。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也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可以说,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点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是一颗闪耀着东方神韵的明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基本要素,他们的变化与发展,将影响到整个园林的变化与发展,认识山水这两大要素的变化与发展以及对园林的巨大作用,将有助于我们创造出更好的风景园林景观,当今时代,是一个思想活跃,人们的心理非常复杂的时代,我们要了解大多数人的心理要求和审美需要,创造出能更好的适应现代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园林。  相似文献   

9.
江南古典园林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典雅的艺术形式为世人所瞩目,经典的园林不仅仅是一个场所空间,还有其自身的场所精神。苏州网师园的园林环境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浓郁的育人功能的审美空间,而且这种环境美育功能对于当代的风景园林设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都有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话语在形式上主要是指现代西方人对于社会人生的感知方式和言说方式,在内容上则主要是指对现代化价值理念的构建。从哲学角度系统地梳理德国现代性话语的形成和演变,清理德国古典思想家对“现代性”问题的反省和言述,对当今中国文化建设和哲学与社会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今,我国室内设计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任务等方面存在着部分误区,在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的同时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亮点。而江南古典园林是灿烂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文章是把江南古典园林作为论据来论述设计专业的开办对中国古典园林课程所具有的非凡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园林造型奇特、美丽多姿,每座园林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以供游人玩味观赏。把握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才能领略其构筑的妙趣,以获得最佳的审美效应。本文试从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上的情趣、意境的含蕴四个方面对娄东园林的传统美学特征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优势。若要当代景观设计在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具有中国特色,就可以利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营造技艺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来指导中国当代的景观设计。本文在大量实地考察和翻阅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着重对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元素的中国当代景观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现代城市不少新建的住宅和花园较多地汲取了西方建筑文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繁荣而开发的商品房住宅小区,更几乎成了欧陆式风格的一统天下.诸如“罗马广场”、“巴黎花园”及“维也纳花苑”等名称频频见诸报端.名不符实或张冠李戴甚至以讹传讹的情况,时有发生.为对西方建筑文化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人类栖居地与园林艺术的关系,将西方住宅追求自然化的倾向,从古典时期经由文艺复兴时期,再到近代的发展脉络,作一简要回顾.古希腊住宅园林在吸取古埃及蔬果园,古波斯台地园林长处的基础上,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它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体系中,扬州园林以其对自然意境的不懈追求独树一帜。通过对扬州园林建筑的基址选择、空间布局、借景手法、室内外装修设计等方面的分析,文章阐述了扬州园林的特点和对自然意境的再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现代地学思维的基本特征,从三个方面讨论了现代人关于地球的基本认识。地球是在被称为“地球运动方式”的矛盾关系中运动、发展的,它是整体动态演化的,它表现了新型的人—地关系。“地球科学”则表现为其学科划分的相对性、人化发展的趋势以及过程性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廊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富于游赏功能的建筑类型,除了一些特殊的微型园林之外,几乎可以说没有哪个园林没有廊。本文论述了廊的功能、特点,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表现的不同于其他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近代诗歌作为沟通古典诗歌与现代新诗的纽带和桥梁,在整个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过渡作用。中国诗歌从古典诗歌发展到近代诗歌,再到现代新诗时期,纵观其整个发展阶段,也只有到了现代新诗阶段,中国文学才得以真正突破了几千年的经典模式,迈向现代化进程。仔细探析现代诗歌的发展与革新过程,其每一步都是在近代诗歌基础上的继承和突破。  相似文献   

19.
新兴古典经济学是近些年由杨小凯等人发展的。它纠正了马歇尔以来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的缺陷,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基本方法,其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及企业理论、贸易理论、增长理论、宏观经济理论均有独到观点,正引起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百年美学发生发展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世纪的美学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与民族文化土壤上,由最初主要是吸收德国古典美学之后逐渐发生发展的;它在百年的中西融汇、中国古今整合过程中,基本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框架,建构了比较稳定的理论范畴,并从一般原理不断向生活、艺术、自然和技术领域与美学史延伸,大体上实现了体系规模和致用效应,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