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政府在11月9日宣布,动用4万亿人民币,通过财政扩张来拉动放缓的内需。同时将财政政策基调由“稳健”调向“积极”,将货币政策基调由“从紧”调向“适度宽松”。这是自前总理朱镕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凯恩斯式经济刺激措施以来,最大规模的财政扩张行动。消息传出,不仅中国股市大涨,全世界股市都跟着涨。各国政府纷纷表态赞赏中国的积极举措,中国俨然成了金融海啸中的救命稻草。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因素能挽救全球衰退吗?  相似文献   

2.
当全球金融市场都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时,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重要支点的中国,在2008年11月8日终于出台了“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以期稳定金融市场和消费信心。减缓出口下降所带来的冲击。尽管这个将财政政策基调由“稳健”调向“积极”、将货币政策基调由“从紧”调向“适度宽松”的经济刺激计划得到世界性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五大领域凝聚增长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快速下滑的趋势,中央政府及时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拉动内需,同时将宏观调控基调转变为“保增长、促发展”,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搭配的政策组合刺激经济增长,防止宏观经济出现“硬着陆”。  相似文献   

4.
争鸣     
《金融博览》2012,(6):10-11
“国企未来两年的利润约为5万亿元,拿出其中的80%用于刺激消费是完全可行的。可以向中国全体国民发放4万亿元‘消费券’,以此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将自己这一“两会”建议称为“新四万亿”计划  相似文献   

5.
叶弘 《金融博览》2013,(18):86-86
股市下跌总是触发反弹,并以缩量调整为基调。每次小反弹,都会引发人们对牛市即将到来的讨论、懂憬与向往。美国经济在沉沦中挣扎,但美国股市却反复创历史新高,身处长期熊市的中国投资者只能隔岸观“火”;一向暮气沉沉的日本股市,也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大涨暴涨。  相似文献   

6.
《金卡工程》2012,(3):17-18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点名”网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接近6万亿元,在GDP的所占比重已经上升到13%,其中,网络零售总额超过7500亿元,有效拉动了内需市场增长。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全国最热议的话题,自从高层多次强调未来中国的动力在城镇化之后,各方讨论正在走向白炽化。最近一段时间股市触底大反弹,就是基于这个概念而生发的。而最近,又有消息传出城镇化将会拉动40万亿的资金,这比2008年所谓4万亿拉动的资金量更大。  相似文献   

8.
王汉锋  高挺 《证券导刊》2008,(41):72-73
前瞻性地看,经济的恶化惯性使得企业盈利仍将面临进一步下调,中国股市也依然存在进一步下探的空间,但如果在大幅降低利率以及政府的积极作为下,内需有所起色,这对中国股市也将是积极的信号。  相似文献   

9.
由于近两年火爆牛市的拉动,刚满10岁的中国基金业已迅猛成长为股市投资力量的“一哥”,拥有绝对的市场话语权。在数量上,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昕持流通股市值已占据沪深两市的半壁江山。2007年10月15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给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第47届年会的贺信中提到,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市值达27万亿元,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比例超过49%。在速度上,基金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从0到1万亿元,用了整整9年,但从1万亿元到3万亿元仅仅用了半年时间。不久前,中国的基民甚至创造了共同基金单日认购资金超过100亿美元的世界记录。截至2007年10月底,国内59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总规模为2万亿份,基金资产净值达33万亿元,分别为年初的2.8倍和3.8倍。遗憾的是,流动性过剩“喂大”的基金业,前一段时间的表现差强人意,人为制造紧俏局面、误导性营销、恶性竞争和盲目扩张等情况为市场所诟病,令管理层不得不连下“猛药”,以免机构投资者群体“走火入魔”。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博览》2009,(1):31-31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在“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投资展望”报告会上表示,股市在2009年不会有太大惊喜,4万亿元投资不可能改变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还不如直接给大家发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