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位于青海南部的班玛县玛可河林区,多年来,林区社会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交通限制、牧民思想观念落后等诸多因素影响,林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牧民群众生活水平十分低,贫困人口较多。为实现林区社会经济、生态、民生和谐发展,充分利用林区自然资源和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发展绿色产业,玛可河林区带动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行各业也都在蓬勃发展.在青海地区内,由于地域性条件影响,种植业一直是该地区农业经济的核心产业,但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强该地区小麦种植力度也成为目前青海发展农业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青海小麦种植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青海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办法,希望能为青海地区的小麦种植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青海在国家投资重大项目的带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这些项目的主要受益区域是城市,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十分明显,城乡经济居民经济的差距仍然在扩大。通过本课题组在青海省半个多月的实地调查,对青海省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政府大力提倡加快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青海林业暴露出了诸多在发展上的问题,如林业资源储备不足、经济发展结构相对单一等问题,对青海林业经济的发展前景进行简述,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青海省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青海省矿产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青海是一个资源型省份,矿业在青海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柴达木盆地的盐类矿产和几个著名的大型矿床(田),具有其明显的资源优势。青海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开发矿产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矿产品深加工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形下,青海应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直以来,急功近利的发展思路占据青海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这使得需要长期投资和关注的特色产业未能得到发展。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的畜牧业有其独有的优势和特色,但在长期的发展中,依然延续着千百年来的游牧方式,缺乏技术与规模,产品附加值低,使其特色与优势未能发挥出来,不仅制约了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全省的经济增长。针对青海畜牧业发展的诸多不足,首先应当正确认识畜牧业的地位,摆脱急于求成的思想;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提升畜牧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建立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以此来增加畜牧业在全省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将其打造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支柱,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对调整青海的经济结构和提高青海的经济的增速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畜禽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青海地域辽阔,自然条件独特、畜禽品种资源丰富,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对于发挥本地畜禽遗传资源优势,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介绍了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的现状,并提出了品种保护的对策与措施,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省这些畜禽品种资源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杜珂 《中国改革》2005,(1):44-45
20 04年8月,记者随体改研究会一行 赴青海调研。在青海海东的所见所闻,让记者深深感受到,在海东这些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地区,尤需要国家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加以扶持。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根本就不会相信远看绿油油的山头上,竟然长不了一棵树。覆盖在山头上的绿色,只紧贴土层的杂草,且相当部分荒山上仅是零星点缀着。“今年的降水量还比较大,往年光秃秃的山上才有了一点绿色。”当地同志告诉记者,这记者十分惊异。但深入了解才知道“前几年山上和沟里光得像用扫帚扫了一样,除了土还是土,如今有了绿色,过去干掉的泉水也重新冒了出来。“一方水土养…  相似文献   

9.
围绕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问题为主要,分析了青海经济发展及省情特点,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除了西部地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国家必须大力政策倾斜,在资金,物资上进一步支持,并从宏观调控西部地区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青海云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目前在荒山造林、树种更新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受环境条件、栽培管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叶锈病、立枯病等病害具有较高的发生概率,严重影响到青海云杉的健康生长。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要充分掌握青海云杉叶锈病、立枯病的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促使青海云杉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1.
青海东部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地形为中高位山地,常年干旱缺水,植被稀疏且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治理过程中,旱地造林技术为最常用的技术。介绍了青海旱地造林技术的基本特点,进一步分析了提高旱地林木成活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新能源使用现状的分析,阐述新能源的利用对青海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发展新能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绿色矿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是西藏、新疆地区联接内地的纽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也是我国西北部的生态安全屏障,青海的特色矿产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围绕青海省"十二五"矿业发展总体规划,运用SWOT模型对青海发展绿色矿业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创建绿色勘查与开发体系,以示范工程带动循环经济发展,综合利用科学技术协同创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绿色矿业建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到青海去     
从青海回来,谈起见闻,有人问我;“柴达木盆地在青海吗?”“真的青海有亩产八千多斤的小麦吗?”“青海的省会是什么地方?”听到这些话,同青海人一样,不免有些不痛快。青海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地方,怎么可以对它这样不了解!一提起青海,人们总觉得十分遥远。其实,到青海去很方便。从兰州乘飞机,用不了五十分钟就可以到青海的省会西宁。乘汽车也用不了一天.如果明年春天去,从北京坐上火车就可以直达西宁。一提起青海,人们总觉得非常荒凉。其实,青海不仅有无边无际的戈壁和草原,也有遍地青翠的农业区。公路两旁一色的冲天白杨,一点也不比新北京的林荫大道逊色。我去青海的时候,北京正是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民取得全国政权的伟大胜利,已经十年了。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我们青海各族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青海也十年了。十年来,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从一个经济和文化十分落后的起点开始,经过经济恢复和发展,在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发扬了双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政治战线、思想战线和经济战线  相似文献   

16.
正你的印象里,青海是什么样子的?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祁连山与青海湖勾勒出高原雪域的景象。青海的特产又有哪些?冬虫夏草、高原牦牛,羊脂洁白的昆仑玉,可可西里的骄傲——藏羚羊……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青海依托特有的自然条件,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大樱桃产业。青海樱桃主产地——海东市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北地区(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土地面积十分辽阔,同时又具有特殊的气候条件,很适宜发展某些经济林。本区经济林树种资源也异常丰富,仅果树品种就3000种,堪称我国的一个果树资源“宝库”。近年来,西北少数地区的经济林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践证明,在我国西北地区,经济林作为本区林业资源转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的重大生态经济问题,我国黄土高原的治理问题为全世界所关注,黄土高原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河南等省、区的全部或一部,面积67.8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又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巨大潜力,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但长期以来植被破坏、燃料奇缺、粮食匮乏、广大农民生活十分贫困。近年来,生态经济学的原理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  相似文献   

19.
发展竹业经济:林业站的对策罗盛健我省独特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竹类的生长,因此竹类资源十分丰富。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我省群众积累了利用笋竹的丰富经验,笋竹的利用十分广泛。笋竹的利用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及人口的急剧膨胀,...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战略使青海旅游业的发展大有可为。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目前青海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客观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