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促进原始性创新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领域的原始性创新,实现科技发展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是我国新世纪科技发展的战略新思想.胡锦涛书记最近又明确指出,要加快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因此,探求促进原始性创新的有效途径,快速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现实而紧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始性创新是其他创新的源头和基础。中国在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面临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科研评价体系僵化、缺乏科研合作等瓶颈。中国应当加大对原始创新的财政支持,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合作共享机制,并建立多层次的原始性创新人才队伍,以提升中国原始性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原始性创新中的开放交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原始性创新中的开放交流合作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针对原始性创新的开放合作的特点,提出了合作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5种较为可行的开放交流合作的模式与机制.同时,针对开放合作中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原始性创新人格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和补充,通过建立和训练BP神经网络确定了影响因素综合权值,结合DEMATEL算法,对1901-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原始性创新人格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性分析。按照中心度计算结果,对原始性创新人格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排序,根据原因度结果,判定哪些属于原因类影响因素,探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原始性创新人格形成规律。最后,提出了有益于塑造原始性创新人格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原始性创新的激励机制与制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由于原始性创新兼具高风险性、长期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且原创成果又具较大的外部经济性,因此,为了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应使创新主体在其创新成果扩散和分配产生的收益中得到应有的份额。对原始性创新的激励机制与制度的构建原则、激励机制模型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研究了针对不同创新主体的激励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破坏性创新的影响因素与演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破坏性创新的4种主要因素,同时指出了破坏性创新演化各阶段的主导因素。以格兰仕微波炉为例,实证考察了破坏性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化机理,总结了与之相应的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物理学领域自1901年到2001年100年间的诺贝尔获奖活动者统计分析,揭示了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与创新人才素质,以及原创成果的产生之间的相关关联。优秀创新人才的素质形成与他们较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影响密切相关;创造性思维和创新人格是原创过程中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条件;不同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不同的创新人格特征对原始性创新成果产生的影响显著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了创新集群形成演化机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概括了隐性知识及隐性知识溢出的内涵,并以组织为研究对象将隐性知识溢出划分为组织内部、组织之间以及集群层面溢出3个层次;按照目前比较主流的创新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形成演化分为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并通过建立二维模型图,对隐性知识溢出影响创新集群形成演化的机理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已有文献主要聚焦创新生态或开放式创新,将两者结合探讨其演化机理的研究较少。基于国内外开放式创新相关研究,结合种群生态学理论,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型,并运用MATLAB仿真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进行深入挖掘。结果表明: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包括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且演化的4个序参量呈现如下态势:生态网络规模在3个阶段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生态网络密度在3个阶段呈现缓慢增长的S型趋势;生态网络平均聚类系数在初创期和成熟期增长缓慢,在成长期增长迅速;核心企业在3个阶段均占据优势生态位,并在成熟期达到最高位。  相似文献   

10.
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二者在结构功能、运行机理、演化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众多的相似性。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类似于生物群落的进化现象,创意产业创新生态链中各主体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与交换。创意产业创新生态链包括横向产业生态链和纵向产业生态链,其演化规律包括创意的产业化与产业的创意化。决策部门必须不断完善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1.
企业知识创新系统自组织特性及演进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系统观的视角研究了企业知识创新系统,深入分析了企业知识创新的动态过程。将企业知识创新过程、创新模式与创新环境联合起来进行考察,提出了企业知识创新系统的一般模型。阐述了创新系统的运行模式,并针对企业知识创新系统的特点,探讨了企业知识创新系统自组织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创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对移动通信行业两大典型创新生态系统iOS与Android案例进行回溯,从演化基础、演化路径、演化方式和演化动力等方面探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规律,构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型,可为中国企业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网络化是城市群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创新网络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并结合Ucinet、ArcGIS软件,分析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时空演化,探究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演化驱动机制。结果发现:①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密度日益提高,城市间创新联系显著加强;②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从早期单核心演变成中期以北京为核心、天津和石家庄为重要支点的“1+2”空间模式,再到中后期的“多中心、多层次”创新格局;③QAP非参数实证分析表明,地理邻近、制度邻近正向促进创新合作,而知识邻近对创新合作具有负向作用,经济邻近与认知邻近仅在早期对创新合作有显著正向驱动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科技发展指导思想、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为基本维度,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了我国创新战略的指导方针呈现从"自力更生、迎头赶上"向"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转变的发展趋势,战略目标呈现从增强国家实力向生态化转变的发展趋势,实施手段呈现从单一行政手段向行政、经济、法律以及其它手段协同运用转变的发展趋势。基于我国创新战略演变的趋势分析,提出完善生态化自主创新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如何形成及演化的问题,基于多元邻近视角剖析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形成机理,运用Agent理论设计仿真算法,并基于Netlogo构建创新网络空间格局演化仿真平台。通过模拟实验发现:①多元邻近更有利于创新网络区域内、外部合作共生,且(跨区、内部)合作边数与区域面积、毗邻距离呈正、负相关;②社会邻近或技术邻近更有利于创新网络产生(绝对)空间集聚,且集聚态势与区域位置中心性呈正相关;③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呈现随机型至斑块型(或均匀型)的动态演化趋势,且社会邻近或技术邻近更有利于创新网络产生均匀型空间格局,地理邻近或多元邻近更有利于创新网络产生斑块型空间格局;④地理因素作用下的创新网络(空间格局)仍保持幂律分布特性;⑤斑块型空间格局的创新绩效高于均匀型,且多元邻近下斑块型空间格局的创新绩效最高。  相似文献   

16.
非共识研究是从事兼具不确定性和创新性且在初期评审专家难以对项目达成一致意见的研究行为或活动。从非共识研究视角探索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其应对策略,可为中国高校破解原始创新问题提供思路。研究发现,非共识研究与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具有紧密联系,其在开辟新的理论疆域、推动原创成果生产、营造包容型创新环境等方面为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可能。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非共识研究在评价环境、干预行为、学术司法、多元参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着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因此,在非共识研究视角下,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可以从创新包容的评价机制、构建科学的干预模式、建立开放的申诉程序以及拓展多元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剖析知识转化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理论内涵及测度方法,以浙江省261家企业研究院数据为样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4个指标与自主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异质性,即创新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创新速度与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创新频度与创新绩效呈U型关系,创新程度与创新绩效呈正三次方关系。通过验证4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过程与GDSP理论知识转化过程基本对应,但存在产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金融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化运作是破解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瓶颈的重要手段之一。从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市场化运行状况、技术创新市场化运行工具的特点及创新过程中对金融的有效选择等方面,研究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特别是银行信贷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行政命令型金融政策和市场化运行金融作用边界两个方面,证明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必须采取政府和金融相结合的混合信贷体制。最后提出了建设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着力点: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完善信贷机制,增加企业创新信贷资金;以政府为主导,建设金融混合信贷机制;发展混合型资本工具,丰富技术创新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