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大、小股东是两个利益集团,大股东监督经营者,小股东“搭便车”。大股东往往会对小股东进行利益侵占,小股东不一定会从“搭便车”中获得收益。小股东为维护自身利益,应对大股东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2.
以2004~2006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债务融资及其结构对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中股东-债权人冲突和负债作为治理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债务融资总体上对大股东侵占行为没有治理效果,但债务融资中的银行债务及短期借款能够对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按最终...  相似文献   

3.
大、小股东和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股东侵权的事件屡见报端。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其监管力度,不少违规的大股东受到监管部门的查处。应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大股东、小股东和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大股东侵占概率与处罚力度成反比、与监管成本成正比,监管部门查出的概率与处罚系数成反比,小股东上诉的概率与假定无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特殊背景,从大股东利益侵占和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642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出于利益侵占的目的,具有较强的现金股利偏好,而机构投资者和管理层持股并不能有效地限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了股权结构,减少了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从而增加了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学术研究中通常认为债务融资对企业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即利用债务融资可以降低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提升企业的价值。然而,在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护的条件下,债权人有可能保持沉默,坐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甚至与大股东合谋来共同侵占小股东的利益。这样势必会减少企业的价值、降低企业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甚至对其他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并最终减缓整个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导致整个金融资源的低效率使用。  相似文献   

6.
股东利益的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是经济法效率和公平原则的根本要求。长期以来,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上市公司占用中小股东资金等现象普遍存在。为此,2005年公司法的修改,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有许多制度创新点。  相似文献   

7.
现代公司发展的结果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经营者与大股东的利益并不总是与所有者或小股东的利益一致,这必然产生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失衡,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失衡。因此,通过合理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使公司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就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价值。但是,公司治理并非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其中,司法作为社会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完善公司治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对我国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大小股东间的利益冲突已经成为股权集中公司的核心代理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大股东利益侵占研究文献。分析表明国内大股东利益侵占研究可归纳为间接考察和直接检验,研究发现直接检验中有相当数量的研究并没有对大小股东双方利益变化进行考察,这不符合利益侵占验证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9.
终极股东控制的广泛存在往往扭曲了公司治理结构,中小股东利益更容易受到终极股东的侵害。从所有权结构的视角,对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通过对终极控制股东的形成和实现机制的研究,运用多重控制链模型解释了控股股东分离所有权和现金流权的方式,并且通过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影响的研究发现,在存在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下,无论股权的集中度如何,都存在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公司治理效率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0.
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是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的顽疾,不仅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还会阻碍整个国家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的大股东侵占行为出现新的特征。本文对此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强证券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政治治理对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性,以及这种有效性如何因政府干预和财务风险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特殊制度背景下,公司政治治理这一制度安排,形成一种制度压力,能有效地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公司政治治理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随政府干预水平和财务风险大小的不同而变化,政府干预水平越高,财务风险越小,公司政治治理效应越好。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公司政治治理层面理解大股东掏空行为,为政府部门监管上市公司大股东、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供直接的微观证据和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上市公司治理及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集中型股权结构的现实背景下,对集中型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综述性研究。针对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问题、小股东对经理层的监控不利问题、大股东对经理层的监控过度问题以及政府控股型商业银行治理风险的特殊性问题,分别提出如下对策建议:赋予企业内部人剩余收益权和由少数几个大股东分享控制权、由持股数量足够大的大股东对经理层进行监控、分权控制、减少政府对银行的控股数量和干预,以及加强对政府控股型银行的私人监控等。  相似文献   

13.
任玮 《新智慧》2004,(9B):19-19
近年来,中小股东利益的被侵占行为愈演愈烈,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低价转让公司资产、上市公司不分红等掠夺中小股东财富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研究发现,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对于企业外部融资能力的增强、公司价值的提升、所有权结构的分散以及股票市场的成熟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股东利用控股权大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严重地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直接损害了上市公司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极不规范的公司行为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顽疾,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对已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又缺乏现金清偿能力的大股东,采用"股抵债"的方式清偿债务,应该是一种积极而有益的尝试.但问题的关键是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股抵债"的价格,才能实现股抵债过程中投资各方的利益均衡,并有效抑制大股东进一步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大股东利用控股权大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严重地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直接损害了上市公司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极不规范的公司行为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顽疾,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对已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又缺乏现金清偿能力的大股东,采用“股抵债”的方式清偿债务,应该是一种积极而有益的尝试。但问题的关键是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股抵债”的价格。才能实现股抵债过程中投资各方的利益均衡,并有效抑制大股东进一步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和大股东侵害的理论做了修正,得出控制权私人收益=合理控制权私人收益+超控制权私人收益,其中超额控制权私人收益表现为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发现,大股东通过控制权共享收益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实现了"公司有业绩、大股东有超额回报"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较为普遍,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的重要原因是大股东没有得到相应的监督。近几年,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模式逐渐多样化,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政府监管力度不足等因素使得控股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公司的财产和利润转移出去。本文建议:严格股票发行制度,加大造假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降低小股东的费用,优化股权结构,引入独立董事制度,遏制大股东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18.
刘鹏 《大众商务》2010,(10):112-112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上市公司内外部理财环境还处于改革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未得到真正的理清,还存在大量的制度和法律漏洞,因此出现了许多非理性的理财行为,如股权融资偏好、多元化投资冲动、各异的关联方交易、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等等。从90年代末的琼民源、红光实业、到银广厦、猴王都存在财务治理失效的问题。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影响公司财务运作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并不是财务的技术性方法,而是技术背后的权力较量和制度安排,即公司财权的配置与治理问题。如何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使上市公司财权的配置能真正保护相关者的利益,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上市公司内外部理财环境还处于改革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未得到真正的理清,还存在大量的制度和法律漏洞,因此出现了许多非理性的理财行为,如股权融资偏好、多元化投资冲动、各异的关联方交易、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等等.从90年代末的琼民源、红光实业、到银广厦、猴王都存在财务治理失效的问题.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影响公司财务运作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并不是财务的技术性方法,而是技术背后的权力较量和制度安排,即公司财权的配置与治理问题.如何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使上市公司财权的配置能真正保护相关者的利益,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公司不仅是大股东和经营决策者的公司,同时也是中小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公司,公司是各相关主体利益的聚焦点,目前一般公司治理制度的设计主要是有利于大股东和经营决策者的利益,而不利于中小股东和其他相关利益者利益的保护.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由于国有股东和国有法人股东是主要的控股方,因此中小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保护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