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地区同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光、热、水、气、土等自然条件亦大致相当,但两地的经济水平却颇有差别,其原因复杂多样,本文仅以明清时期两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比较对象,讨论了以下问题:1.农业经营重点的次第转变;2.劳动力转移的不同途径及其对当地农业经济结构转变的正负作用;3.城、镇工商业经济对当地农业的不同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2.
“湖广熟,天下足”的内外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广熟,天下足”这句民谚至迟出现于明弘治初年。最初它只表达了人们对两湖开发寄予的厚望,弘治以后才初步名符其实,清代完全成为现实。这一经济现象的产生,以两湖内部先进农业经济区的建设为基础,其粮食生产具有初步的商品生产性质。地理位置的优越和交通运输的便利也至关重要,使两湖与四川、江西等产粮区有所区别,成为继江浙之后全国第二个获“天下足”殊荣的省份。江浙等商品经济发育程度高的地区对两湖商品粮的依赖,是“湖广熟,天下足”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张家炎 《中国农史》1996,15(3):62-69,91
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地区同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光、热、水、气、土等自然条件亦大致相当,但两地的经济水平却颇有差别,其原因复杂多样,本文仅以明清时期两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比较对象,讨论了以下问题:1.农业经营重点的次第转变;2.劳动力转移的不同途径及其对当地农业经济结构转变的正负作用;3.城、镇工商业经济对当地农业的不同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4.
谈到明清时期两湖地区甚至全国的米粮问题时,不少论者常用“湖广熟,天下足”之谚作为佐证。只是对于这一谚语产生、流传的时代背景、条件,却很少有过专门的论述。就今所见,“湖广熟,天下足”之谚,至迟在明代前期已经流传。考察明清时期两湖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特别是这一地区及长江沿线米粮的生产、运销情况以后,就不难发现“湖广熟,天下足”谚语包含或与之相关的历史内容是多么丰富;进一步将此谚语与宋代流传的“苏湖熟(或作苏常熟),天下足”之谚加以比较,更可知基于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差异之上,两谚语的含义是大不相同的。简单地将二者相提并论,或者说在米粮问题上,明清时期的湖广取代了宋代东南地区在全国的地位,都是不尽妥当的。有清一代,长江沿线米粮流通的趋势是;范围愈益扩大;各地区间的联系进一步紧密;供求关系趋向紧张;无论整体或局部的粮食价格都在上升。它反映了清代社会经济诸如人口增长、商品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6.
《江苏农村经济》2014,(10):36-37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芭田股份),是集科研、生产、销售、终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为绿色生态复合肥。  相似文献   

7.
“湖广熟,天下足”这种经济现象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消失于新中国的建立。这个期间两湖外运的粮食。有漕粮、官府采买和民间贩卖的商品粮,它们的集中方式、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产生的作用,各不相同。商品粮是这一经济现象的主要内容。在同时期的余粮输出省中,两湖居首位,地位高于四川、江西等省。  相似文献   

8.
9.
刘福垣等同志在《我们对“以工补农”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一文中(《农业经济丛刊》1986年5辑)指出,要保证农业持续发展,不能单靠“以工补农”这一治标不治本的措施,根本的出路是解决造成农业落后的原因;为此,作者提出了摆平三个产业就业人员的收入的根本办法:顺应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经营规模扩大,使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生产向商品生产转化,以提高农业劳动者的人均净产值。这些都是合理的。但对于刘福垣等同志提出的具体措施,即实行“两田分包”方案,我有不同的意见,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0.
寿光、扶凤万元田典型经验故能起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引进我省应用后却受到了市场、气候等因素的制约,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六种八收模式环在遵从二者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我省南部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经多年种植验证是切合实际,科技含量较高,效益突出、持续稳定发展的种植模式。其内容包括:概况、模式与模式环、产量产值、模式特点、栽培流程、移栽直播的时间和密度、结论。  相似文献   

11.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项新型栽培技术,其具有挖掘水稻种植产量潜力及促进水稻增产的作用。水稻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具有更多优点,其结合了平衡施肥、覆膜栽培等多项技术,是一个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具有高效省工、抑制杂草及稳产高产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将重点探讨下水稻种植的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应用,首先了解明确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路线,分析水稻种植的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及其优点,最后将这项新型技术应用至水稻种植中,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2.
论“中医农业”模式在水稻生态种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农业"可以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高新技术的集成创新,是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农业供给侧生态转型的特效途径之一,能够突破常规农业的瓶颈,有效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中医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实践表明,使用"中医农业"模式种植水稻可有效防治病虫害;充分激活水稻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和抗逆性;水稻根系发达,分蘖多,植株健壮抗倒伏;缓解土地板结,为水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水稻的常规种植离不开大肥大药,"中医农业"有利于水稻种植的生态转型。  相似文献   

13.
不论是在正式场合上、书报资料中,还是街谈巷议时,“农民文化素质低,不会民主!”是我们时常能听到、看到的说法。这一说法似乎已经成为一些人看待和评价村民自治时经常使用的流行语、口头禅。那么,当代的中国农民果真“文化素质低,不会民主”吗?  相似文献   

14.
秦汉简牍中的田指的是田这个官署或田啬夫,并非田部,田啬夫设置于县一级。秦及汉初的田与田部负责(多数情况下与乡部共同负责)民田授予,田宅转让、买卖,户、田籍登记管理,征收田租、刍槀,督责黔首农事等。县廷列曹以事务为中心对田进行监督和审核,田与乡的职权有重叠。  相似文献   

15.
正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人们特地摘来青翠的禾苗,放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前的空地上,寄托无尽的哀思。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医生护士,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今年4月初,  相似文献   

16.
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大多采用省工节本的办法,譬如免耕、免少耕等。最近几年兴起的直播田,其耕作方式为“懒汉式”,在我省属“不推自广”,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主要因为直播稻既不需要育秧、又不需要移栽,省工又省钱;有的管理好一点,加上几年来的风调雨顺,产量减少并不明显;即使每亩少收100公斤,农民也认为值得。  相似文献   

17.
<正>8月29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新仓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宏诚前一阵子购买的大型青储玉米收割机终于顺利到货,这让几天来一直担心收割问题的他轻松了许多。合作社与通辽一家养牛场签订了350吨的收购合同,眼看托管的4000多亩青储玉米马上就该收割了,如果这几天机器还到不了,仅靠合作社现有的两台收割机工作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18.
<正>元旦前后,天寒地冻,位于长江、黄海交汇处的江苏启东市,正值繁忙的海淡水蟹、虾收获季节。“口口蟹虾塘,只只‘聚宝盆’,全市5.9万亩沿江沿海池塘,上年淌出了8亿元财富。”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健介绍,“其中2.9万亩淡水池塘培育优质扣蟹(一龄蟹种),  相似文献   

19.
<正>一亩田种得好,能有多少收入?3000元?5000元?随县安居农民刘顺勇说:我们采用稻鳖虾鱼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每亩收入过了万元。年前,市委书记刘晓鸣到安居镇皂角树村调研,参观了刘顺勇和他的延益水产合作社兴办的示范田,称赞这种高效种养模式效果好、前景好。这片百亩示范田是2013年流转来的,得到了省、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专家的技术支持。走近示范田,笔者看见,每一块水田都被石棉瓦或水泥板建的半米  相似文献   

20.
赵赟 《中国农史》2012,(3):93-105
近代实业家张謇开启了苏北沿海"废灶兴垦"热潮。数十万的苏北农民到盐垦公司种棉花,从事的仍是农业生产,可称为"农民农",有别于"农民工"。"走脚田"则是当时垦户对公司土地的俗称。"走脚田"的路径受制于"农民农"的构成;"走脚田"的收益制约了"农民农"的规模;而"走脚田"的风险又导致了"农民农"的分化。因此,揭示"走脚田"与"农民农"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近代苏北沿海开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