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昊 《山西农经》2022,(9):12-1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从建立健全服务机制、提升大学生服务能力、增强高校整体服务能力以及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方式等方面着手,对农业高校服务地方人才振兴的路径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实用性。农业农村的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也为农业农村发展输送更多人才,注入新鲜活力。以辽宁省为例,探讨影响高校毕业生乡村就业创业的因素,对改善乡村就业创业环境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以吸引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社会融入的信心和能力,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旨在促进乡村发展的长期规划,高职院校能够为乡村输送更多专业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高职院校要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多服务,要积极参与到地方政府、涉农事业以及企业的发展中,培养出更多具有"爱农、知农及为农"理念的人才。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地方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对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和地方实际开展调研,全面了解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类型、培养要求,推动各类型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促进乡村振兴学院建设,将河源市乡村振兴学院建设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为河源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李晶 《山西农经》2021,(3):67-68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和人才的“摇篮”,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积极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于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提出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闫俊 《农业经济》2023,(3):125-127
高职乡村振兴学院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属性。建设地方特色乡村振兴学院有助于培养培训高素质乡土人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改革创新乡村职业教育。高职地方特色乡村振兴学院建设应转变服务理念,创新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技术的应用、研发和转化,开展理论与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能够有效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并且使我国乡村地区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站在产业发展角度进行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能够促进乡村产业基础更加完善;站在人才角度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能给回乡创业的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乡村地区更加具有吸引力;从文化角度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能够保护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从生态角度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基于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提出了实施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要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撑起乡村振兴战略"台柱子"。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首先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人力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出,给乡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乡村振兴必须将人才振兴置于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之中,让更多的人才留在乡村和流回乡村,为此需要以破除二元户籍制度为前提促进城乡人才合理流动,以构建风险防控机制为重点加强对下乡返乡创业的支持,以创新有效激励机制为动力推动人才智力服务乡村,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为关键促进乡村人才培养,以激发主体积极性为保障强化乡村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激活乡村人才振兴的内在动力,引导更多的人才智力汇聚到乡村振兴的洪流中来。  相似文献   

10.
正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坚定不移培育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夏邑县农广校坚持以"培养新农民,发展新农业、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积极创新、努力探索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模式,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主要介绍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的夏邑经验。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地的重要路径,而高职教育主要职能是为市场不断输送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和职业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为推进乡村旅游新发展提供人才补给,推动旅游项目实现发挥显著作用,实现高职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有效结合。本文针对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的内涵进行探讨,根据宁波市乡村旅游和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挖掘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组织人才、中坚人才、基础人才构成了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共同支撑乡村振兴大业。分析了乡村振兴体系的人才现状,探讨了人才支撑体系建设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衡水市为研究载体,以衡水科技工程学校为例,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在加强科技创新、培养基层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4.
王瑶 《山西农经》2022,(6):176-17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人,核心是人才。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分析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总结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成群鹏 《山西农经》2022,(9):116-119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国家级战略决策,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认可。Z组织在推进迪庆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迪庆州)S村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发现,产业制约、人才匮乏、资源有限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扎根社区陪伴乡村组织和村民骨干成长,探索以服务为基础激发村庄活力、以生计服务为契机撬动乡村的内生动力、培育乡村自治组织以活化乡村文化、整合社会资源以打通产品销售渠道等帮扶S村发展的策略,这些服务策略适宜S村实际并取得一定成效,能够为其他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吕后珍 《山西农经》2022,(13):36-38
农村地区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对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现状开展综合性分析,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明确乡村产业链的基本特征,完善当前的产业发展机制,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条件。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入手,深入分析乡村经济发展现状,明确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提出以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立足苏北“农业大市”的资源禀赋,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聚焦乡村振兴,主动服务三农,与省内各市、县区农广校联手,全力打造高水平育人阵地,为苏北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农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2022年5月,学校入选江苏省教育厅、农业农村厅联合评选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相似文献   

18.
开展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工作,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将高校人才、科技、文化等优势形成靶向资源,以乡村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帮扶举措,形成教育队伍振兴乡村的示范引领效应。文章从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意义、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践路径的探索、创新价值的塑造4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在不同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明确提出我国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现代化。人才在乡村振兴中起着关键作用,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能够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等目标。但是,我国在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专业人才短缺、人口结构化不合理等。我国农业正在逐步迈向现代化,但是实行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作支撑。文章通过研究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并结合焦作市人才现状,针对性分析了焦作市人才振兴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振兴乡村人才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许卉 《山西农经》2022,(8):177-179
在我国边疆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中,虽然国家给予了大量政策扶持,但由于其地理环境恶劣、缺乏工业基础,吸引不了优秀人才,导致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也造就了自治区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困境,对高校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文章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聚焦当前现状和困境,探索并思考边疆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策略,从当地高校服务育人的重要职能入手,树立正确的思想定位,围绕“三农”所需,定向施教,推进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相应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从而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